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西縣盛產小麥、玉米、谷子、棉花、大豆等作物,是國家優質糧、棉基地縣、省市波爾山羊和小尾寒羊改良基地、河北農大高新技術示範基地。依托糧、棉、果等主導產品,形成了浸出油廠、面粉加工廠、醬菜廠、果蔬脆片廠、釀酒廠等壹批具有相當規模的儲備和深加工能力的企業。
截至2013年,臨西縣有蔬菜大棚1721個,食用菌大棚1200個,核桃1640畝,蘆筍2050畝,初步形成兩條高效農業種植長廊,沿路周邊建設以蔬菜、食用菌、核桃、黃金槐、蘆筍、竹柳等為主的10個特色農業示範區。 民營經濟占臨西縣工業主導地位,截至2012年,全縣擁有各類企業5000多家,形成了軸承、棉紡、建材、機械、醫藥、化工、農副產品加工等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
軸承生產是臨西經濟的特色支柱產業,臨西是全國最大的軸承加工生產基地之壹、全國最大的碳鋼生產基地和全國最大的軸承商貿集散地,被授予“河北省臨西縣軸承出口聚集區”、“中國軸承產品出口***建基地”稱號。 2012年全縣軸承產業固定資產達58億元,從業人員6萬余人。
截至2012年,臨西縣有固定資產投資億元以上龍頭企業3家,千萬元以上企業20家,百萬元以上企業188家,其中50家企業通過了國際質量體系認證,46家企業獲得了自營出口權,註冊商標20多個,產品遍銷海內外。 工業園區 臨西縣軸承工業園區位於臨西縣城珠江路以北,陽光大道兩側,總面積14.87平方公裏,由中國軸承大世界、工業區和10個行政村組成。園區形成以中國軸承大世界市場為龍頭,以加工生產區為主體,集生產加工和市場銷售於壹體的現代化軸承產業園區,2011年7月被河北省政府批準為省級工業園區。
臨西縣運河工業園區位於臨西縣東部,與山東省臨清市隔衛運河相望,是臨西縣依托軸承、機械加工等特色產業而建設的工業聚集區,集中有軸承加工、機械制造、機電數控等生產型企業。2011年被邢臺市政府列編為市級工業聚集區。 邢臨高速公路(邢臺市-臨西縣)是國家級高速公路東呂高速(編號為G2516 )的壹段,東呂高速起點在山東省東營市墾利縣,經過山東、河北、山西3省,終點在山西省呂梁市汾陽市。邢臨高速起點為京珠高速公路邢臺南互通,終點為冀魯界,全程104.64公裏,主線采用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全線於2005年底建成通車,是連接山東、河北、山西的重要通道。
邢臨公路(邢臺—臨清)在臨西縣境內長19.5公裏。西由威縣入境,經呂寨、老官寨、河西鎮,於河西鎮匯結後過衛運河至山東省臨清市。
邯臨公路(邯鄲—臨清)系省級幹線公路,臨西境內段長35.85公裏,東起河西鎮,經洪官營、白莊、大劉莊、縣城、高村、氮肥廠、下堡寺鎮、張三寨、西倪莊、務頭出境到丘縣香城堌。
另有清臨公路(清河-臨西)、童呂線(臨西-呂寨)、童尖線(臨西-尖冢)、周姚線(周樓-姚樓)、張搖線(西張堤-搖鞍鎮)、張黎線(張莊-黎博寨)、白水線(白莊-東水波)、簡東線(簡店-東棗園)、張賀線(張三寨-中賀伍莊)等縣鄉道路。
截至2012年,臨西縣全縣公路總裏程達750公裏,公路密度為148.6公裏/百平方公裏,位居全邢臺市前列,形成了“壹條高速、兩條縣道、三條省道、四橫五縱、村村通油路、村村通客車、縣域出口全拓寬”的交通大格局。 京九鐵路經過臨西縣東北部,在東棗園鄉張莊村設有臨西站,現為四等站,隸屬北京鐵路局北京車務段。客運辦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托運;貨運辦理整車貨物發到。
截至2014年10月,臨西站有4461次(陽泉-臨西)、4462次(臨西-陽泉)兩趟普快列車停靠。 臨西縣境內衛運河***有渡口5處,自南向北依次為尖冢渡、大營渡、江村渡、劉口渡、汪江渡。
明清時期,臨清縣運河漕運十分發達,臨清成為北方重鎮和交通樞紐。清中葉以後,河決頻繁,水道淤塞,行船受阻,官府不問,衛運河航運不能溝通南北,河運規模迅速縮小。津浦鐵路、津漢鐵路通車後,大運河更是逐年衰落,直至河船停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