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對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文學,美術,音樂等各個領域中的名人進 行過年齡統計分析,結果顯示,60歲以後出成果人數最多的領域從高至低依次為:哲 學,醫學,美術,文學,自然科學等。可見,凡與人生閱歷和經驗豐富關系密切的領 域就越大器晚成。
不少學者認為,過去運用橫斷法(即將各種年齡層次被試的測驗成績進行比較)來 研究人的智力變化,認為老人的智力隨增齡而減退,其實這是不準確的結論。因為這 種方法容易混淆年齡的因素和人群因素對智力的影響,事實上,出生年代不同的人其 生活經歷和受教育的機會可以有很大的差異,而這種社會歷史和所受教育的差異對智 力的影響甚至遠遠大於年齡因素的影響。換而言之,測驗中老人的智力不如年輕人, 這不壹定只反映了年齡帶來的差異,而是還可能包括了生活經歷和受教育等因素的影 響。事實上,如果老人自己將現在與過去相比,其智力下降並不明顯。運用橫斷法和 縱向法相結合的序列方法來研究智力的變化,結果顯示,說老人的智力隨增齡變化而 下降是不科學的,老人的智能反而還有很大的可塑性。有人對30名平均為69歲的老人 在壹個月內進行八次教育訓練,結果顯示他們的液態智力隨訓練次數逐漸增加。對58 名平均為70歲的老人進行圖形關系訓練也能明顯地提高老人液態智力測驗的成績。可 見,活到老,學到老,是可以增進老人的智力水平的。心理學家鮑爾特斯(Baltes)和 維利斯(Willis)提出了壹種新的看法,認為在人的整個生命歷程中,各個年齡階段上實 際運用和表現出來的作業成就僅僅只是最大潛在智力的壹部分而已,經過學習和訓練 後就能夠把潛在保存的智力轉變為運用中的智力。老人由於社會角色的轉變,無所事 事,潛在保存的智力尚未完全發揮出來。所以,經過學習,訓練和激勵,可使老人的 智力水平發揮得更好。 此外,某些老人的智力明顯減退,可能是由於腦血管等其它疾病所造成的,而非智 力本身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