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商標查詢 - 巴彥大豆哪裏有特產?

巴彥大豆哪裏有特產?

巴彥大豆是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巴彥大豆是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

巴彥大豆種子飽滿,黃色,圓形,直徑4-9mm,表面光滑。巴彥大豆以高油高蛋白享譽世界,品種以高油高蛋白為主,優良品質靠標準化生產維持。巴彥大豆是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

巴彥縣地處世界三大黑土之壹的東北亞黑土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非常適合大豆生產。具有得天獨厚的氣候、土壤、日照等優勢。巴彥縣的黑土中含有比例均衡的大豆生長元素和適度的自然降雨,促進了巴彥大豆獨特品質的形成。

地域範圍

原產地範圍:巴彥大豆地理標誌農產品具體地理位置是將巴彥縣3135.2平方公裏的區域劃定為巴彥大豆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生產保護範圍。將我國22.67萬公頃耕地劃定為巴彥大豆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生產範圍。2007年種植面積65438+20萬公頃,年產量25萬噸。

產地:巴彥縣位於黑龍江省中部偏南,松嫩平原北岸,松花江中遊。具體地理坐標為東經126° 45 ' 53 "-127° 42 ' 16 ",北緯45° 54 ' 28 "-46° 40 ' 66 "。賓縣南隔江相望,西與漂河、呼蘭為鄰,北與綏化、慶安為界,東與黃泥、駱駝砬子山為鄰。縣城南北長85公裏,東西寬72.4公裏,周長338公裏,縣城距哈爾濱98公裏。

產地地址:全縣轄18個鄉鎮,巴彥縣18個行政鄉鎮有巴彥大豆地理標誌保護,分別是巴彥鎮、松花江鄉、涪江鄉、巴彥港鎮、西集鎮、豐樂鄉、興隆鎮、紅光鄉、萬發鎮、德祥鄉、天增鎮、山後鄉等。其中,有10個小城鎮(兩個建制鎮),116個村(三個民族自治村),1351個自然茅舍,4個國有林場,2個國有良種場,1個國有原種場。

自然生態環境和人文歷史因素

(1)土壤地貌:1。土地資源的特點。土壤* * *有9個土類,19個亞類,32個土屬,62個土類。九種土壤類型是暗棕壤、白漿土、黑土、草甸土、潮土、沼澤土、泥炭土、水稻土和沙土。全縣面積3135.2平方公裏,土地總面積313300公頃,耕地面積22.67萬公頃。耕地中,黑土、黑鈣土、草甸土占90%以上。腐殖質層厚度20-70cm,土壤有機質含量3.72%,氮含量0.168%,磷含量0.99%,鉀含量1.80%,pH值6.7,呈中性。全縣地勢東高西低,南北為丘陵,坡耕地占耕地面積的62%。地理形狀為楔形,最高海拔564.3米,最低海拔110米。

(2)水文情況:水資源。巴彥縣有14條大河,總長475.7公裏。全縣地下水資源儲量65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多年平均供應量3.97億立方米,可開采量2.224億立方米。全縣水資源總量5.73億立方米,人均水量869立方米,畝產水量212立方米。包括水系、水源和水質及其影響因素。

(3)氣候:巴彥縣地處中高緯度,屬於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盛行東南風,潮濕多雨;冬天盛行西北風,幹燥寒冷。年平均氣溫3.1℃,最高氣溫已37.9℃,最低氣溫-42.5℃,年活動積溫≥10℃2658.4℃,年平均降水量582.2毫米,年平均日照2669.4小時。5-9月作物生長期日照1252小時,占全年日照總量的46.9%。9月平均初霜凍期為21天,平均無霜期為1,31天。年凍結期約為145天。包括季風、溫度、濕度、日照、降水等特殊氣候因素。

(4)人文歷史:巴彥縣的人文生活史。巴彥縣自公元前211秦朝以來,就是壹片百年之地。是東北少數民族,以漁獵為主,農業為輔。巴彥縣成立前,這裏是壹片有待開墾的處女地,森林茂密,水草豐美,土壤肥沃。因為禁令(清朝禁止東北三省以東北為自己的“龍興”脈),只有少數旗兵和少數漢人分散在各地開荒種田、撒網捕魚,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民生活。1859年,清朝鹹豐東北禁軍。土地被開墾後,關中大量漢人流入當地。人多之後,清同治元年(1862)呼蘭城東。

建呼蘭堂管理巴彥蘇蘇等地,管理罪犯名賦和旗民交涉。光緒三十年(1904),呼蘭堂壹分為二,壹在呼蘭,升格為呼蘭府(遷至呼蘭市)。原呼蘭堂改為巴彥州,民國2年(1913),巴彥州改為巴彥縣。

