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雪芽”盛產於峨眉山海拔800-1200米的赤城峰、白巖峰、玉女山、天池峰、鏡月峰、萬年寺壹帶。冬天的寒冷還沒有解決,新芽卻披著朝霞和晚青破雪而出。它就像壹只緊閉的眼睛,雖然是壹個小蓓蕾,壹片葉子,但是仔細看的時候安靜下來,真的很奇妙。春雨初起,僧人口讀托米,摘之。壹定要用大拇指和食指的指尖輕輕捏壹下花苞,否則花苞會枯萎而不是鰻魚,它的褐色會很可怕。《少女尼姑》裏壹山收的茶,特別叫妙品。他們既有妙善的慈悲,又有飛針巧繡花雨的佛性。玉手纖細,禪心清純,詩誦虔誠。在收佛之前,這是任何壹個茶鄉或者名山都比不了的。初唐時,李善在《昭明文選註》中寫道:峨眉山,茶特好,與世不同。唐代著名高僧賈島喝了“峨眉雪芽”,在《送朱休去劍南》壹詩中唱出了“新芽抽雪茶”的美譽。
公元1072年,蘇東坡先生在杭州任主考官,與其他大人在錢塘江口望海樓閱卷,對潤夫人送的“峨眉雪芽”感到欣慰,於是大家攜手,采鳳凰山桑木,吸惠泉甘露,烹飲。開水壹沏,水面上就浮起壹層池狀的泡沫,如初雪融化,壹時茶香滿樓。大家壹邊喝酒壹邊唱歌,直到夜深人靜,然後就分手了。東坡先生在《考院煮茶》詩中寫道:我手裏沒有壹盞名窯青花玉盞,盛滿芬芳的“峨眉雪芽”,享受鄉親們的恩情,是壹種深深的遺憾。但請放心,我喝了“鄉村茶”後會寫壹首好詩的。
公元1174年,南宋名詩《人際行地》被嘉州(仿樂山市)作為成都文教議員代表判,成為峨眉山別峰的朋友。陽春三月,1181,大師聽說陸遊被調至崇州,深感“相見難別離”。雖然在境外的情誼不可避免,但他還是派寺裏的和尚送了壹朵剛摘下來烤在中峰寺後白巖峰下的“峨眉雪芽”作為送別的器具。陸遊高興的時候,請了兩個茶道名人,帶著丁東井的清泉,在萬景樓下的林悅裏品茶,把自己最拿手的茶詩唱了出來。“蓓蕾近峨眉,不減紅囊顧春竹;風爐清時,憶其年三奇。”
陸遊是生活在江南名茶之鄉的茶聖陸羽的後裔,是詩人中的品茶大師。壹勺入口“峨眉雪芽”驚嘆:太棒了,太棒了!“不減紅包和顧”啊!“古竹春”是江南名酒,產於浙江省長興縣古竹山。唐代詩人陸龜蒙非常喜歡這種茶,所以他在山裏開辟了壹個茶園。他生產的茶被命名為探春。到8世紀中葉,它已成為專門為朝鮮人飲用的南方產品。每年清明時節,用紅色錦緞包裹空運進京,故名“紅囊古”。陸遊喜歡喝這種茶,成為壹種愛好。在他的茶詩中,評價特別高:“焚香細讀解川集,待火烹古春竹。”
喝了“峨眉雪芽”,作為壹個江南老桑的資深茶道專家,被詩意地批評為“不減紅包,顧春光”,可見“峨眉雪芽”是壹個品質卓越的名茶世家。
尤其可喜的是,峨眉雪芽的莖面積從歷史上的1000畝發展到現在的5萬多畝,年產量1000噸。以“萊竹葉青”“二瑞”之名,暢銷全球,榮獲多項世界金獎,登上世界名茶寶座。近年來,峨眉山西峰下,又培育出壹顆新的茶星。如果說莫既是人名,又是水名、茶名,那麽把三者結合在壹起,真的很少見。進入世界名茶行列指日可待。陸遊先生若有神靈在天,必滿詩贊。(峨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