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密度:714人/km2
塘尾村
塘尾村
塘尾明清古村落
石排鎮位於東莞市東北部,東江中下遊南岸,獨享東江岸線15公裏,西距東莞市區20公裏、廣州50公裏,南往深圳70公裏,北與惠州市博羅縣隔江相望。全鎮面積56平方公裏,下轄18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常住人口4萬人,是壹個景色秀麗、歷史悠久、日益繁榮的現代城鎮。
石排鎮紅山含翠,綠水長倚,風景秀麗,古韻深蘊。龍眼崗貝丘文化遺址印證了石排5000多年的人類文明史,燕嶺古采石場、塘尾明清古村落和寶潭康王廟見證了石排歷史的輝煌,享譽四方的石排知名文化品牌——石排明德醒獅,更是石排人積極進取、勇於開拓的精神象征。改革開放以來,石排鎮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基礎設施日臻完善。
目前,全鎮擁有公路180公裏和跨江公路橋2座,興建了由石排大道、石崇大道、石橫-石洲大道、龍崗大道等60-80米寬主幹道組成的主路網,並且通過公路聯網和橋梁連接與東莞市東部快速路、(東)莞深(圳)高速公路、廣(州)深(圳)高速公路、廣(州)惠(州)高速公路相貫通,加上便利的東江水運,使石排納入了陸路、水路均可到達廣州、深圳、香港等地的交通壹體化網絡,區位優勢更加突出;石排供電、供水設施完備,已建成220千伏變電站1座,110千伏變電站2座,鎮自來水公司日供水能力超10萬噸,充分滿足生產、生活用電、用水需求。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更是蓬勃發展,碩果累累。全鎮現有初級中學1所,公辦小學9所,民辦小學7所,幼兒園10所,其中省壹級學校1所,市壹級學校3所;擁有醫院1家,下設16家門診部;文廣中心、文化站、影劇院等文化基礎設施壹應俱全。
2005年3月,市委決定翟崇碧同誌擔任石排鎮委-。翟崇碧-上任後不久,審時度勢,立足石排,提出了跨越式發展戰略和打造嶺南特色中國鎮的宏偉目標。自2005年提出跨越式發展戰略以來,石排在波瀾壯闊的現代化征途上凱歌前行。全鎮人民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認真貫徹落實省委“雙轉移”和市委“經濟社會雙轉型”的發展戰略和工作思路,團結拼搏,銳意進取,切實加強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保持了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好勢頭和社會安定和諧的好局面。總結這幾年的工作,可以集中概括為“四個增”:
壹、實力增強
2005年以來,我們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提出了基礎年“抓規劃、造環境、打基礎”、發展年“強產業、造新城、促和諧”、成效年“強村組、扶民營、促外資”跨越式發展三步走戰略,加快發展模式的轉型與創新,全鎮綜合實力進壹步增強。2007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35.25億元,是2004年的1.85倍,年均增長22.85%;鎮本級可支配財政收入4.02億元,是2004年的2.6倍,年均增長37.42%;全鎮稅收4億元,是2004年的2.54倍,年均增長36.52%;工業總產值達到66.85億元,是2004年的1.96倍,年均增長25.09%;外貿進出口總值4.07億美元,是2004年的1.57倍,年均增長16. 2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達到36.33億元,是2004年的5.71倍,年均增長78.76%,三年累計達到59.16億元。2007年農村人均純收入10729元,城鄉居民儲蓄余額31億元,三年年均分別增長8.62%和16.38%,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百姓幸福指數大幅提升。在2007年的鎮街領導班子量化考核排名中,我鎮綜合排名由2004年的28位躍進22位。2008年,我們又進壹步提出實施“項目年、管理年、效果年”第二個三步走發展戰略,並決定在項目年實施“上項目、保環境、促發展”的工作思路,吹響了土地統籌、道路建設、重點工程“三大戰役”的號角,環境優勢加速提升,綜合實力繼續增強。2008年1-6月,全鎮完成工業總產值32.66億元,同比增長21.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17億元,同比增長44.86%,民營固定資產投資額達7.67億元,同比上升65.59%,全鎮累計出口總值2.11億美元,同比增長20.25%。
