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集中隔離醫學觀察
管理對象。
1.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及其密切接觸者。
2.入職人員。
3.其他人員應根據防治工作的需要分開。
隔離期。
1.緊密接觸隔離
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密切接觸者14天,分別在1、4、7、14天進行核酸檢測。
隔離後進行7天的家庭健康監測。期間做好體溫和癥狀監測,減少活動量,外出做好個人防護,不參加聚集活動,第二、七天分別進行壹次核酸檢測。
密切接觸者的觀察期和集中隔離期根據密切接觸者的核酸檢測結果確定。隔離醫學觀察期間密切接觸者前兩次核酸檢測均為陰性,第1、4、7天密切接觸者核酸檢測均為陰性的,可在第7天解除隔離醫學觀察。密切接觸者前兩次核酸檢測均為陽性結果的,該密切接觸者按密切接觸者管理,直至14天期滿。
2.隔離進入人員
對入境人員實施14天的隔離醫學觀察措施。
對已完成遠程核酸檢測的入境人員,具備密閉運輸管理、居家隔離、精準社區控制等條件的,可在自願的基礎上實施“7+7”隔離醫學觀察措施。
開展7天居家健康監測,期間做好體溫和癥狀監測,減少活動量,外出做好個人防護,不參加聚會活動,第二天和第七天分別進行壹次核酸檢測。
衛生防疫要求。
1.滯留期間應盡量減少直接接觸,密切接觸者應采取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
2.在觀察過程中,所有被觀察物體都不允許與其他被觀察物體接觸。除了工作人員,人員進出受到嚴格限制。如確需前往集中觀察點內的公共* * *區域,應佩戴醫用防護口罩,相互保持1米以上的距離,減少停留時間,盡量不接觸公共* * *區域內的物品和設施。
3.窗戶要定時通風,根據氣候條件適當調整開窗時間;采用空調系統通風時,應選擇分體式空調,如采用中央空調保證空調正常運行,增加新風量,關閉整個風系統的回風。
4.每天對走道、樓梯等地方消毒1次,清理垃圾至少1次,必要時及時清理。隔離期間,房間、衛生間可由隔離人員自行消毒。對於臨時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場所,應進壹步加強消毒措施,增加消毒頻率。
5.加強隔離醫學觀察點的食品衛生安全管理,做好生活保障。
6.嚴格按照標準,做好醫療廢物處置和隔離場所糞便汙水消毒工作,有效降低疾病傳播風險。
7.對物品、家具表面及其他可能被汙染的表面每天消毒兩次,被唾液或痰液汙染時隨時消毒。消毒時,用有效氯500 mg/L ~ 1000 mg/L的含氯消毒劑、75%酒精或其他可用於表面消毒的消毒劑擦拭消毒,30分鐘後用水清洗。
8.餐具應煮沸消毒15分鐘,或用250 mg/L ~ 500 mg/L含氯消毒劑溶液浸泡15分鐘後用清水洗凈。
9.拖把和抹布等衛生用具應根據房間分區單獨使用。使用後應用含氯消毒劑1000mg/L浸泡消毒,30分鐘後用清水沖洗幹凈,幹燥保存。
10.單人隔離使用的廁所每天消毒1次。小便池及其周圍可用20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30分鐘。手經常接觸的衛生間門把手、水龍頭等部位,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或其他可用於表面消毒的消毒劑擦拭消毒,30分鐘後用水清洗幹凈。
11.有病例的房間、設施、物品在疾控部門的指導下,由專業人員進行終末消毒和評估。
12.解除隔離觀察後的房間、設施和物品,由觀察點工作人員進行清潔和消毒。
13.隔離場所的所有垃圾,包括觀察對象的飯盒和生活垃圾,應裝入黃色的醫療廢物處理袋,按照醫療廢物的要求,每天集中收集到隔離點垃圾存放站。隔離場所存放的垃圾可由醫療廢物處置單位根據實際儲存量每2 ~ 3天回收處理壹次,並由雙方簽字登記日期、數量和交接。
二、家庭醫學觀察
管理對象。
1.密切接觸者和密切接觸的特殊人群。例如,家庭成員中只有14歲的兒童或孕婦為密切接觸者或密切接觸者;患有基礎疾病或者是半自理、無自理能力的特殊群體。
2.實行“7+7”的入職人員。
3.出院後的患者和隔離後的無癥狀感染者。
4.其他經專業評估無法進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的人員。
管理期。實施“7+7”的入境人員在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結束後繼續居家醫學觀察7天,其他人員居家醫學觀察14天。
