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商標查詢 - 震驚了,滿清是怎麽壹步步徹底奴役漢人的?

震驚了,滿清是怎麽壹步步徹底奴役漢人的?

滿族是中國東北的壹個古老民族。它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名稱。

先秦時稱“肅慎”,漢代稱“婁”,魏晉時稱“蔔姬”,隋唐時稱“女真”。

女真人在12世紀建立了強大的金國。並在南方打敗了耶律大石的遼國和宋釗。據報道,半個中國。13世紀,被更為兇猛的蒙古帝國所滅。成立於120。此後,散居在東北的女真族壹直處於分散衰落的狀態,直到十六世紀末努爾哈赤建國,女真族再度崛起。

滿-女真族的發型與周圍其他民族的發型有很大不同。這壹家的男人把前腦殼上的頭發剃光,把後腦勺的頭發全部留下,並把它編成壹條長長的辮子。

毫無疑問,包括滿族在內的每個民族都有創造、保留或創新自己的發型和服飾風格的權利。

但問題是,滿族征服其他民族後,不僅要求被征服民族納稅和服役。也迫使他放棄了自己的民族發型,改成了滿族風格。

國家誕生後,人類社會要納稅,要為老百姓服務。這是任何朝代都不能豁免的,所以大多被征服者接受。但是強迫在衣服和發型上有壹個大的改變會有壹個非常不同的結果。

十二世紀初,女真族建金南下征宋時,“禁民漢服,令其制,不如殺之。”這壹暴力命令在漢人的強烈反對下未能持續執行,金太宗後期不了了之。

1滿族入關前,東北漢族已經剃度。

1616年,努爾哈赤重建大金(史稱後金),意在恢復其祖先四五百年前的輝煌事業。1618,努爾哈赤祭出所謂的“七大恨”來伐明。攻略明朝廷在東北的城鎮,並在1619年的薩爾滸之戰中擊敗了明軍,基本控制了東北。同時嚴格執行其“剃頭令”。

理發令遭到東北漢族的抵制。比如鎮江(今丹東)人殺了以後,金派了壹個官員,叫人去理發。毫無疑問,漢人的無組織抵抗在後金軍隊的殘酷下迅速失敗。

拒絕剃光頭的人大批逃離。金軍四處追捕逃犯後。很多人想逃到朝鮮。在渡過鴨綠江之前,後金部隊已經到達。所以,“拒絕伊敏剃頭的都死在鴨水裏。”去了水的益民屍體漂浮在河面上到處都是,場面極其慘烈。

壹些被強制剃發的漢人,不願因思念祖國而拋棄祖業文化,也伺機逃離,跋涉回到明廷的領地。但沒想到這些被稱為“剃度漢”、“假韃子”的人,處境很可怕。

他們往往被明軍不分青紅皂白甚至故意殺害,以彌補所得。漢族和女真族這兩個北方民族都屬於蒙古人種的北方亞種。從五官上很難區分他們,明顯的區別只是發型。

可惜這些被砍下脖子的人頭,無法向明朝朝廷訴說冤情。那些在戰爭中殺不死敵人卻殺了思念祖國的同胞的明軍,簡直是瘋了。這種情況促使遼國的漢人只能二選壹,不剃頭的堅決不剃頭,因為“剃頭會使自己成為韃靼人。”以後官軍(指定軍)不辨真偽就滅了,死了都是鬼。”於是加強了很多漢人對理發令的反抗和逃避。

2大清入關前的剃度欲然後反目成仇,毀約

公元1644年4月22日,攝政王多爾袞率領清軍配合吳三桂軍隊在山海關大敗李自成軍隊。緊接著,他在五月初二去了北京。第二天,多爾袞發布了理發令。北京的明廷遺民被這個消息震驚了。

多爾袞在從山海關回京的路上,宣稱自己的軍隊是中原人民“君父之仇”,“只罰盜賊”。他還呼籲“官復原職,民復業。”因此,北京的人民歡迎清軍的到來。

能看到入京的不是吳三桂軍隊和明太子,而是當年所有被禁止入京的清軍,也不是沒有錯愕。當我再次聽到理發命令時,我不禁感到憤怒。清廷第壹任漢室謀士範文程和明朝壹些官員要求多爾袞緩行。多爾袞心軟,決定為崇禎哀悼三天。

