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拿地瓜皮子來換大米嘍”、“拿地瓜皮子來換蘋果嘍”“拿地瓜皮子來換豆腐嘍”……在缺乏現金的上世紀八十年代,地瓜皮子,成了農家換各種食品、水果的中介物,簡直承擔了人民幣的責任。因為山區人家家裏最多的就是這個,手裏的壹分錢恨不得掰成八瓣花,從而現錢難舍,那些小商小販摸透了人們的心理,於是各路商販各顯神通,農村需要的東西都可以用地瓜皮子來換。那麽,這些商販換了地瓜皮子怎麽處理呢?賣給了縣裏的酒廠,酒廠用地瓜皮子做成了白幹酒。當然,酒廠裏還有壹部分地瓜是收購來的。
?
? 那時候的農家,招待客人的酒基本是縣裏酒廠用地瓜幹產的白幹酒,這酒既實惠又有勁。記得村西頭公路西邊的供銷社門市部的櫃臺裏有壹個長方形酒池,裝滿了白幹酒,用木板做成的蓋子嚴嚴實實的蓋住,即使這樣,每當進入商店門口,就會聞到壹股馥郁的酒香。每當家裏來客人的時候,父親就會打發我拿著空酒瓶打半斤回來。打酒的時候,售貨員用酒提子從酒池裏提出酒來,將漏鬥放在酒瓶口上,將酒倒入漏鬥。酒提子也是分大小的,小的盛壹兩酒,大的有二兩半斤的。
壹直以來,我以為白幹的“幹”就是地瓜幹的“幹”,後來才知道“白幹”的意思:簡單的說,“白”指酒無色體透明,“幹”是指燃燒後不剩水分。
換句話說,“白幹”就是燒酒。所謂燒酒是指用蒸餾法制成的各種透明無色的蒸餾酒。 因為燒酒的酒精含量較高,能達到引火則燃燒的程度,喝起來勁頭大,易導致身體發熱,所以叫燒酒。但在民間,更多的人稱之為白幹、白酒、老白幹等。
?
記得家中有大場合的時候,所謂的大場合,就是家裏翻蓋房子、賣豬仔等請人幹活吃飯的時候,這個時候需要更多的白幹酒。有時候斟酒時不小心把酒灑到桌子上了,大人會劃壹根火柴將酒點著,這時候,酒會慢慢著起來,火焰發出藍藍的光,於是眾人贊道“好酒好酒”。現在,這樣的酒已經很少了。
村裏人沒有事不常去縣城,壹旦去縣城有事,就會帶著壹個塑料桶,到縣城的酒廠打壹大桶回來,酒廠門口的酒,大家感覺既可靠又便宜。因為據說村裏那個供銷社門市部,有個售貨員特別貪酒,趁人不註意的時候,會把舀出半舀子白幹來喝了,再偷偷的填半舀子水進去,久而久之,這酒還能好喝嗎?
這白幹酒後來也有瓶裝的,出門送禮,帶著這樣的瓶裝酒顯得隆重有面子。慢慢的,生活好了,平常來了客人,也都是喝瓶裝白幹了,來了尊貴的客人,還會喝景芝白幹。
再後來,各種各樣的酒比較常見了,什麽蘭陵二曲、蘭陵大曲等,孔府家酒、浮來春、瑯琊臺等等,白幹酒越來越不受待見了,日漸稀少了。高二那年,學校門口附近突然出現撒傳單的車子,拾起傳單壹看,乖乖不得了,縣裏的酒廠新出的白酒“呂祖家酒”、“穆陵關特曲”在布魯塞爾博覽會上獲得“金獎”,後來知道,這金獎原來花錢就可以買到,這兩款轉型的酒後來無疾而終了。
前幾年有個朋友請客,主人沒有拿名貴的酒,卻是拿錢都不好買的酒:幾瓶煙熏火燎的“壽光白幹”,通過酒瓶看商標的背後,隱隱約約的看到寫著“1997年”的字樣,從經驗判斷,這真是那個時代的酒,據說是從農家老鍋屋裏發現收購來的,看來,懷念白幹酒的大有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