二、亮點增多
這幾年,我們十分註重對石排的包裝、策劃、宣傳,塘尾古村落被評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成為“中國鎮”的亮麗名片之壹;“中國鎮”的城市定位深入人心,引起廣泛關註,成為全市熱議話題,“中國鎮”移動電話及固定電話彩鈴、廣告、路牌等宣傳風行東莞;在全市率先與東莞日報社合作出版《石排周刊》,成為對外宣傳推介石排的重要窗口;成立了香港石排同鄉會和女企業家協會,大力發揮外商協會、臺商協會、石排0、石排同鄉會、女企業家協會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團結凝聚了壹大批人士,使更多投資者、旅港鄉親、海外同胞認識並認同石排,增強了對石排的歸屬感;2007年春運,組織新莞人返鄉專列,護送1000多名新莞人返鄉,2008年,又從1月23日春運第壹天開始,組織10趟新莞人返鄉專列、100輛新莞人返鄉專車,護送2萬多名新莞人返鄉探親;我們在全市率先動工建設新莞人廉租公寓,開全國先河;我們分別在省內、省委結對10個友好縣鎮,加強農副產品合作、推進產業轉移、開展勞務協作、促進人才輸入輸出和幹部掛職交流。凡此種種,極大地提升了石排的對外形象及知名度。
三、結構增優
近年來,我們大力推進結構調整,產業結構、企業結構、產品結構、技術結構不斷優化。擁有自我品牌、自主技術的“兩自”企業茁壯成長。2007年新增省著名商標3個,廣東名牌產品、國家免檢產品1個。目前全鎮***有6個省著名商標,1個省名牌產品、國家免檢產品。高新技術產業蓬勃發展。2005年以來新增11家省民營科技企業和省高新技術企業,新增28家市民營科技企業。全鎮經濟發展的速度與結構、質量和效益相協調,促進了發展良性循環。
四、後勁增加
我們提出了打造具有嶺南特色“中國鎮”的城市定位,後來又進壹步細化為“美食名鎮、購物天堂、居住勝地”的具體目標。“中國鎮”,簡而言之,就是具有中國傳統文化內涵、嶺南特色的和諧文明精品城鎮,其特點是中國風格、嶺南特色和現代元素的融合,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大層面:
壹是在城市形象上體現鮮明的嶺南特色。從2005年開始,截至2007年底,3年來,鎮委、鎮政府在規劃編制上的投入累計達3700多萬元,是前3年的近14倍,完成了總規、土規、控規及單體設計五位壹體的規劃設計體系,將嶺南特色作為壹條主線貫穿始終,彰顯出了中國傳統建築風格與現代元素的創造性結合。2008年的“1·16”鎮委工作會議上,我們更進壹步提出了“十大規劃、十大城市功能配套體系和十大標誌性建築”造新城工程體系。從2005年開始,鎮城建工作領導小組堅持每星期召開壹次會議,對全鎮建築進行嚴格的把關,確保建築物體現“中國鎮”風格。現在,全鎮的公***建築、房地產項目及其配套設施都凸現出中國傳統建築風格與現代元素的緊密結合。同時,覆蓋全鎮範圍的公***廁所、公交站牌、候車亭等公***設施都體現出了鮮明的嶺南特色和中國傳統建築風格的有機結合,給人壹種全新的視覺沖擊,“中國鎮”在外觀上已具雛形。
二是在文化內核上凸現濃厚的中國傳統。我鎮將保護本土歷史文化上升到打造文化名鎮的高度,大力培育“中國鎮”的文化內核。繼塘尾明清古村落被評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之後,我鎮的醒獅、康王誕又被評為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我鎮著力打造具有傳統特色的文化載體,充分挖掘傳統文化中的豐富元素。三年來,鎮委、鎮政府號召全鎮人民在節慶活動及重大會議統壹著唐裝,2008年的“1·16”鎮委工作會議和新春團拜會,千人***著唐裝,把酒言歡,***謀發展,蔚為大觀。2008年下半年,鎮委、鎮政府將公開招標,邀請全鎮服裝企業依照機關幹部、教師及服務人員三個類別設計制作體現“中國鎮”風格的“中國服”。今後將在全鎮各個行業推廣穿著“中國服”。每逢重大喜慶節日,我們在鎮主幹道的路燈懸掛“中國結”、“福”字燈籠,在全鎮所有公園的林木上懸掛大紅燈籠,在鎮中心區的公園及鎮東西南北四大出入口擺放大型財神像,並組織青年誌願者扮演財神派紅包。為了讓 “中國鎮”風韻永存,鎮委、鎮政府更是投入資金,邀請國內外著名的詞曲作家創作壹系列“中國鎮”主題的作品,在大型的節日晚會上盡情演繹,謳歌“中國鎮”的旋律,像《石排風采》、《東莞有個石排鎮》、《石排風光無限好》等作品在鎮內廣為傳頌。