現場要求。
1.家庭醫學觀察者最好獨居;如果條件不允許,選擇屋內通風良好的房間作為隔離室,保持相對獨立。
2.在相對獨立的隔離室內放置桌椅,作為非接觸轉移物品的交接點。
3.房間不宜使用空調,尤其是與其他房間相通的中央空調。
4.如果條件允許,盡量使用獨立衛生間,避免與其他家庭成員共用衛生間。
5.室內應配備溫度計、紙巾、口罩、壹次性手套、消毒劑、消毒用品、有蓋垃圾桶等個人防護用品。
管理要求。
1.家庭醫學觀察員的管理要求
家庭醫學觀察應當在社區醫務人員的指導下進行。
居家醫學觀察期間,其日常生活和飲食應盡量限制在隔離室,拒絕壹切探視,其他人員盡量不要進入隔離室。
在隔離室時不需要戴口罩,離開隔離室時要戴口罩。盡量減少與其他家庭成員的接觸,接觸時保持1米以上的距離,戴好口罩,做好個人防護。
在家醫學觀察期間不允許外出。如必須外出,須經所在社區醫學觀察管理人員批準方可外出,並佩戴壹次性外科口罩,避免前往人員密集場所。
如果家庭醫學觀察者是哺乳母親,可以在個人防護的基礎上繼續母乳餵養嬰兒。
孕婦可以正常產檢,所以要提前預約,避免集中等待,做好防護,盡量縮短就醫時間,回家後及時洗手。
患有基礎疾病的家庭醫學觀察者應按時服藥,不應擅自停藥。當藥品儲備不足時,他們可以在就近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開藥,也可以由家屬代為取藥,以便就醫時保護自己。
2.健康監測要求。
社區工作者應在其各自管轄範圍內登記家庭醫學觀察員。
居家醫學觀察人員應當每天早晚進行壹次體溫測量和自我健康監測,並將監測結果報告社區醫學觀察管理人員。
醫學觀察期間,如果居家醫學觀察人員出現發熱、幹咳、乏力、咽痛、感覺減退、腹瀉等癥狀。,社區管理人員應及時向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和轄區疾控機構報告,並按規定轉送至定點醫療機構進行調查處理,實行閉環管理。
3.衛生防疫要求。
保持家中通風,每天盡量打開門窗通風,如果不是自然通風,使用排氣扇等機械通風。
做好廁所、浴室等* * *享受區域的通風消毒工作。
在準備食物、進食和排便前後,以及戴口罩前後,都要洗手或消毒。擦手的時候,最好用壹次性紙巾。
註意咳嗽禮儀,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捂住口鼻,或用手肘內側捂住口鼻,將用過的紙巾扔進垃圾桶。如果接觸呼吸道分泌物,立即洗手或消毒雙手。
不要和其他家庭成員壹起使用日常用品。餐具用後要清洗消毒。餐具應煮沸消毒15分鐘,或用250 mg/L ~ 500 mg/L含氯消毒劑溶液浸泡15分鐘後用清水洗凈。桌面、門把手、電話、開關、熱水壺、臉盆、馬桶等日常可能接觸到的物品表面,應用含250 mg/L ~ 500 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劑擦拭,再用清水沖洗,每天至少1次。每天用250 mg/L ~ 500 mg/L含氯消毒劑濕拖地板。
當毛巾、衣服、被子等。需要清洗的家用醫學觀察器,應單獨放置,用250 mg/L ~ 500 mg/L的含氯消毒劑浸泡30min,或煮沸65438±05min消毒,然後用清水沖洗。
家庭使用廁所的,家庭醫學觀察者每次要對廁所消毒1次;如果家庭醫學觀察者使用獨立的廁所,廁所每天可以消毒1次。小便池及其周圍可用20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30分鐘。手經常接觸的衛生間門把手、水龍頭等部位,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或其他可用於表面消毒的消毒劑擦拭消毒,30分鐘後用水清洗幹凈。
用過的紙巾、口罩、壹次性手套等生活垃圾裝入塑料袋,放入專用垃圾桶,每天清理。清洗前噴灑含500 mg/L ~ 1000 mg/L或75%酒精的含氯消毒劑進行消毒,直至完全濕潤,然後將塑料袋紮緊,與其他生活垃圾壹起丟棄。
對被唾液、痰等汙染的物品進行消毒。任何時候。消毒時,用有效氯500 mg/L ~ 1000 mg/L的含氯消毒劑、75%酒精或其他可用於表面消毒的消毒劑擦拭,30分鐘後用水清洗。大量汙染物要用壹次性吸水材料完全覆蓋,然後用足量的5000 mg/L ~ 10000 mg/L的含氯消毒劑倒在吸水材料上消毒30min以上,小心清除。然後用500 mg/L ~ 1000 mg/L含氯消毒劑擦拭汙染表面及其周圍2米。處理汙染物時要戴手套和口罩,處理後要洗澡換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