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商標查詢 - 古代有哪些防偽措施?

古代有哪些防偽措施?

從古至今,在人類的生產生活中,老祖宗們也是想盡了妙招來防偽。正是這漫漫歷史長河裏,人類智慧的不斷積澱和發展,才有了當下發達的防偽技術。那麽,古代的人是怎麽防偽的呢?

虎符相合

秦未統壹天下前,四處割據,戰亂不堪,掌握軍權是至高無上的榮譽,可以發號施令,調兵遣將。為了防止有人假傳軍令,古人發明了“虎符”,銅鑄虎形,背刻銘文,分左右各半。帝王派兵之前將完整的虎符壹分為二,其中壹半交由主帥。

精巧之處在於,兩半專門設計了“子母扣”,驗證時必須完全吻合,成為第壹層防偽。虎符上面,制作有不規則的凸起、凹點和紋路,如同密碼,成為第二層防偽。此外,虎符上還有錯金銘文,就是先在上面刻好陰文,再將金絲嵌在陰文之中,最終將整體打磨光亮,形成銘文。有了這幾重防偽措施,別人想要偽造虎符,就沒那麽容易了!

簽字畫押

通訊不發達的古代,書信是傳遞信息的重要渠道。每個人字跡差異,特征不同,古人日常生活中采用簡單的字跡防偽,而在商業貿易和法律中,又上升到簽字畫押防偽術。

雖然,彼時沒有現代高超的指紋識別技術,聰明的人們卻已發現,每個人的指紋和掌紋不壹樣,於是成為身份的壹種標識。古人商品交易的字據、認罪伏法的罪狀,都要簽字、摁手印。這種方式,我們現在也還在延用呢,無非就是,數據庫從紙上演變到了網上。

書畫防偽

唐代文人墨客眾多,詩詞書畫藝術獨領風騷。為了證明“原創”,許多書法家、畫家會在作品上做壹些暗記或者蓋上專屬印章。據傳,唐代畫家戴嵩擅於畫牛,壹次在水塘邊觀察牛時,發現牛的眼睛中有壹個牧童的影子,於是後來他畫的牛眼中都有不易察覺的小牧童,和當今的微縮技術十分相似。

用這種方法的藝術家,不止戴嵩壹人。許多書法家也會雕刻屬於自己獨壹無二的印章,在完成作品時蓋上。

古人的“身份證”

最早的“身份證”出現在秦國,商鞅發明了“照身帖”,竹板上寫有持證人的姓名、職業、畫像和公章。據說,商鞅逃亡時也正因為拿不出自己的“照身帖”,遭人舉報被抓。

到了唐代,“身份證”式樣豐富起來,免符、魚符、龜符、龍符等。其中,魚符最為流行。魚符分左右,左符放在內廷,作為存根,右符由持有人隨身帶著,作為身份證明。宋代高承編撰的《事物紀原》中曾有記載。

為防止“身份證”被盜用,還發明了個防偽標記——給魚符配個魚袋或制作不同質地的“身份證”來代表不同的人,有符的同時,還必須有袋才能證明身份。後來,武則天改魚符為龜符,唐詩中有:無端嫁得金龜婿,辜負香衾事早朝。這裏面的金龜婿就是指拿著金龜符的人。

紙幣防偽

古代沒有安全線、水印等防偽技術,錢幣是如何防偽的呢?宋代商品經濟發達,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紙幣“交子”在四川發行。為了防止假鈔,宋代選用 “楮皮”川紙專門用於印鈔,不準民間采購——這就是特殊紙張防偽法。

交子圖案“用屋木人物”組成,外做花紋邊框,圖形復雜,造假者不易摹仿。後來,又用紅、藍、黑等色,套印花紋圖案及官方印章,這大約就是雙色及多色套印的開始——圖案防偽法。

到了元代,紙幣不僅采用特殊材質、特殊圖案和管理機構的印章,還在中央明顯位置印上了“偽造者斬”的警示語,起到震懾作用。

商標防偽法

隨著商品經濟的萌芽和發展,壹些初級的“商標”也出現了。據傳,宋代有個名叫任壹郎的鞋匠,技術高超,生意紅火。但是,很快就出現了假貨擾亂市場,為了打擊假冒偽劣,任壹郎在制作的鞋子裏面藏了壹塊布條,布條上不僅寫著鞋子的制造時間,還有相應的編號,簡直就是現代的防偽商標啊。這壹“商標防偽法”,也被商界模仿。

在古代,也陸續出現了壹些立法打擊假冒偽劣。比如唐朝,對食品安全監管就有較為全面的監管,對造假者制定了詳細的懲罰措施,甚至還有“退貨”制度。

水印

明清時代,防偽技術就更高端了,尤其是對“聖旨”的防偽。聖旨的布料十分考究,均為上好絲錦,繡法精妙,聖旨兩端有翻飛的銀色巨龍作為“防偽”標誌。絹布上印滿祥雲圖案,就像今天的防偽水印壹樣。而且,所有的聖旨開頭的第壹個字,必須是印在右上角第壹朵祥雲上。為了表明聖旨的真實性,還會加蓋皇帝的印章。印章的材質、印文篆法、布局都極為精細,除非盜用,壹般難以偽造。

密押

清代的晉商采用了密押技術以防偽。密押,簡單說就是壹種漢字代表數字的密碼法。設定壹套看似不相關的語言體系,外人看來是不知所雲的天書,實則暗藏玄機,可以通過壹定規律讀出日期、銀兩數量等等隱秘情報。隔壹段時間,密押還會變更,增加破譯難度,從而達到“防偽”效果。

例如,日升昌票號自1826年至1921年的九十五年間總***換了三百套密押,據史料記載,沒有發生過壹起被冒領的現象。

從這些歷史防偽故事上,我們不難發現,幾乎所有技術都在設立“門檻”,防止被復制和模仿。然而實際上,哪怕是如今,大多數防偽技術仍舊沒有真正實現“易於識別,難以模仿”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