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大戰為何非要換下廉頗
戰國後期的長平大戰,由胡服騎射崛起的趙國對陣秦國,雙方投入兵力都在60萬左右。可以這場大戰,壹方面是秦國模式與趙國模式的巔峰對決,誰勝出意味著新的強權建立,新的世界秩序形成;而另壹方面,更直接關乎兩國生死,列國存亡,因為當時能夠與秦國壹戰、分庭抗禮的也就只有趙國了,趙國完蛋,那麽列國都將成為待宰羔羊!
而這場生死攸關的大戰,到關鍵的時期,趙國為什麽臨陣換將,非要換下廉頗老將而啟用趙姓小毛孩?分析來看,主要原因有:
從國家層面來看,最根本的是趙國扛不住了,廉頗的堅守消耗戰,使得趙國被拖垮,國力不允許打持久戰。
廉頗是戰國四大名將之壹,但是其戰功並不顯著,史料也未見廉頗在戰場上如何殺敵,如何用兵如神。而其之所以稱為名將,主要在於其守城之力、防禦之法。廉頗打仗雖不能保證勝利,但是基本可以不敗。
而長平大戰,廉頗率領近60萬趙軍深挖狗、銅墻鐵壁,堅守不出,打了2年的消耗戰。而趙國胡服騎射雖然國力增長很多,但是也扛不住這麽大規模的損耗,因此,換掉廉頗成為必然!
從趙王層面來說,其顯然沒有趙武靈王的雄才偉略,而廉頗是外姓將領,其手握幾乎趙國全部可用之兵,其實並不信任,並不放心。
趙國自趙武靈王在沙丘餓死後,國君可謂是壹代不如壹代,而且脫離原本的改革路線,王權不斷加強,而且趙武靈王善用人才的格局也被打破。在趙國朝野,有能的非宗族人才得不到重用,重用也得不到信任,趙姓宗族才是其倚重對象。
所以,從趙王角度來說,廉頗手握60萬雄兵又不是自己放心的人,打了兩年也未有任何進展,加上秦國的離間,趙王對廉頗越來越不安。因此,當得知趙括(宗族)的才華後,果斷換掉了廉頗。
從廉頗自身層面來說,因為太過忠厚,缺乏變通,因此其人緣並不好,在朝中沒有朋友,唯壹的藺相如已死。這導致,在關鍵時刻沒人站出來為其說話!
為什麽說廉頗這個人忠厚有余變通不足,主要有兩點可以說明:壹是,與藺相如的故事,因為藺相如的才華,升遷,這位老將卻在部下面前直接開罵,雖然最後兩人和解,但也可以看出這位老將為人處世太過直接,什麽都寫在臉上,能不得罪人麽。
二是,之後新趙王準備再次啟用廉頗,而派了個太監前去查看,其因為沒有給太監送禮,因而最後被誣陷淘汰,這從側面也可以看出,廉頗為人處世太過正直,估計也沒少得罪人!
從對手秦國層面來說,有廉頗在,秦國可能永遠沒有獲勝的機會,戰到最後很可能是兩敗俱傷,多年建立的功業可能毀於壹旦,因此搞掉廉頗成為必然!
最為經典的就是範睢的離間計謀,壹邊誣陷廉頗之所以遲遲不動兵,是想擁兵自重,自己做趙王;而另壹方面,不斷誇大趙括的才能,把他包裝成舉世無雙的軍事天才,還生動的表演說,秦國的將軍最怕趙括。而這些雖然拙劣,但是正是由於前面三個原因的存在,使得這本身很滑稽的離間,變成了輕而易舉實現換掉廉頗的利劍!
所以說,廉頗被換掉那是必然的,是多種勢力結合的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