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商標查詢 - 歷代拙政園的主人

歷代拙政園的主人

王,字敬之,名喚。祖上吳,錦衣衛出身。明朝弘治六年(1493)進士,晉升為禦史。但他的仕途並不順利,兩次被東廠陷害。壹次被關押在獄中,被打至杭城,手下三十人。最後壹次,弘治十七年(1504),貶廣東翼城。鄭德元年(1506),遷至永嘉縣。官家解散後。

那時候,王剛剛四十多歲,正值壯年。回到家鄉後,他用寧鎮道觀和大紅寺的廢棄舊址建了壹座拙政園。從此,我自得其樂,享受隱居的樂趣。

王活到了70歲左右,是在他67歲之後,73歲之前,也就是嘉靖18年到24年之間。他死後,兒子通宵賭博,把名園輸給了徐,孫以喪為業。明朝崇禎十年(1637),拙政園歸海寧的陳智林所有。陳智林,本名嚴生,蘇安人。明朝崇禎十年(1637)進士,被官方接受。崇禎十壹年(1638),清兵入侵強子嶺,其父祖保時任順天巡撫,因無力救助而死。“奸臣”的選拔從來不用,於是順治二年(1645)被貶為大清,禮部高官,弘文書院大學士。

陳智林書法近董其昌,曾為夫人書《洛陽賦》題寫長卷,雍容華貴。他的繼妻許燦,名叫向平,是吳縣人(其祖姨是範雲林的妻子徐苑,她有壹個詩意的頭銜)。她才貌雙全,特別愛寫長短句,如“陶憂春來,春來何處?”《拙政園詩選》有三卷傳世。順治七年(1650),陳智林撰寫《拙政園詩序》。許燦還有240多首古詩,直到嘉慶年間,人們才為她刻下。

陳智林得到花園後,他還沒有回到他的辦公室。花園裏的風景只有在畫裏才能看到。順治十五年(1658),全家被貶遼東上陽堡,拙政園也被登記為官。從那以後,它被歸還給了陳智林的兒子。

陳智林的兒子方孝廉娶了詩人吳梅村的二女兒。陳智林曾推薦吳梅村出山,說他“願空等他”。但當吳來到北京時,已經被拘留了。即使眼睛刺痛,也無法原諒。吳梅村感到淒涼,於是他情不自禁,就用《拙政園茶花頌》來表情意。

他的妻子許燦陪伴陳智林登長城12年,與陳智林的詩壹起歌唱,互相安慰。陳智林在長城外去世後,當時沒有人回來,只有許燦被允許幫助他回國。從此心灰意冷,再也沒寫過壹個字。葉世寬,吳縣人,康熙五十九年(1720)招安。歷任山西定襄縣知府、六安、紹興、金華知府等職,受到百姓贊譽。任金華任知府時,縣民為他立祠,撰《浙東水利書》。

乾隆十壹年(1746),葉世寬調任寧紹臺道,但父親去世後,他回到了家中,無法留在家中。他買下了拙政園的西部,已經散落成民居,到處荒涼,並進行修繕。他還新建了書亭、讀書軒等建築,並命名為“書苑”。環顧書亭,風景如畫,有北方禪香市場,古塔清雲,春城夕陽,晚鐘。野園香稀,北國歸帆,黛溪月色,雙沼風。元秋有十景稻作和陽山雪,石寬的兒子舒凡和他的侄子趙懷玉寫了十首詩。吳邪是浙江錢塘人(平湖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進士。曾巡撫河務。

嘉慶末,拙政園中間歸吳邪所有,春日遊人處處。由於在外為官多年,無暇修繕經營,臺球廳長期蕭條,處處荒涼。

吳邪年老多病,幾次請假。道光元年(1821),終於因病罷官,回到婺源居住(其子觀察到金德曾在此居住)。道光二年(1822),侍郎那彥寶因治河不力而失寵,吳邪作為幫兇被追。雖然他已經成為壹名官員,但他仍然被剝奪了山脊的頂部,並很快死於抑郁癥。張,直隸南皮人,字子清,灤坡人。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狀元,東葛大學士。其畫承家學,山水得王世民之精,為文人畫壹品。書法精於小楷,唐法金韻,擅勝。他與同時代畫家戴有交往,並稱“南戴北張”。

同治十年(1871),張任江蘇巡撫時,住在拙政園(現為工藝美術學校)的東宅花園,喜愛恬靜雅致的拙政園,略作整修。他寫了十二卷《婺源圖》,畫了園中十二景,並逐壹請李宏毅作詩。

後來張升任浙閩巡撫,出蘇時與德敬山、恩竹樵、英茂文商議,匯銀三千兩到藩庫。同治十壹年(1872)壹月,拙政園改為八旗馮至堂。光緒三年(1877)正月,富商張以6520兩銀子買下了屬於和的迎春坊和北園。當時有“園中樹木,間有壹兩亭,皆已枯死”,園的東邊是拙政園的中間。張把它建成,取名“步園”。

相傳園中的福翠閣原是太平天國忠義宮的瞭望塔,為三層樓閣。張把它改建成了壹個兩層的亭子。

張,祖籍蘇州,是個幹凈的俗人。他祖上做生意,我做鹽業發了財,然後在東北街(現蘇州新館)開了寶玉典當。宣彤元年,任蘇州商會第四任總理。他曾經獲得過博士頭銜,還把壹個小京官捐給了長孫張子棟,家裏掛著“文遠”的牌匾。

張酷愛書畫,他的兩個孫子都對昆曲很感冒。張與吳門畫派著名畫家有著深厚的友誼,並經常與他們和畫家顧若波交往。顧、陸連福等人經常在張家聚會,參與布置花園。張曾經請過的父親於素祿當老師。他經常跟隨俞蘇魯學習曲藝,並在36元陽閣舉行了多次昆曲演唱音樂會。少年俞振飛也和紫東同臺演出。李景熙是李鴻章的侄子,清末曾擔任雲貴總督。民國九年(1920),年近六十,買下拙政園(現蘇州園林博物館)東邊的房子。經過壹年多的修復,他帶著他的小妾定居下來。建築安靜精致,客廳地板夏天可以拆,下面是方磚。大門口有壹堵跨河的墻,沿河的護岸堆砌得很漂亮,大門南面還有壹個水墩。乘船旅遊,品嘗菜肴,遊船可以停在大門口。

後來李景熙和他的妃子相繼去世,他的兒孫繼承了財產。袁世凱的孫女(袁的女兒)曾借此房,後嫁入桃花塢費家。“11·28”抗戰期間,十九路軍六十師師部也曾駐紮於此。後來,李靖西的後代要麽移居香港,要麽留在上海,沒有人在蘇聯生活。解放前這裏的房子抵押給了壹家銀行。解放後,被收歸國有。1951年11月從蘇南區蘇州圖書館搬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