服喪之後,官民開始剃發。壹些明朝官員很快剃光了頭發,以取悅清廷。而民眾則持觀望抵抗態度,伺機逃離首都。短短幾天就成了潮流。滿清還在入京之初的時候,其立足點並不穩固。

李自成大軍雖敗,但實力猶在,數十萬大軍集結在離北京不遠的潼關。此外,就在清軍進京十天後,南明弘光政權在南京成立。這不能不讓清廷有所顧忌。

南明的左良玉部和後來稱為* * *的江北四鎮部,都有幾十萬兵力。多爾袞率領14萬大軍入關,只打了壹半就掛滿了八旗。如果把隱藏在背後的南明軍、大順軍、大西軍加起來,兵力不下百萬。清軍在數量上絕對處於劣勢。

在軍事不確定的情況下,有京冀漢人的反抗,也有壹些明官員在多爾袞入主陳清之初爭取民心的重要。多爾袞審時度勢,迅速改變方針。5月24日,他擺出壹副豁達的面孔,寫了壹篇隨筆說:“這個消息很合民心。”“從現在開始,全世界的人還是會隨心所欲的發。”

明確廢除剃毛。清廷經過壹番內部整合工作,擬定了“先平西北,後定東南”的戰略方針,當年10月,多爾袞下令清軍分南北兩路,在西部鎮壓大順軍。次年正月,清王、禹率領的南路軍在潼關大敗大順軍,李自成棄安,南逃。

英國國王阿齊格率領北路軍在Xi安迎擊多多。二月,多爾袞命令阿濟格繼續追擊大順軍,並命令多多南移,以征服弘光政權。五月初,李自成死於湖北九宮山(壹個假死的和尚),將領瓦解,聯絡清軍投降(未果)。

多多領兵南下,並沒有遇到很大的抵抗,沿途接收了大量的明軍。除了黃德功壹上戰場就被打得落花流水,平時霸氣十足的江北四鎮瞬間土崩瓦解,歸清軍所有。四月中旬,揚州在史可法的率領下落入忠義反對派之手,不過短短幾天就淪陷了。清軍瘋狂屠殺,警察緊隨其後。果然,二十天後,清軍不戰而退。弘光20多萬名官員將下跪投降。

壹系列捷報頻傳,清廷躊躇滿誌占領南京後,清廷以為大局已定,於是破壞了之前的承諾。五月底,多爾袞喜獲飛報,當即表示要恢復理發令。也有漢族官員勸妳慢行。這個時候,已經不是以前的樣子了。多爾袞不僅不聽,還嚴詞批評。

6月初,理發單重新發出:

“文武雙全,理個發。不服從,就搞軍法。”

“聽話的是我們國家的人民,猶豫的和不聽話的是壹樣的。”

“那些不遵守朝鮮制度的人將被處死,不得寬恕。”

3漢族人從歡迎到死亡的反抗

清朝入關和丁丁中原只用了壹年時間,期間破了大順和平南,縱橫萬裏,可謂突飛猛進。

這其中的原因很多,但不可忽視的是,這壹時期滿人采取了正確的政策,即停止剃發,列人名單,從而贏得了漢人的心。

1644年4月22日上午,山海關大戰即將開始。多爾袞知道,這次的入關操作與之前完全不同。不是為了燒殺搶掠,而是為了奪取中原。於是他對八旗將領說:“這壹次,我開始了我的事業,所以我救民於暴,剿滅土匪以安天下。入西征不殺無辜,不劫財物,不燒房屋。與其罪,不如約。”

在由山海關勝利進京的路上,他牽制清軍:“下令所有士兵取城養人,任何人不得入內。民阻,秋無犯。”多爾袞不是隨便說說,而是認真的。

有壹次,三個滿兵抓了壹只家犬,殺了煮了吃。狗主人舉報了。多爾袞下令殺狗殺兵。另外兩個士兵滿身皮鞭,列隊走過奧托爾諾-圖爾營地。多爾袞還加了壹道命令:“凡強行從民中取精者,鞭笞八十下。”

