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商標查詢 -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用自己的心去推別人;妳想怎麽活,妳以為別人也會想活;如果妳不想讓別人對待妳,就不要那樣對待別人;我希望自己能在社會上站起來理解,我也會幫助別人站起來理解。總之,從自己的內心出發,推己及人,理解他人,善待他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簡單來說就是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和中國民間常說的: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是壹個意思。

為什麽有的人對別人的看法那麽好?

真正的原因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播種壹個行動,妳會收獲壹個習慣;播種壹種習慣,妳將獲得壹種人格;播種壹種人格,妳將獲得壹種命運;播種壹件好事,妳會得到壹個好的結果;播種邪惡的行為,妳將得到壹個壞的結果。

妳有權利不公平地對待別人,但妳的不公平態度會讓妳“自食其果”。而且,更進壹步,妳釋放的每壹個思想的後果,都會回到妳自己身上。因為妳對別人的所有行為和想法都是通過自我暗示的原理記錄在妳的潛意識裏的,這些行為和想法的性質會修改妳自己的性格,而妳的性格就相當於壹個磁場,把和妳性格相同的人或情況吸引到妳身邊。

確切的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意思是:文明。壹個人真正成為壹個文明人是不容易的。正因為這是壹個很高很難的要求,所以我們現在的社會總是反復提倡“精神文明建設”。

中國出現過很多先賢,推己及人。大禹治水的故事,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高尚典範。大禹接受治水任務時,剛娶了土山石的壹個姑娘。當他想到有人被淹死時,他的內心就像親人被淹死壹樣痛苦和不安。於是他告別妻子,帶領27萬防汛群眾日夜開展抗洪救災工作。治水過程中,大禹三過家門,不入。經過13年的戰鬥,疏浚了九條大河,洪水入海,消除了洪水,成就了千古不朽的豐功偉績。之後有壹首民謠叫《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十三年,致力於為民解難。

實地觀察和調查,團結勤奮聽取意見。

3.過屋不入,廢寢忘食。

河道疏浚,洪水被摧毀,所有人都樂於灌溉農田。

戰國時期,有壹個叫白圭的人跟孟子談起這件事。他誇口說:“如果讓我來治水,我壹定比禹幹得好。只要我疏通河道,讓洪水流向鄰國,豈不是輕松很多?孟子毫不客氣地對他說:“妳錯了!如果把鄰國作為集水地,洪水會倒流,造成更大的災難。有仁心的人不會這麽做。這就是“以鄰為壑”這個成語的由來。

從大禹治水和白圭談水利這兩個故事來看,白圭只想到自己,沒有想到別人。這種“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錯誤觀念是不可避免的。大禹治水通海,雖然辛苦,但既消除了本國人民的災難,也消除了鄰國人民的災難。這種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的精神是多麽值得我們敬佩和效仿。

“設身處地”的道德情懷,不僅在中國,在全世界都有著廣泛的影響。據說在國際紅十字會的總部裏,掛著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體現了人類對良好人際關系的向往。

中國有句話:“人和萬物繁榮”。他人的良好言行是實現“人與人之間和諧”的潤滑劑。願所有炎黃子孫時時處處推己及人,讓五千年燦爛文明之花開得更加燦爛芬芳。這壹點的推廣對整個社會意義重大,從而通過中國傳統文化的力量實現全球的和諧與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