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日記簡介
第三,項齊婁機
第四,日記展示
五、個人經歷
首先,作者本人
(k ǐ i)雲(1833—1916),晚清學者、文學家、教育家。字仁丘,又名仁夫,名為相齊,世稱相齊先生。鹹豐二年(1852),在肅順做家教,後入曾國藩幕府。1880入川,主持成都尊經書院。後在長沙思賢講堂、衡州船山書院、南昌高等專科學校講學。授予翰林院評審,加施閱職銜。辛亥革命後,任清史館館長。著有《周易說》、《尚書註》、《周官註》、《儀禮註》、《春秋公羊傳》、《谷亮沈懿》、《尚書傳補註》、《相騎樓詩集》、《相騎樓日記》等壹系列著作。《清史稿》將王收入《儒林外史》。
二、日記簡介
《香起樓日記》時間跨度從清同治八年到民國五年,* * *約44年(中間略缺),共250萬字。最早由商務印書館於1927出版,共32卷。這本書內容豐富,記錄了清末民初和民國崛起時期民眾的看法、感受和疾苦。從社會層面研究這段歷史很有價值,是當時最接地氣的歷史和社會寫照。1997年,嶽麓書社出版了排印本(***5卷),全套精良,保存完好,極為難得。
第三,項齊婁機
王先生從四川尊經學院講學歸來。他被賜俸祿給淑秀,這些年還收了巡撫段方等人的禮物。他在湘潭縣雲湖橋山塘灣買了壹百畝地,蓋了壹座房子,取名“香起樓”,並自稱為香起樓的主人。它的架構是老人自己設計的,分為前中後三個階段。
前樓為五開間,兩層,是建築的主體部分。樓下存放了很多木刻板,有木刻工房,客廳,客房,學生宿舍。樓上是和學生學者壹起講課和研究的地方,有圖書館、書房和報告廳。亭子上掛著“香奇樓”三個大字的匾額。大廳裏掛著壹幅向琪老人的畫像;書房裏有壹副對聯:“心如椰子,清風拂面。”
樓前有個池塘,名叫荷花池,裏面種著蓮子,還有魚和烏龜。大門外的柵欄向外延伸,繞著荷塘曲折,轎子馬不能用。只能停在莊門外,步行進入大廈大門。所以人們說它別出心裁,想進香杞樓。有句話叫“欲下轎子,先下馬。”
門前有兩棵柏樹,挺拔茂盛。老人住在家裏時,寫了壹首長詩《柏樹之歌》。山塘灣的房子是臥室,有臥室、客廳、書房和東西廂房。落後的部門是老房子,是廚房,雜居,家庭住宅。這兩棟房子的前後,院子裏花很多,前院有兩種植物,金桂和印規,秋天的時候芳香撲鼻。後院有小花壇。門外的樹蔭裏排列著梧桐、柳樹、香樟、紫荊花。後山的竹林裏混雜著香樟、楠木、楓樹、槐樹等樹木。在炎熱的夏天,所有的花草樹木都長得又高又茂盛。老人去世後,後人各奔東西,漸漸分崩離析。
第四,日記展示
在《香起樓日記》中,王先生實實在在地記錄了他在旅途中闖入尼姑庵見尼姑的事實,從中可以看出作者的不凡與坦率。以下是幾篇日記,供妳壹窺究竟:
& gt& gt& gt& gt& gt& gt& gt& gt& gt& gt& gt& gt& gt& gt& gt& gt& gt& gt& gt
凍雨壹開始停了。從壹開始,門階上就有雷聲,門木斷了,門沒壞,昨天雲像火球壹樣進了房間,讓孫媳婦和小丫鬟都大吃壹驚。小孩子不知道,睡不好,沒有耳朵。擔驚受怕不如小孩子,知智卻累。上船後,沈正去了城裏,坐了下來。我去了歐洲,在城外遇見了袁波,還壹起去看了歌劇。杜定遠接到家人報警後,返回船上住宿。我想明天早點走,可是上船就遇到了蔡二,我的信也斷了。夜雨打雷。(民國三年1965438+2004年2月14日。第五卷,第3291頁)?
& gt& gt& gt& gt& gt& gt& gt& gt& gt& gt& gt& gt& gt& gt& gt& gt& gt& gt& gt
江寧之克,朝廷不要金帛,曾之言無。藏珠是否有罪?這也是壹種謬誤。(香奇樓日記,12頁,嶽麓書社,1997。以下稱為“列王記”)
多年後,曾國藩和曾國荃兄弟終於攻占了太平天國首都南京(江寧),挽救了搖搖欲墜的清朝,建立了“同治中興”的壯舉。由於此舉貢獻巨大,清廷在拿下南京後並未主動詢問是否繳獲了許多金銀財寶,但曾寫道“壹無所有”。因此,王闿運諷刺曾氏兄弟是否侵吞了太平天國的財產。“藏珠害臊?”-歷史真相可以由有關專家仔細評估,但王闿運對曾氏兄弟的不滿已經浮出水面。
& gt& gt& gt& gt& gt& gt& gt& gt& gt& gt& gt& gt& gt& gt& gt& gt& gt& gt& gt
同治十年,他在南昌租了壹條船遊,泊在滕王閣舊址附近,發了壹聲嘆息:
20歲去南昌旅遊的時候,壹開始並不想這樣;而我在30歲時故地重遊,卻無意如此富有;今天,30歲的我已經旅行了三次,所以我不在乎了。(《列王記》,第270頁)
這段話遺憾的是,他早年成名,得到了朝廷重臣肅順的賞賜。要和他成為同父異母的兄弟,他才有機會升到最高層。同時,他哀嘆自己未能展現野心,進入富田(因為肅順在“辛酉政變”中被殺);最後,他感嘆,在不惑之年,曾、左、李這些權臣都是眼瞎,不懂人才,以至於功名利祿無望,只能“可悲”。這壹聲嘆息壹波三折,在平淡的文字中表現出壹種悲涼,卻沒有壹個字的哀怨、哀怨、怨恨,表現出壹個有特殊才能的人的高度自尊,他的文字功力達到了那種境界。
五、個人內心
在晚清四大日記作家中,王闿運的名利地位最低,只是壹個陪審員,但他卻是最博學多才的。連曾家也不得不請他寫《向君誌》。王先生壹生奉行“有教無類”的教育理念。這裏不僅有木匠齊白石,還有鐵匠張、銅匠曾紹谷和八指和尚等等。也培養了壹些對後來政治影響深遠的人。
其日記是社會下層民眾對當時(清末崩潰、民國崛起)情況的真實記錄,史料價值巨大。此外,日記中還可以看到作者對曾國藩、李鴻章、左等人的批判和鄙夷,增加了壹些看待歷史和歷史人物的視角,不再盲從單壹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