與以往相比,多爾袞等人數次隨皇太極入關,燒殺搶掠,與野獸同行,作惡多端。現在隨便殺壹條平民狗,殺壹個滿兵,也是矯情的漠視人命。但從另壹個角度看,多爾袞等人的確有進軍中國的野心。

為此,他們改邪歸正,極力克制自己的獸性,把掠奪之旅變成了正義之師。真是用心良苦,來之不易。明末十幾年,中原和華北人民飽受戰亂之苦。無論是達賴侵敵,官軍剿匪,還是流寇蜂起,受苦的都是百姓。Renyi王師壹直很少見。現在入關的清軍是如此的紀律嚴明,秋高氣爽,讓漢人耳目壹新。

所以“中原之人,無不服氣。”清軍這種完全不同的做法被江南百姓聽了,所以在清王都鐸、禹率兵南下的過程中,民間幾乎沒有自發的反抗。揚州抗戰部由史可法主持。而清廷卻用兩只手,順從的“雞犬不驚,各有所職”來籠絡漢人的心。

反抗揚州的人會瘋狂的屠殺它來嚇唬漢人,這種雙管齊下的策略也確實取得了效果。江南各地的人們對清軍的到來大多持恭敬歡迎的態度。清軍進南京,宣布“不殺不剃,皆大歡喜如常”。

南京人的門上掛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大清皇帝萬歲”之類的大書。六月初,清軍進入蘇州,城內外民眾推選代表舉著黃旗、香到清軍大營交錢,表示投降。

嘉定人“慶祝清廷任命的接待官員,出城迎接”。太倉也是“繁花似錦”。就連江陰也曾“制作地圖集,呈送官府”,表示臣服。5月28日,豫王多多到南京弘治燒香,南京百姓“人頭攢動”,甚至擠死也要壹睹清軍風采。

漢人似乎對滿人沒有什麽深仇大恨。不僅如此,甚至還有希望。如蘇州學者曾討論上書清軍,“請減吳軍重稅”。許多地方的人“皆盼之,滿人必有大恩。”

然而,6月中下旬,理發令再次全面嚴厲頒布後,情況立刻發生了很大變化。

漢人對清廷的態度發生了急劇的變化,從歡迎和順從期望到憎惡和爭鬥。從個人逃跑、自殺到遍布江南的大規模武裝起義。其中,給清廷以沈重打擊並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的江陰人民,以“忠義八十,十萬人同心死”與理發令決壹死戰。

順治二年(1645)六月二十四日,清廷新任江陰知府方衡走馬上任。28日,方恒宣布全縣立即剃發,並責令三日內完成。通知的措辭極其嚴厲。正所謂:“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常州政府也派了四名全副武裝的士兵到江陰監督剃發。這激起了江陰人民的極大憤慨。

29日,數十位德高望重的長者受百姓委托,到縣衙向方衡討要剃度豁免。方恒厲聲斥責他。老人們義憤填膺。以明朝文人的身份斥責他是清朝的官員,真是無恥!在六月的第壹天跑步。眾人又聚在壹起問方恒。方恒還在罵個沒完。公眾極為憤怒。

壹個叫許永德的青年學者激動地喊道:“妳可以打破頭,永遠不剃頭!”這句美國從前的口號立刻得到了大家的呼應。壹場悲慘的起義開始了。前南明江陰官員陳明宇被選為首領。

組織嚴密的前官員閻應元因升遷尚未上任,被請入城主持答辯。全市人民團結壹致。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許多富紳捐了許多金銀。富商畢成捐了4.2萬元,可以說是傾家蕩產。

顯然,他們已經從揚州學到了,起義反剃頭的結果只會是送死。為了宣示反對理發令的決心,激勵大家去齊新,江陰人“明倫堂立高皇帝”,宣誓起義,將清廷無恥走狗方恒投入大牢。

四人壹臉和煦,平時盛氣淩人,說滿語,吃生肉隨地大小便,突然說中文,自稱漢人,討饒。這引起了人們的反感,結局當然可想而知。

清廷調集軍隊像鐵桶壹樣包圍江陰,日夜猛攻。但在江陰人的忠心反對下,屢敗屢戰,兵臨城下。清軍向陳明宇和閻應元投降也被堅決拒絕。江陰市很小。面積和人口都只有揚州的幾倍。但守城時間比揚州長十倍。

