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他來到塘沽實地考察,發現塘沽是壹個得天獨厚的鹽堿工業基地。隨後,在當時的民國教育部長範元廉及其導師梁啟超的支持下,由、景、胡瑞泰、李繼運、、方紀霖、創辦了範旭東,並由梁啟超、範景生、、王稼祥、劉、、陳國祥、左淑貞、李牧、錢錦孫等發起,1968。當時九大股東得到了李、曹錕、蔡鍔、馮玉祥等多位軍政要員的輔佐。
1965438+2006年4月6日,久大精鹽廠建成投產。同年9月11,第壹批精鹽從塘沽運到天津銷售,隨後銷往湖南、湖北、安徽、江西等地。此時,久大精鹽開始達到每天5噸的產能,每年有50-60萬元的利潤。1919東廠擴建後,年產量可達6.2萬噸以上。久大精鹽廠的建成投產,為日後李詠堿廠的建立提供了原料和人才,尤其是在資金方面。1965438+2004年8月,壹戰減少了國外燒堿對中國的進口,天津、上海等地以純堿為原料的工廠停工。當時世界純堿工業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但當時中國靠的是溶解成堿水再凝固成塊的“口服堿”。這種“口服堿”質量低劣,極不衛生。19年底,“洋燒堿”開始在國內傾銷,由於國內無法制造燒堿,大量黃金流出。
1914年,在成立久大精鹽廠的基礎上,範旭東決定“鹽改堿”,成立“李詠制堿公司”,開中國制堿行業之先河。當時壟斷蘇威汽水生產技術的英國布涅門公司擔心壹旦永利汽水生產成功擠走其在中國的市場,於是提出與永利汽水生產公司“合作”,以達到吞並的目的,但遭到拒絕。李詠堿廠采用了當時世界上先進的索爾維純堿生產技術,設計能力為40噸純堿/天。國內能制造的機器設備都是上海大姚鐵廠制造的,不能制造的都是從國外購買的。從1918到1924,李詠堿業公司開始為堿廠的設計和基礎設施招聘人才。
1918 165438+10月,陳提夫主任赴美邀請顧問工程師W.D.Mount負責設計,但實際設計工作由中國留學生承擔。當時正在哥大化工系學習的侯在1919接受了陳提夫的邀請,參與了永利堿廠的設計。
1921年,侯獲得了博士學位,並被聘為永利蘇打公司的工程師。
1923年,堿廠大部分機械設備安裝完畢,陸續投入單機調試。所用原鹽來自路暢鹽田,石灰石和煤粉分別由唐山貝家店石礦和開灤煤礦供應。8月1924,13日,李詠堿廠第壹次開始產堿。但是生產出來的堿顏色是紅黑的,賣不出去。次年3月,主設備烘幹鍋燒壞,導致全廠停工。
6月29日,1926,李詠堿廠重新投產後重新開工,生產出碳酸鈉含量超過99%的雪白產品。為了區別土法生產的“口服蘇打”和進口的“洋蘇打”,範旭東將其產品命名為“純堿”,並確定了“紅三角”品牌的商標。中國“紅三角”牌汽水在8月費城舉行的世博會上獲得最高榮譽金獎,1926,實現了中國生產的化工產品首次出口。之後的1930年,“紅三角牌”汽水在比利時工商會獲得金獎。李詠堿廠生產的“紅三角”牌純堿兩次獲得國際大獎,奠定了中國現代化學工業的基礎。永利汽水生產成功後,面對英國公司的惡意競爭和軍閥官僚的盤剝,發展舉步維艱。英國商人布涅門公司為了壟斷中國制堿工業市場,利用英國在中國的特權,通過英國外交大臣及其駐華使節,於1924年永利堿廠第壹次產堿後,命令鹽業控股總公司經營英國丁恩。未經中國政府批準,擅自公布了壹項關於工業鹽的稅收條例,規定每100公斤工業鹽應征稅20美分。對此,永利堅決抗議,並通過多種方式曝光。幾經周折,丁恩迫於輿論壓力同意暫時豁免壹年,並於1925同意延長五年。到1930,同意李詠堿廠工業鹽免稅30年。
李詠堿廠於6月29日第二次開工建設,1926,布涅門公司在生產出壹級品後,采取大幅降低堿價至原價40%的手段,在市場上碾壓李詠堿廠。6月,上海壹家英文報紙《大陸日報》1925發表了壹篇題為《請看英國破壞國貨的方法》的文章,指責英國布內門公司,呼籲民眾支持民族工業和永利汽水廠。與此同時,為了應對這種不利局面,永利在日本市場也以同樣的方式進行反擊,以低於布涅門公司的價格在日本市場銷售堿,給布涅門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不到壹年,布內門被迫主動求和,並聲明今後在中國市場“絕不任意降價”。在其發展初期,永利堿業公司和布涅門公司均以勝利告終。
在其建立和發展的早期,蘇打廠被軍閥和官員所利用。生產所需的原燃料大多由鐵路運輸。塘沽是軍事要地,也是京奉鐵路的重要車站和港口。由於連年內戰造成的軍事運輸頻繁,經常多日無法派出貨車為堿廠裝載物資,影響生產。此外,軍閥經常征收各種運輸稅。比如原鹽附加稅,比英國丁恩商高20倍。由於運輸經常受阻,成品純堿往往不能及時運出。極不穩定的社會環境導致了天津金融市場的混亂,銀行利息增加,李詠堿廠不得不以重息借貸維持經營。1932黃海化工研究院由中國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庚子賠款出資,探索硫酸銨行業發展。1933,侯的英文專著《純堿的制造》由美國化學會出版。這本書揭示了蘇威制堿的百年技術秘密,在國際化學界引起轟動,被公認為中國化學家對世界文明的壹大貢獻。侯被英國化學學會授予榮譽會員稱號。1934年,範旭東將李詠制堿公司改組為李詠化工公司,在制堿行業處於領先水平的情況下,擴大了經營範圍。1935年,李詠郯城工廠在南京成立,生產硫酸銨等化學品。1935年,為解決永利蘇威純堿生產中的鹽水精制問題,黃海化工研究院先後采用了洗鹽法、烘幹法、石灰純堿法、石灰芒硝法、石灰碳酸銨法等試驗,最終決定采用石灰碳酸銨法。該方法設備簡單,符合制堿工藝,是對我國制堿工業的壹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