三是在產業發展上展現特有的節慶元素。我鎮在原有的產業格局內,突出重點,發展具有“中國鎮”風格的假日經濟,打造獨具我鎮特色的假日經濟鏈。除國家法定節假日外,鎮委、鎮政府決定,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元宵節、盂蘭節、重陽節、冬至等傳統節日全部放假,通過假日促消費,並著力整頓鎮內市場環境、讓全鎮人民在節假日安心、放心消費。由鎮委、鎮政府牽頭組織,每年舉行全鎮範圍內的“十大名菜”評選活動,今年更加計劃舉辦“美食節”,扶持和壯大我鎮傳統餐飲業的發展。我鎮還提出以西方“聖誕產業”為參照,從餐飲、燈飾、禮品、玩具、服飾、旅遊等方面發展獨具我鎮特色的“春節產業”,使假日經濟成為我鎮經濟躍升不可忽略的壹極。
經過三年的奮力拼搏,“中國鎮”從概念走向實踐,“中國鎮”城市品牌全方位展現,為造新城註入了強大的生命力,使石排的“城市牌”成為了錯位競爭的優勢牌,大大增加了石排的發展後勁。
石排能夠在短短三年中取得顯著的成績,關鍵在於鎮委、鎮政府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與時俱進、解放思想,大力推動科學決策,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壹是借腦助方略。2005年以來,我鎮的經濟社會發展速度之快,城市面貌改觀之大,離不開與鎮委、鎮政府建立合作聯盟關系的權威機構的智力支持。2005年,我鎮與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合作,編制了《石排鎮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壹個五年規劃綱要》,全面描繪了我鎮到2010年的發展藍圖。與此同時,我鎮又與廣州市社科院合作,編制了《石排鎮產業發展規劃》,使全鎮的產業布局更趨合理;2006年,我鎮與廣東省城鄉設計研究院建立規劃工作戰略聯盟關系,省城鄉設計研究院將為我鎮提供規劃編制、項目規劃設計等全方位的服務;2008年,我鎮又與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建立建築設計合作聯盟關系,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將與鎮委、鎮政府在石排56公裏的行政區劃內***同打造嶺南特色“中國鎮”,全程參與“中國鎮”的建築設計工作。這些權威機構除了為我鎮編制有關規劃外,還將圍繞鎮委、鎮政府不同時期的工作重點開展課題調研,提供決策參考意見。
二是引智強機關。2005年以來,我鎮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全國10所著名高校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同實施青年人才跨越式發展合作計劃,鎮委、鎮政府連續4年到全國各主要高校招賢納才,近百名高素質的本科生、研究生充實到機關壹線崗位,其中不乏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等名校的畢業生。通過“引智”,提升了機關幹部的知識結構、工作作風、思想觀念,打造了壹支想幹事、會幹事、能***事、幹成事、不出事的幹部隊伍。
三是調研知形勢。2005年以來,全鎮大興調研之風,鎮委、鎮政府先後組織各種層次的調研組圍繞市委、市政府,鎮委、鎮政府不同時期的中心工作赴周邊鎮區、長三角地區、環渤海地區開展調研工作,並積極組織人員深入各部門、村組開展調研,***完成調研報告40余篇,其中《蘇州模式對石排經濟發展的啟示》《石排以“六大抓手”推動產業升級》等被市委政研室評為市優秀調研報告,並被《東莞調研》選登,《實施“五個零”工程,以科學發展促轉型》壹文更是得到了劉誌庚-親筆批示在全市推廣學習。每年年頭,鎮委、鎮政府都要求鎮領導帶隊到上年全市綜合排名前幾位的鎮街調研,鎮屬各部門負責人要帶隊到上年全市排名前幾位的各鎮街對應部門調研,重點到周邊的茶山、石龍、橫瀝、企石、石灣、園洲等六鎮調研,最後形成行之有效的調研報告刊登在《石排周刊》,以期知己知彼。2007年,我鎮被評為全市調研工作前三名先進單位之壹。
四是考察擴視野。鎮委、鎮政府積極組織全鎮黨員幹部外出學習考察,借鑒周邊乃至全國先進地區好做法、好經驗。2005年以來,我鎮每季度都召開村組工作日,針對不同時期鎮委、鎮政府的工作重點,組織鎮村組三級幹部赴省內、市內各地參觀考察,打開視野、增長見聞。2007年,我們還組織了鎮三套班子領導、村(社區)-、部分主要職能部門負責人赴歐洲五國考察學習其先進的發展理念和城市規劃設計。廣大黨員幹部學習考察歸來後,進壹步解放了思想,理清了思路,提升了認識,堅定了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2008年伊始,鎮委、鎮政府出臺了《石排鎮黨員幹部外出考察培訓規定》,把外出考察學習形成制度,以鞏固學習考察成果。