清軍繼續補充。叛軍的人力物力不斷消耗。疲憊不堪,城池失陷不可避免。然而清軍也遭遇了南下後的第壹場硬仗。據史料記載,清軍在圍城中死傷6萬余人,破城後的巷戰中死傷更是數千人。江陰軍民在戰役和破城後的大屠殺中死亡,死亡人數超過10萬。也就是說幾乎整個城市都死了。所有的領袖也都死了。

城市被毀後,陳明宇首先命令大大小小43人自焚。然後指揮起義軍和清軍在大街上拿刀廝殺。最後“戴重重壹擊,持刀僵硬,靠在墻上。”江陰人民赴災的慷慨,寫下了中國歷史上最感人的壹頁,值得壹代又壹代中國人哀悼和崇敬。

4 .滿清統治集團的遠見卓識和高標準嘗試

可怕的江陰慘案(清軍奉命“全城屠戮,然後封刀”)嚇不倒中華民族。反對理發令的鬥爭不僅沒有結束,而且上升到了反對滿清統治的層面。長江以南相繼爆發了起義。

黃道周、、楊、等許多忠臣領導了各地起義。李自成死後,大順軍被分成了幾股。所有的股票都曾和清軍接洽過投降事宜,但終究沒有實現。關鍵在於清廷堅持剃發。大順各部壹致認為剃發不可接受。因此,降清討論終止。

而且清軍在江南的血腥屠殺也激起了他們的憤慨。南明將領屈世貞、何騰蛟等人的忠誠壯舉,對他們有著巨大的吸引力。於是大順各部乃至大西其余各部(張於1646年被殺)都歸南明。這大大壯大了反清勢力。

此外,將軍李成棟和金聖煥也對清廷對他的培養過於單薄感到憤怒,所以他們反叛了。並剪了辮子紮了頭發,呼籲恢復中國漢裝,回歸明朝。甚至多年後發生所謂“三藩之亂”時,吳三桂、耿都是“素衣方巾”、“小帽儒巾”作為“中國之風”、“中國官之尊嚴”的標榜。

堅持最久的是據府、金,然後撤退到臺灣省的鄭。抗到1683再剃。從1644年清軍入關至今,已經四十年了,差不多兩代人。

壹些近代學者強烈批判了滿清統治集團“不留頭,不留毛,不留頭”的民族壓迫政策。指出這是引起漢人激烈反抗,使清朝統壹中國的步伐在兩三年內完成,結果卻拖了三十多年的主要原因。

當然,這些學者說的很有道理,但他們忽略了滿清統治集團采取的這壹血腥措施,增加了統壹中國的難度,卻帶來了“長治久安”。總之,這也是它吸取了很多歷史經驗教訓後做出的壹個高瞻遠矚的決定。

在中國歷史上,北方遊牧民族南下中原的事例很多。人數遠少於中國人的遊牧民族,憑借其勇猛的戰鬥性和機動性,往往能通過殘酷的殺戮征服定居農業的漢人。

但是,在占領了中國的全部或壹部分之後,他們總會面臨這樣壹個難題:如何統治漢族?元蒙初年,壹位蒙古將軍向元世祖窩闊臺建議:“漢人對國家無用,卻能學以為是牧地。”即殺光所有漢人,從而把耕地變成牧場。

但是,持有這種瘋狂觀點的人還是很少的。因為稍微有點正常思維的人都知道,所用的殘忍殺人手段不是為了殺人而殺人,而是為了征服漢人。征服漢人,就是榨取漢人的血汗。

如果漢人都被殺了,誰來服侍他們?誰來為他們奢華的生活提供各種消費品?不反抗的漢人不殺,只是壓迫,就是統治。征服只能用屠刀,統治不能只用屠刀。

更重要的是,經常使用各種系統。而制度往往需要用文字來體現,用文字來傳達。因為漢人的數量往往比占據中原的少數民族多幾十、幾百甚至更多,所以征服者不可能用自己的語言向漢人發布命令。而且由於進入要塞的少數民族文化落後,沒有文字或者只有壹些剛剛創造出來的相當粗糙幼稚的文字,征服者很難用它們來陳述更復雜的條文。更不可能教育漢人認識這種文字。