巴彥縣大豆形成的歷史。巴彥縣農業生產歷史悠久。據《巴彥土誌》記載:“巴彥蘇蘇是周秦時期蘇神居住的地方,後為扶余、布吉。遼金時期,這裏居住著女真部落。少陵河出土的花苞證明金代就有農業種植。清朝解禁後,隨著移民,種植面積日益增加。清鹹豐十壹年(1861),巴顏蘇蘇大面積開荒。”據巴彥誌介紹,巴彥的農作物主要是大豆、谷子、小麥、高粱、玉米和大麥。

被稱為大豆之鄉的巴彥縣,種植大豆的歷史悠久,分布廣泛。種植面積、產量、商品量、出口量壹直位居全省前列。65438-0957年在印尼舉辦的世博會上展出的巴彥縣大豆,贏得了國際友人的口碑。

人為驅動因素:巴彥縣是中國野生大豆的原始基因庫。巴彥縣是中國唯壹的野生大豆原產地保護區,面積2000畝。同時也是非轉基因大豆基地和綠色食品大豆原料基地。巴彥縣已通過法國基因時代非轉基因大豆654.38+萬噸認證,是國家綠色食品大豆原料生產基地縣,認證綠色食品大豆基地50萬畝(654.38+萬噸),也是國家無公害大豆基地縣,認證無公害大豆基地70萬畝(654.38+0.4萬噸)。

獨特的文化背景:巴彥縣是國家大豆生產示範縣,年示範60萬畝。改革開放初期,我縣大豆因質優價廉而受到國內外客商的青睞。1980 -1990年大豆大量出口日本、韓國、香港、臺灣省等國家和地區,年出口量3萬多噸。191年後,隨著國內加工業的發展,中國由大豆出口國轉變為大豆出口國。大豆作為重要的農業資源出口受到限制,但直到1995,韓國商人仍在我縣天增鎮設立了專門的基地,基地面積達3萬畝,產量達5000噸。據外地客商介紹,他們在檢測大豆質量時,發現巴彥縣大豆的異常黃銅比美國大豆高出壹倍以上,達到3%以上。

生產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及特殊內容規定:巴彥大豆產地選在巴彥縣是因為

巴彥縣地處世界三大黑土之壹的東北亞黑土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非常適合大豆生產。具有得天獨厚的氣候、土壤、日照等優勢。巴彥縣的黑土中含有比例均衡的大豆生長元素和適度的自然降雨,促進了巴彥大豆獨特品質的形成。

(2)品種選擇及具體要求:巴彥大豆以高油高蛋白著稱於世,品種以高油高蛋白為主,通過標準化生產保持優良品質。

(3)生產過程管理:巴彥大豆生產者應執行巴彥大豆生產技術操作規程,嚴格規範生產中使用的農藥、化肥質量,杜絕使用有毒有害投入品和物品,確保大豆生產安全,生產中及時進行質量檢測,規範農民使用農藥。結合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和國家百萬畝綠色食品基地建設,我縣以制度的形式規範了全縣農業生產基地的環境、投入品使用、市場準入、優質科技服務等工作,制定了巴彥豆制品檢驗標準,並嚴格執行。

(4)產品采收及采後處理規定:巴彥大豆按品種分別采收,分等級、分品種儲存、加工、銷售。記錄售出的大豆,並實施可追溯系統。

(5)生產記錄要求:巴彥大豆在投入品生產中進行登記管理,對農戶進行統壹編碼,並根據編碼對其銷售的大豆進行質量追溯。加工企業收購實行登記管理,按農戶編碼儲存加工。

典型產品質量特征和產品質量安全法規

(1)外部感官特征:巴彥大豆種子飽滿,黃色,圓形,直徑4-9mm,表面光滑。

(2)內在品質指標:巴彥大豆脂肪和蛋白質含量高,不是轉基因產品;大豆營養豐富,氨基酸總量達30%以上,其中谷氨酸含量達7%以上,是人體所富含的。

它需要多種維生素、大豆功能因子等。,而且還富含碘、硒、鐵、鈣、鋅等對。

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其中硒和鋅的含量較好,硒0.01Mg/kg,鋅25Mg/kg以上。有害金屬元素遠低於無公害大豆的標準限量值。根據巴彥大豆的無公害檢測,化學農藥殘留四項指標中有三項未檢出,說明東北地區農產品因為很好的控制了化學投入品的使用,化學殘留極低,農產品是安全的。

(3)安全要求:巴彥大豆采用無公害方式生產,認證為無公害綠色食品。巴彥縣農產品質量安全協會制定了高於國家綠色食品大豆的質量標準並強制執行。

包裝標識和其他相關規定。

(1)包裝:巴彥大豆用1kg、2kg、5kg、250kg、90kg的塑料袋包裝。

(2)標識:標識使用人應在其產品或其包裝上統壹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巴彥大豆名稱和公用標識圖案的組合)。

(3)儲運:按等級、品種分開存放,專用工具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