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湖廣移民帶來了苧麻種植和織造技術,與當地織造融為壹體。直到康熙晚期,榮昌夏布才開始形成商品生產。道光年間,夏布被晉商販運後,遠銷外省。清光緒《榮昌縣誌》記載“縣內各處植麻,女子勤作布,白而細,輕而柔。陜西直隸的商人每年都會來蔡榮,遠到京都去賣。”民國時期,全縣夏布織機5000余臺,年產銷70萬臺,大部分出口朝鮮、日本、歐美、南洋等國。
從65438到0998,農業部先後授予榮昌中國“夏布之鄉”和“夏布加工基地”稱號。2008年,榮昌夏布被文化部認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9年,榮昌80歲老人嚴坤吉被文化部認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榮昌夏布將韓國先進技術引入生產,在苧麻脫膠和植物染色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夏布的手工漂白、染色和定型工藝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013年3月,經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核準,榮昌外經貿委外商投資服務中心成功註冊“榮昌夏布”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有效期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