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西板栗栽培源遠流長,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
1.蘇秦說燕:《戰國策》記載,蘇秦遊說燕文侯時說: “燕國……南有碑石雁門之饒,北有棗栗之利,民雖不田作而足於棗栗矣。此所謂天府者也。”漢代的《史記·貨殖列傳》中說:“燕秦千樹栗……此其人皆千戶侯等。”這裏的“北”和“燕”,即包括今遷西壹帶,說明這裏很早就是板栗的著名產地,靠板栗生產比較富庶。
2.陸磯贊栗:三國時期吳郡人陸璣在其著作《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中說“栗,五方皆有,惟漁陽範陽生者甜美味長,他方不及也。”即今遷西縣及周邊燕山壹代。
3.唐王掃北:唐太宗李世民東征高句麗,因路途遙遠,糧草不濟,恰灤河兩岸板栗成熟,遂下令軍士蒸栗為食,借以飽腹。於是士氣大振,大敗敵兵蓋素文。今遷西縣境內仍有救駕嶺等唐王遺跡及傳說。《金史·地理誌》薊州產栗,今山中所樹落實頗豐。當時的“薊鎮”指今遷西三屯營。
4.明詔植栗:明洪武年間,大將軍徐達修築喜峰口、鐵門關沿線長城,采摘板栗獻給朱元璋。皇帝得知當地以栗富足,遂詔告天下“廣植棗栗,以備欠年”。
5.清朝貢品:1961年12月,清康熙皇帝於灤河北九山(今遷西縣五虎山)狩獵,得五虎。席間,有人送上炒栗,康熙食後大悅,命“年年貢之!”
6.日商來訪:1910年起,遷西板栗經灤河水運,轉天津出口日本。民國《遷安縣誌》記載:“邑境產量最富,行銷最遠,為邑產大宗”。1943年12月,時任甘栗太郎本號的進貨主管柴源壹郎(原甘栗太郎會長),曾騎驢深入到遷西壹帶組織貨源。
中國板栗數京東,京東板栗數遷西。走進遷西,便走進了板栗的世界。或許是造物主的偏愛,賜予了遷西獨有的自然氣候條件,使遷西成為地球上最適宜板栗生長的地方,成就了遷西板栗雄冠板栗家族的獨特品質。這裏的板栗果實整齊,呈紅褐色,有淺薄蠟質層,鮮艷而富有光澤。果仁呈米黃色,內皮易剝,肉質細膩,糯性粘軟,甘甜芳香,營養豐富。與其它地區的板栗相比,色澤鮮艷、質地硬實、味道甜糯是它最突出的特點。早在宋代,詩人晁公溯就曾有“風隕栗房開紫玉”之詩句,因此遷西板栗又有“紫玉”這壹別稱。
品質優良的遷西板栗更引起了世人的關註。早在建國前遷西板栗就出口日本。1990年6月,遷西板栗被第十壹屆亞運會組委會、林業部、農業部確定為標誌產品。1998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評為“十大特色區域名牌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