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沖擊下的歐洲形勢表現:疫情正在改變歐洲民眾的基本觀念與生活方式。意大利、法國、比利時等國熟人之間見面愛行貼面禮,隨著疫情肆虐,人們暫時戒除了這壹習俗,發明出作揖、揮手之類的非接觸式打招呼方式,政要們見面連握手都免了,以寒暄微笑作為替代。
歐洲人愛泡吧、泡咖啡館,隨著疫情發展,酒吧、咖啡館關了門,隨著各種聯賽的停擺,成群結隊的球迷也不見了蹤影。
值得壹說的是口罩之爭。歐洲是外科手術口罩的誕生地,但許多歐洲人從小接受的教育是只有病人和醫護人員才需要戴口罩,公***場合戴口罩肯定是身體有恙之人。新世紀以來,隨著反恐、反極端主義的深入,法國、奧地利等壹些國家還通過法律,禁止民眾在公***場合“蒙面”(使用口罩與面罩遮擋住面部)。
在此背景下,戴口罩在大街上行走屬於“異類”,往往會讓路人側目。疫情發生初期,歐洲壹些地方出現過因為在公***場合戴口罩而引發的謾罵、毆打事件。意大利、瑞士還發生過議員因為戴口罩進議會遭到嘲諷乃至驅逐事件。
隨著病亡數字上升,歐洲人對戴口罩的態度在轉變,大街上戴口罩的人越來越多,起碼不再視為異類。不過,據在歐朋友說,大街上戴口罩的比例還是很低,很多地方不到10%。當下,歐洲各國政府依然不倡導民眾大面積戴口罩,更強調少接觸、多洗手。就是民眾想戴也很難買到,許多藥店都掛出“口罩缺貨”的牌子。
歐洲人心態
歐洲人心態還是比較從容、淡定,這或許與文化有關系。當然,這種淡定也會誤事。疫情初發之時,德國、荷蘭、法國等國許多地方依然照例舉行規模宏大的狂歡節,壹些溯源研究表明,這是導致這些國家社區疫情傳播的壹個重要原因。即便是在目前壹些地方“封城”的情況下,“全靠自覺”依然是社區管理的常態。
連法國總統馬克龍都急了,屢屢呼籲民眾居家蹲守,不要再自由散漫了。前不久,默克爾放話德國將有60%至70%民眾感染,英國首相約翰遜放出“群體免疫”之類的話語,某種程度上也是壹種策略,希望能把壹些自由散漫慣了的人“嚇”住,讓他們老老實實待在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