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商標查詢 - 《壹品棋譜》歷史上與譚雲仙同名的女博士是誰?

《壹品棋譜》歷史上與譚雲仙同名的女博士是誰?

晉代的包谷、西漢的齊壹、宋代的張小娘子、明代的譚雲仙並稱為中國四大女博士。在中國古代,醫生壹直是男人的工作,而女人很少成為醫生。他們通常專註於婦科。但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有四位傑出的女博士,她們的出現就像壹束奇異的博士之光,照亮了中國女性的獨特道路。

我國著名學者夏振武曾說:中國歷史上不存在男女不平等。雖然很多方面看似名義上不平等,但實際上男女享有平等的權利。即使在政治上,中國也壹直強調男權社會,女性統治從未停止。從先秦到清代慈禧,女性統治從未停止。同樣,雖然醫療行業壹直以男性為主,但女性仍然可以從事相關職業。

包谷,原名錢光,是金代廣東南海總督包亮的女兒,醫生葛洪的妻子。包谷從小就對道教非常感興趣。他和葛洪結婚後,成了葛洪的左膀右臂。葛洪的著作中有很多艾灸的急救技術,都與包谷的巧灸有關。弟子黃楚平幫助葛洪學習煉丹術,葛洪臨摹他的作品來治療附近的人。葛洪在羅浮山去世後,包谷和他的弟子黃楚平去了廣州府月港院修道。她繼承了丈夫和父親的醫術,通過自己的研究,醫術更加精湛。她經常被藥物治愈。人們叫她鮑阿姨。她死後,為了紀念她,在月光花園裏專門為她建了“包谷寺”。

包谷生長在壹個官宦道教家庭,深受道教影響。後來她老公在廣東羅浮山煉丹。醫術高超,尤其是艾灸,以治疣聞名。她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紅腳灸,效果顯著。“每壹個疣,艾灸,立即愈合。不僅會痊愈,還會發光。”包谷成為中國歷史上第壹位女性灸療師。可惜包谷沒有留下任何作品。後人認為她的艾灸經驗可能滲透到葛洪的《肘急方》中。此書收錄針灸處方109張,其中艾灸處方90余張。全面論述了艾灸的功能、作用、操作方法及註意事項。

分析認為,葛洪並不擅長艾灸,他的精力主要放在煉丹和養生上。《肘方》收入如此豐厚的艾灸,可能與擅長艾灸的包谷密切相關。

齊,河東人,是中國歷史上第壹個有記載的女博士,被稱為第壹個女博士!西漢時期,中國醫療體系中有壹種特殊的“女醫生”,古代稱之為“乳病人”。生活在公元前128年左右的名醫沈怡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最早的女醫生。她也是中國歷史上唯壹的女博士。

《史記》(卷122)《涼官傳》(第六十二條)記載河東人正直。少年時曾試圖以集體大盜的身份攻擊張慈虹。就算有個妹妹,也能幫漢武帝的皇太後。太後問:“壹個官員有沒有可能有子女和兄弟?”我姐說:“有個哥哥就什麽都不會了。”王母娘娘被指拜義帝為鐘郎,下旨為郡鐘。做點大膽的事,少藏著掖著,不管在縣裏,這都是第壹要務。遷都長陵、長安,實行法治,並沒有避開妳的親人。他在壹個案件中逮捕了王太後的孫子,讓他成為壹個紳士。他認為可以,於是以河內為姓,遷居他處。在此之前,氏族消滅了它的貴族家庭,河內也沒有它的蹤跡。張慈公也是阿郎。他驍勇善戰,敢於深入,戰功卓著,位列岸上第壹。

張娘子是北宋嘉佑年間著名的民間女醫生。根據傳說,她的神奇醫術是由山裏的神傳授的,她得了壞疽。

後宮的嬪妃和皇後聽說民間有個醫術高超的怪姑娘,就把張小子叫入宮,向張小子要了壹間漂亮的、有蓋的房子,使她皮膚光滑,青春煥發。

後來,張小子以自己為實驗對象,不斷以中草藥為原料炮制美容秘方,包括洗面奶配方、洗發水配方、沐浴露配方、香衣配方、玉面配方等等。為貴妃,也為她們解決各種婦科問題。由於效果顯著,美容秘方成為宮廷中貴族婦女和貴婦們使用的秘方。她變成了壹個苗條的女醫生,水很美。

仁宗皇帝看到後宮的妃子都是用張小子的秘方調養的。她們都變漂亮了,皮膚白得像凍脂。他不禁看起來棒極了。他還看到張小年已經30多歲了,18歲看起來還是個處女。仁宗皇帝稱張小子為“女博士之聖”,封她為“張小子”。

譚雲仙的名字並不明顯,但她是壹個真實的人,中國古代為數不多的女博士。他的《女醫生雜言》壹書,收錄了31個病歷。這些孤本現在在中國醫學科學院圖書館。也是四大名醫中唯壹留下壹本書的名醫。

根據《女博士雜言序》和譚修的後記,譚雲仙是江蘇無錫人。“壹個以女醫生命名的城市,死了六個人。妳不能指望妳生命中的人,”和“妳爬得越高,妳就會越好。”。他的爺爺譚福是當地的名醫。被南京市刑偵局授予“鄭博士”、“郎博士”稱號。他的祖母史茹也很精通醫術:“人給藥,而衣食往往不給,學而優則仕。”他的父親譚剛是南京刑偵局局長,也是廣信縣和萊州縣的縣長。譚雲仙的家世,有無錫《金桂縣誌》等地方誌可以佐證。

譚雲賢從小就很聰明。她爺爺不想用針線活約束她,而是想教她醫術。譚雲仙在奶奶的指導下,十幾歲就通讀了難懂的經典和脈象戰術。婚後不久,譚雲仙氣血失調。她通過自己的病史觀察和使用藥物。“醫生來了,壹定要先檢查壹下自己,以檢驗他的話。他必須自己選擇藥物,並考慮是否可用。”奶奶去世前把所有的方子和藥都教給了她。受封建禮教的限制,當時很多女孩子和富家子弟都有婦科病,往往羞於請男醫生治療,往往耽誤了病情。行醫後,譚雲仙成了當地有名的女醫生。“知道了對方的家世,她不屑於和男人壹起請客,而且絡繹不絕,往往能取得驚人的效果。”

50歲時,譚雲仙總結了奶奶的醫術和多年的臨床經驗,為女醫生寫了《雜言》。本書采用懷舊風格,先詳細介紹疾病和病史,再列舉治療方法和藥方。記錄的患者均為女性,多為婦科疾病,包括月經不調、習慣性流產、血崩、不孕不育等。患者年齡最大的96歲,最小的6歲。其中大部分是育齡婦女。

它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醫案專著之壹。本書為近代著名醫史文獻學家範興春所收藏。範老曾說:“據我所知,現存最早的個人病歷可能是公元16世紀鄭德五年無錫的譚雲賢。自擬治療檢查30例,均為《女醫雜字》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