鑒於此,征服者們不得不學會使用漢語。如果僅此而已,情況並不嚴重。問題是,壹部分征服者會因為“工作需要”而學會使用漢語,培養對中國文化的向往和敬仰。

在文化層面上與中國趨同。別人雖然讀書累,但是安身立命的安逸生活讓他們懶惰,渴望安逸,以至於浪費刀槍生銹。就像當年那些沒有尚武精神的漢族士大夫壹樣。400多年前,滿清王朝的祖先洪雁女真就經歷了這樣壹條由盛而衰的道路。在它之前的蒙古和之後的契丹也走上了這條不歸路。

追溯到更久遠的歷史,1300年前的蕪湖是多麽的強大,最後融進了中國文化。鮮卑的拓跋部是五湖中最猛的。它用血腥的屠殺統壹了中國北方。

壹百年後,南朝壹位名叫陳慶之的人有機會訪問洛陽。他真的是第壹眼就開了眼界。回到建康,我對各地的人說:以前我以為大江以北是壹片榮土,殊不知穿衣服的都在中原,江東鞭長莫及。

這說明拓跋鮮卑經過幾代,已經完全接受了中國文化。滿清帝國的建立者努爾哈赤,實際建立者皇太極和多爾袞,都熟悉漢語。努爾哈赤熟悉<三國>、& lt水滸傳>。皇太極和多爾袞更了解中國的史籍。這壹方面讓它執政容易,另壹方面又讓它深感憂慮。

老祖宗的教訓總是在他們的腦海裏敲響警鐘。僅僅維持我們民族的主導地位是不夠的。如果以民族文化習俗的徹底消亡為代價來維持主導地位,又有什麽意義呢?

而且民族壹旦在文化上融入中國,其主導地位也只會是鏡中花。接下來就是輕易的把主權轉移到純漢人手中。就像隋文帝代表周朝做的那樣。結果,這個民族徹底消失了。

滿清統治者有更高的野心。就是要維持滿人對漢族的統治,不被漢族同化很重要。換句話說,我們永遠不會重復我們祖先的錯誤。

實際來說,要求比滿族人多幾百倍的漢族人學習滿語確實不可能,但可以要求漢族人拋棄自己的民族服裝和發型,沿用滿族的服裝和發型。

除了書面語言,民族文化的構成還包括服飾、發型、風俗習慣。如果說語言是文化的內涵,那麽衣服和發型就是文化的表象。

清朝的征服者不得不向漢人學習漢語,但如果能讓所有漢人的服飾和頭發都來自滿人,那就不盡如人意了。而且很多時候外貌比內涵更重要。外觀容易壹目了然,內涵必須入。更何況大量的漢人是文盲半文盲。外表對他們來說幾乎就是壹切。

再深入壹點,妳會發現壹個驚人的奧秘。也就是同樣的長相可以營造出壹種“同類項”的感覺全國人民都剃光頭,紮辮子,縮衣縮袖,原來中國人和外國人的爭論似乎也失去了依據。說中國都是中國,說都是外國。

漢族在外表上已經被滿族同化了。至於用什麽語言,不是很重要。關鍵是數量特別多的漢族人不再把數量特別少的滿族人當成異類。因為至少從衣著和發型上是無法區分漢族和漢族滿族的。突然之間,漢人就能意識到,這個政權不是外來的東西。這是國家的政治權力。

尤其是當剃頭令引發的殺戮逐漸被歷史的塵埃所掩蓋,漢族士人成批地湧入科舉考場,然後被發配各地為官時,漢人不再把滿人視為從長城進入中原的榮帝,也沒有了將其趕走的想法。就這樣,滿清安全地通過了蕪湖、契丹、女真、蒙古都沒能攻克的深谷。

滿族統治者的遠見卓識使他們從不為壹時的困難所動。切莫因屠刀卷刃而手軟。甚至內部反對意見都堅決壓制。庫爾幹,壹個文化程度很高,深受皇太極信任的滿族文官,因宣稱漢化終將比皇太極更壞而被處死。

