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收購恒昌燒坊,改名恒興酒廠。
恒興酒莊誕生於1941,由“茅酒之父”賴永初先生創立。恒興酒廠的前身是周秉恒創辦的“恒昌燒坊”。當時酒廠因為經營不善,瀕臨倒閉。周秉恒急於填補虧空,想賣掉《恒昌燃屋》。但是等了半年,沒有人願意接手。為此,周秉恒帶著帥找到了,希望把“恒昌燒房子”賣給他。賴永初看到周秉恒瀕臨破產,無力償還債務,於是接受了周秉恒的提議,買下了恒昌燃屋。
為了扭轉恒昌燒坊持續虧損的局面,賴永初立即投資擴建改造廠房,並更名為恒興酒廠。改造後的恒興酒廠有17個酒窖,每個酒窖容量30塊高粱石,每塊重600斤,有寬敞的晾曬場,兩個石磨,八匹馬。酒廠年用料量保持在11-12窖之間,酒精產量可達4萬多斤。
雖然出酒量有所提高,但當時生產的茅酒質量不高。為了提高茅酒的質量,賴永初先生讓經理和釀酒師把新酒、老酒、爆酒等輪酒全部運到桂陽,自己不斷研究勾兌,並聘請了許多白酒專家品嘗。經過反復細致的調配和試驗,最終找到了最佳的調配比例,並按此方法進行了調配生產。用這種方法生產的毛酒,入口不刺喉,飲後不口幹、不上頭,壹旦上市,會得到消費者的認可。賴永初先生果斷決策,通過他的莊浩在全國各地銷售,並在站穩腳跟的同時不斷開拓市場。到貴州解放初期,恒興酒廠的毛酒年產量已達65438+萬斤。
2
原創《賴茅》
20世紀30年代末40年代初,茅酒假貨充斥市場。為了維護恒興酒廠的毛酒形象,賴永初先生打算更改商標。壹次出差,賴永初先生聽到兩個醉漢的爭吵,他的靈感來自於“賴茅”這個詞。他以為自己姓賴,在茅臺鎮做酒。“賴茅”這個詞不正是他們產品的恰當名稱嗎?後來,賴永初先生找到了經理王大年。經過討論,大家拍手大笑。他們覺得很有意思,和酒的名字不謀而合,就把產品名改成了“賴茅”。
據茅臺酒廠的記載,先生在茅臺鎮將“賴”姓和毛註冊為“賴茅”商標。“賴茅”商標精致美觀。印章為銀灰底色紅字,瓶口下方貼有稅票。商標正面有拉丁文“賴茅”二字的拼音,中間是壹只在地球上方展翅的金色大鵬,下方是“賴茅”二字,背面是藍色背景的燙金說明。此外,還設計了壹個圓柱形的小陶瓶,以確保葡萄酒不受光線的影響。現在,留下來的“賴茅”酒瓶,已成為茅酒發展史上唯壹最早的包裝物件,是珍貴的歷史文物。
三
“賴茅”享譽世界。
賴永初先生充分利用他在全國各地的銀行和錢莊的分支機構銷售“賴茅”酒,並在上海和香港大力推廣。壹批壹兩小包裝的“賴茅”酒,專門包裝,在機場、碼頭免費贈送。抗日戰爭勝利後,賴永初先生委托上海華威銀行的大亨帶了300多瓶“賴茅”來港試銷。“賴茅”酒以其優質的口感和柔和醇厚的醬香風格,壹舉贏得中外客商的青睞,壹搶而空。
至此,“賴茅”酒以香港為窗口進入國際市場。在賴永初先生的努力下,“賴茅”酒成為了當時茅酒的代表,恒興酒廠也逐漸從手工作坊變成了具有壹定規模的現代化酒廠。
但在1953年,政府以贖買、沒收、接管的方式,合並了成毅(華茂)、榮和(貓王)、恒興(賴茂)三家私人釀酒作坊,實行“三產融合”政策——創辦國有茅臺酒廠。恒興酒廠已經成為茅臺酒廠的第壹車間,現在還在生產高品質的茅臺酒。
四
賴士強重建恒興酒廠。
直到1981年2月,賴永初先生在貴州省政協四屆二次會議上提出恢復“賴茅”酒生產的提案,並獲得通過。不幸的是,同年5月13日,賴永初先生在桂陽逝世,享年79歲。
65438年至0982年,賴士強作為賴永初先生的直系兒子,遵從父親遺願,放棄鐵飯碗,回到賴茅酒的故鄉茅臺鎮,重建恒興酒廠。為了重現舉世聞名的“賴茅”,賴世強找了恒興酒廠釀酒師的後人負責釀造白酒。經過不懈的努力,嚴格的選材,堅持傳統的釀造工藝,反復的勾兌嘗試,時隔32年,恒興酒莊再次飄起了酒的芬芳。
如今,貴州賴永初的茅臺恒興酒廠擁有多種醬香型白酒,其中來興酒是茅臺鎮醬香型白酒的典範之壹。選用茅臺紅纓高粱為原料,采用兩次下料、九次蒸煮、八次加曲、七次取酒的傳統釀造工藝釀造赤水河甜水。來興酒具有醬香突出、酒體飽滿、回味悠長、優雅細膩、口感好、空杯留香等特點,深受消費者的認可和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