五是學習謀發展。鎮委、鎮政府非常重視營造學習氛圍,打造學習型機關,明確要求各個部門積極開展學習沙龍活動,並不定期邀請專家學者就經濟社會發展各類問題舉行專題講座。鎮主要領導每年均親自組織財政沙龍、城市管理沙龍,中央、省市重大會議學習沙龍等各類學習研討活動,通過學習,準確把握國際、國內的發展大勢,深刻領會中央、省委、市委的各項工作部署,緊密結合本地實際,大力推動石排經濟社會雙轉型和跨越式發展。
觀今日之石排,既得天之道、地之利,亦得人之和、物之宜。全鎮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社會進步的大好局面得到進壹步鞏固,廣大幹部群眾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信心和決心進壹步增強。
石排正處在壹個充滿生活巨變、充滿創造熱情的偉大時代。面對東莞轉型、繁榮興隆的盛世良機,我們意氣風發;面對千帆競渡、百舸爭流的競爭態勢,我們信心百倍。我們將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科學發展觀的偉大旗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同心同德,開拓進取,為推動石排經濟社會雙轉型、跨越式發展,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奮鬥!(整理:黃健波)
2020年1月22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命名石排鎮為2019年國家園林城鎮。
2020年9月1日,阿裏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寶鎮,石排鎮榜上有名。
2020年12月31日,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公示第二批廣東省旅遊風情小鎮名單,石排鎮位列其中。
塘尾古村落
塘尾明清古村落是東莞現存較好,規模較大的古代村落。古村內***有書院19間,古榕樹21棵。李氏宗祠氣勢雄偉,歷史悠久;建於明代的圍墻,是東莞市現存最完好的古村圍墻。塘尾明清古村落對研究明清時期珠詳情>>
燕窩五仙潭抗日鬥爭遺址
燕窩五仙潭抗日鬥爭遺址位於石排鎮燕窩村,GPS坐標:北緯23°0600.6,東經113°5342.6,海拔高程8米。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占領了石龍,經常派出小股部隊到附近村莊騷擾百姓,搜尋抗日詳情>>
雲崗古寺
雲崗古寺位於東莞石排埔心村,相傳建於宋朝,是東莞境內唯壹壹處擁有明清重修題記的古建築。歷經千百年,雲崗古寺壹度破敗,幾次重修,還被改造為社學,成為教書育人之地。雲崗古寺旁邊有壹間洪聖宮,供奉詳情>>
維高公祠——東江縱隊宿營地遺址
維高公祠——東江縱隊宿營地遺址位於石排鎮下沙村下沙村小組,GPS坐標:北緯23°0338.5,東經113°5719.2,海拔高程8米。下沙村在解放前稱沙寶裏。1940年下半年,中***地下黨以沙詳情>>
石排鎮燕嶺摩崖石刻
燕嶺原是東莞這裏明清時期的古采石場,有些象廣東最著名的蓮花山的形成原因,樣子也很象。石料為水成巖紅石,經數百年開采殘留下來許多的石壁、石柱,呈暗粉紅色,當地人稱之為十八間房。石壁上有光緒十六詳情>>
石排康王廟
康王廟位於東莞市石排鎮橫山村上寶潭自然村,又名靈應祠。據光緒十四年(1888)《重修靈應祠碑記》記載,康王廟始建年代不詳,雍正年間、道光八年(1828)、光緒十四年重修。原為祭祀玄天大帝北帝詳情>>
石排鎮民俗文化康王寶誕
“康王寶誕”是石排鎮塘尾村盛大的民俗活動,有著近三百年的歷史,每逢農歷七月初壹和初七,全村男女老幼在鑼鼓喧天的陣勢下,“擡大神”全體巡遊,紀念北宋抗遼名將康王(名康保裔)的生日,以祈求平安好運,東莞市
石排鎮名人曾慶安
曾慶安,1972年12月8日出生於廣東省東莞市石排鎮曾屋村。父親曾玉欽是個老實的農民,母親黃秀連是位有文化、賢淑開明的農村婦女。曾慶安從小好學上進,品學兼優,初中二年級加入了中國***產主義青年團,在石龍
黃莊平
黃莊平(1917——1995),東莞石排鎮沙角村人。1936年在東莞中學讀初中,加入中國青年同盟,組織秘密團體眾生研究社,並以此為陣地,學習進步書籍,宣傳抗日救亡。年底,因東莞中學學生聲援西安事變,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