入關後率先降清的陳明霞,因私議“不必再剃發穿衣,天下可太平”而擱淺並牽連其妻。滿清統治的遠見卓識,使其高標準的野心得以實現。

1851年,也就是清朝入關207年,太平天國起義爆發。太平軍在中國有中國的形象。今天,中國人被變成了動物,因為他們被命令剪頭發,身後拖著壹條長長的尾巴。中國有中國的衣服。今天滿洲又戴了壹頂帽子,戴了猴冠,戴了壞冠,讓中國人忘了根。"

然而,這已經不是過去的樣子了。相比之下,李成棟的“三藩之亂”、金聖反清、吳三桂當年呼籲恢復漢明帝服飾發型的事件,震撼力很大。世界在壹夜之間做出了回應。但太平軍說的是聽者的尷尬。曾國藩原來是“乞粵匪”。憑借“兩湖三河”的地域概念,太平天國的開拓空間被成功壓縮。

滿清的鐵拳,砍掉了最有民族意識,最有反抗精神的漢人的腦袋。

滿清標榜滿漢融合的服飾和發型,麻醉了漢人“生不如死”的神經,沒有現代民主意識的興起。真不知道滿清政權還能維持多久。

辛亥革命和朱元璋起義有很大不同。朱元璋起義只用“驅逐路虎”來號召千軍萬馬。孫中山的“驅逐韃靼”只能動員幾百人的敢死隊。武昌起義的組織者、參與者和後來各省都作出了回應,期間反帝意識比反清意識更重要。

唉,辛亥革命成功後。拒絕剪辮子的人其實很多。當我被逼切的時候,我哭得像喪親壹樣。260多年前,他們的祖先為抵抗滿清辮子流過血。現在他們捶胸頓足,就是為了拯救這個滿族辮子。

他們已經把滿清通過血腥屠殺強加給中華民族的發型當成了自己的原創。這個真正的忘祖例子,說明了滿清的遠見對漢人到底有多大的精神奴役。

5政權、國家、祖國、民族的關系與區別。

從清朝入關到占領南京,無論西征還是南征,都是所向披靡。很多地方甚至不流血就確定了。為什麽這麽尖?

反對滿清的力量來自三個方面。第壹,大順軍。第二是明軍。第三是人民。

大順軍在山海關慘敗後,其軟件(心理因素)比硬件(實際軍事實力)更崩潰。之後又要和辮子軍打,怕自己壹而再再而三的輸。經過與清軍二十余年的鬥爭,明軍精銳之師早已失守。最後能打壹戰的吳三桂和他的關寧戰士,已經全部被清除了。江南的明軍打不過野外的清軍。

當然,如果守城作戰,還是可以重創清軍的。但明軍將領怕死,沒有鬥誌。更有甚者,它通斷背叛敵人,尋求榮耀。所以,清朝如入無人之境,直騎而下。人民抗戰怎麽樣?

回顧歷史可以知道,幾百年前,無論是盧野契丹入關,還是洪雁女真南下,都被中原人攔截在華北。這個時候,就大不壹樣了。人民的愛國主義是否高度退化?實際情況是,華北中原多年農民戰爭破壞,清軍屢入關,燒殺搶掠,天災連年肆虐。極度疲勞和饑餓的人們組織大規模的抗戰確實很難。

江南的社會形勢遠比華北中原穩定,經濟也相對正常。然而,江南人民並沒有對滿清的南方做出忠誠的反對。江南人是不是特別懦弱膽小?順治二年六月以後,遍布江南的反對剃發令的慘烈鬥爭給了這個問號壹個完全否定的答案。那麽,應該如何解釋江南百姓行動的劇烈變化呢?

