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肉泡饃以陜西本地牛羊及其骨架、精鹽、花椒、八角、草果、桂皮、良姜、蒜苗等為調料,分骨肉處理、煮肉、撈肉、掰饃、煮饃五道工序。壹碗好的泡饃,首先須先有壹鍋煮制成的好湯,好湯的制法當然是商業秘密。而煮肉工藝也特別講究,先要將牛羊肉反復漂洗,浸泡約5小時,切成約5斤重的大塊,再把牛羊肉入鍋,下舊調料袋提味兒,大火煮約4小時,肉塊入鍋,換新調料袋,加蓋壓實,旺火燒開後煮2至3小時改用文火燉約6小時,待湯濃肉爛,出鍋上板備用。
羊肉泡的傳統煮法有四種:單走、幹拔、口湯、水圍城。
所謂“單走”,饃與湯分端上桌,把饃(餅)掰到湯中吃,食後單喝壹碗鮮湯,曰“各是各味”。我以為正宗的羊肉泡是煮出來的煮饃,這樣食法還不如品嘗另壹種西安小吃:水盆羊肉。“幹拔”有人稱“幹泡”的,煮好碗中不見湯,能戳住筷子。另壹種叫“口湯”,泡饃吃完以後,就剩壹口湯。“水圍城”顧名思義,寬湯,像大水圍城。您掰完饃,把壹根筷子放在碗上,夥計便會明白,這是“幹拔”。吃“口湯”和“水圍城”不用拿筷子表示,因為掰饃大小是和煮法統壹的,原則是湯寬饃塊大,反之則小,有經驗的廚師看到妳掰饃大小就知道要加多少湯了。
泡饃的掰法講究。泡饃是特制的,稱饦饦饃,壹個二兩。據說是九份死面,壹份發面揉在壹起烙制而成。全是死面,口感不好,且不利消化;全是發面,就泡不成了。有的假行家會說掰出的饃要像蜜蜂頭,越小越好,其實不然,如上所述,饃大小是和煮法統壹的,幹拔、口湯、水圍城,饃的大小依次如黃豆、花生、蠶豆即可。
饃掰好後,請夥計呈給掌勺大廚,加羊肉湯大火快煮,加牛羊肉、粉絲、蔥花、蒜苗、香菜,高級壹點的(西安都稱之為“優質的”)還有木耳、黃花菜和香幹等即可端上來吃了。這樣壹大碗自己親手掰好的泡饃,翠綠的蔥花、蒜苗、香菜、紅褐色的牛羊肉、黃色的金針菜、映襯著潔白晶瑩的粉絲、黝黑的木耳、香味四溢,使人食指大動。還應註意的是:端上來的泡饃應是泡饃墊底,粉絲覆成網形,佐以蔥花、香菜、牛羊肉擺成魚形在最上面。如若不然,您完全可以調侃壹下老板請的師傅是不是叫南郭。
吃時左手拿勺,右手執筷,泡饃上桌後,把辣子醬鋪在上面,切忌攪動,講究從壹邊“蠶食”,以保持鮮味,壹老吃家說這樣鮮熱之氣跑不散,但我尋思攪動過甚,泡饃不成其為泡饃,羊肉湯變成面糊糊才是最可怕的。糖蒜用否,個人自願。餐後飲用壹小碗原汁烹制而成的高湯,以為清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