人類社會的發展形成了壹個民族。在此基礎上,國家誕生了。壹個國家必須有政權。族群是人類中的所有群體。在壹個相對確定的區域內,由於地理、氣候、自然資源、種族等原因,某壹群人形成了自己的生存手段、生活習慣、心理狀態、行為方式、風俗習慣、語言等。

而這些都是明顯不同於其他群體的。於是,就形成了人類不同的民族。同壹個民族的人,會因為交流的便利而彼此產生認同感。隨著人類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人們希望在更廣的範圍內不受限制、不受排斥地開展各種活動——遷徙、墾荒、貿易、旅行、辦學、傳教等等。

而這壹切,只能在彼此有認同感的人之間——同壹個民族之間,才能做到。所以這就促進了生命* * *同體——國家的形成。國家是每個小家庭的最大擴大。這是壹個全民族的大家庭。顯然,這個國家由兩大要素組成。壹是相對確定的疆域和該疆域內的山川河湖、耕地牧場、森林礦藏。第二是世世代代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這個民族,以及它所創造的歷史和文化。

前者可視為民族硬件,後者可視為民族軟件。這個“國”更準確的概念應該是“祖國”。壹個國家的出現,必然伴隨著政權的建立。為了組織社會勞動,分配社會財富,規範人們的行為,就需要制度來制定和實施法律。

這個機構就是政權。政權還具有抵禦外來入侵的功能。政權既然有這樣的權力和功能,自然就成了國家的象征,所以人們有時會把政權當成壹個國家。當壹個政權不是建立在屠殺人民的基礎上,而是能夠維護人民的利益時,人民就會把基於民族感情的對祖國的熱愛移植到國家政權上。這個時候,民眾對祖國的迷茫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當壹個政權靠殺戮人民來獲取和維持自己,或者敲詐勒索而對人民毫無同情心的時候,人民即使暫時擺脫不了這個政權的壓迫,也絕不會把它當成祖國。這個時候人民就不會把政權和祖國混為壹談了。中華民族,又稱漢民族,源於漢初對待文景所產生的民族凝聚力。

漢武帝雖然拼盡全力,但也有不得不徹底打敗匈奴的無奈。初唐時期,貞觀之治在景德鎮重現。大家都很滿意。所以又出現了“唐人”這個名字。至今海外華人仍自稱唐人。華人社區被稱為唐人街。

但如果執掌國家政權的人把人民當牛馬,人民就會離心。孟子說:“君以民為草,民以君為仇”。在更早的《詩經》中,就有壹句公論:“壹日之終,妳我皆亡”!事實就是如此。

西晉末年,混亂的司馬氏政權被雜胡打敗,百姓坐以待斃就是壹個例子。

雖然宗彜在明末很勤政,但經過武宗、世宗、宗申等歷代的瞎折騰,國力大衰,每年都有流民揭竿而起,國事入侵。而在明朝朝廷,吏治腐敗貪婪橫行,官貴國庫空虛。為了抵抗農民起義和女真南進,不斷向民間發三額俸(剿、訓、遼),民間怨聲載道,朝廷很難做到不留情地敲詐勒索,所以無論是宗彜上吊還是弘光被俘,蕪湖人都不以為意。

對於滿語,我很期待,因為傳聞滿語輕浮。只要這個謠言是真的,漢人就不介意胡人在中國當皇帝。在中國人的眼裏。金殿皇帝雖然換了,但只要他活得不受幹擾,中國還是中國,漢人還是漢人。

反正稅是要交的。送給朱皇帝和送給滿清皇帝有什麽區別?如果滿清皇帝對他的稅收很吝嗇不是更好嗎?當清朝的理發令被嚴厲補發時,百姓如夢方醒,怒不可遏。原來滿清皇帝不僅要納稅,要為自己服務,還要改變我的風俗,破壞我的文化。

據此,中國將成為路虎,而中國將不再是中國。這是可以忍受的。於是熱血的人們搖著胳膊喊著,回答者聚集起來。壹夜之間成了燎原之勢。

當時在江南的西方傳教士對漢人行為的這種完全不同的變化感到不解。他們想知道為什麽“以前頭軟如羊的漢人,因為留了毛,現在崛起如虎”?其實也不難解釋。

漢人“留頭”首先是因為不想為保衛昏庸的明廷而戰。後“崛起如虎”是為了維護自己的民族尊嚴。

漢族的發型和服飾是中華民族文化傳統的象征。滿清王朝試圖踐踏漢族人民的民族尊嚴和感情,遭到漢族人民的堅決反抗,不惜赴湯蹈火,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