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館主題為中華水塔三江源,展館占地600平米。青海館以西高東低的地理基座、如意造型的昆侖雪峰和接近自然的展示空間,展現三江源是中華水塔,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源、城市之源的主題。青海館建成後,將呈現“三原心扉”“濕地凈土”“時空瑤池”和“觸手可及”等六大板塊,突出青海“中華水塔”的優勢,通過“三江源”的視覺形象,在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要求下,展現青海“中華水塔三江源”的城市發展之道。
主體造型猶如古篆書“源”字,長江、黃河、瀾滄江在其中“流淌”……青海館昨日啟動施工布展。青海館以“中華水塔·三江源”為主題,講述了三江源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源和城市之源。 青海館的主體造型由古篆書“源”字演化而來,其形如同現代漢語中的“原”字。“廠”字頭被設計成山峰形象,象征萬山之宗——昆侖山,山脊處還覆蓋著皚皚“白雪”。“小”字則化身為發源於青海的長江、黃河、瀾滄江。三條江河邊遍布了郁郁蔥蔥的羊毛草。此外,在篆書中被寫作“日”的源字中間部分,象征了我國神話中西王母的居住地瑤池。更為巧妙的是,源字的偏旁則演化成青海館的吉祥物“三原”,即水原、雪原和露原,它們分別代表了水的三種由來——河流發源、雪山上的雪花和草原上晶瑩的露珠,它們將在館內為參觀者講述“中華水塔·三江源”的故事。 青海省參與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為“中華水塔三江源”,按照這壹主題思想,所有的設計方案裏都突出了“水”字,也就是說,未來建成的青海館內也將是水的世界,就如何巧妙地向世人展現青海三江之水,設計公司都下足了功夫。此外,上海世博會的主題為:“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就對青海館的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青海是三江之源,長江、黃河、瀾滄江哺育了中下遊千千萬萬的炎黃子孫,也滋潤了江河流域大批的城市,在展館內僅僅反映出青海三江之水比較容易,如何體現出江河的“養育之恩”則是壹件困難的事情。“設計方案既要新穎、引人,又要便於實施,這是設計公司應該首先考慮的事情。”
三江源曾經是壹個超穩定的生態循環系統,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生物多樣性集中地區。陽光、雪山、濕地、河流和生靈之間交換著能量,也交換著誠信,***同維系著最流暢的供求關系圈。這種曠古未變的平衡格局在離我們最近的這個世紀被打破。地球氣候變暖,冰川開始退縮。森林在消失,濕地在縮小,河流幹涸,湖泊減少,土地涵養水分的能力下降,草原以每年數十萬畝的速度在沙化。源頭之變,禍及整個流域。三大江河中下遊地區旱澇災害開始頻繁。1998年,長江三角洲發生亙古未聞的特大洪災,險些吞噬了華南華東,整個中國被震動,世界也被震動。
而人類依然在局部利益的博弈中競賽著智慧。瘋狂的需求,對三江源的生態意味著什麽,是不言而喻的。沈浸在現代物質文明成果幸福中的人們很少想到,物欲的無止境膨脹,已成為對三江源最危險的破壞性力量,沒有註意到萬裏雲天之外那壹片高大陸上頻頻亮起的生態紅燈。
中國已成為全球13個缺水國之壹,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世界平均值的八分之壹。中國六百多個城市中,四百多個城市供水不足,其中壹百多個城市嚴重缺水。顯而易見,為水困擾的生活,無論多麽現代,都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美好。
城市引領著全社會的生活模式,示範著現代生活壹切美好的內涵。但在今天,任何城市的發展,任何美好生活目標的實現,都不能也不敢離開生態安全因素孤立地考慮。水是生態安全中第壹位的因素。而三江源,是中國大陸上對生態“最敏感的壹塊皮膚”。
善待自然就是善待我們自己——這個觀念終於作為歷史的壹大進步,被社會的主流價值觀所接受,並在決策層面上被肯定。
這是人類在危急時刻的覺醒。我們必須回歸——回歸到壹個被先民們所恪守的基本價值觀上去,那就是敬畏自然、尊重自然,在向大自然索取的同時勿忘回饋。在生態問題上歷史走了很長的彎路。所幸今天的三江源還能為亡羊補牢提供足夠的機會。回歸自然,緩解文明造成的內心沖突,是現代人***同的精神訴求。 坐在“高原”的草地上,壹邊悠閑地看電影,壹邊感受雪山、藍天、白雲、草地的單純生活。這就是上海世博會青海館。
青海館主體形如古篆書“源”字,選取長江、黃河、瀾滄江為元素,以昆侖天之極為載體,以聖水瑤池為情感內涵,並以博大、包容為空間概念,勾勒出壹個敞開式的展示空間,展現“中華水塔”的山水風情。
篆書“源”搭起展館
青海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等江河的源頭,青海館的主體造型正由古篆書“源”字演化而來,形同現代漢語中的“原”字。“廠”字頭設計成山峰形象,象征萬山之宗——昆侖山;“小”字則變為發源於青海的長江、黃河、瀾滄江;古篆書“源”字中間的“白”寫作“日”,在青海館中成為中國神話之源——西王母的瑤池。
獨特的結構使得三分之二的青海館是開放式的,遊客可以在展館中自由穿梭,看到清澈的河水穿越雪山,雲霧飄動在雪山之巔,牧歌在清風中呼喚永久不變的莊嚴。
坐在草坡上看電影
青海館的整體設計圍繞“中華水塔三江源”這個主題展開,用特殊玻璃模擬出三大江河的逼真效果。
為了還原青藏高原的自然風貌,青海館用高原特有的“中華羊毛草”種出壹片高山草甸。四個“水精靈”分布在草地上,它們由江河中的幾滴水“變化而來”,正面是屏幕,將播放壹部主題為“同根同源”的電影。遊客可以坐在草坡上,從影片中欣賞青藏高原的美景,還可以擡頭看看展館穹頂的藍天、白雲。
青海館解讀
EXPO|壹起遊青海館
水紋玻璃鋪出 長江黃河瀾滄江
青海館的展示部分包括“源出青海”、“綠滿天涯”等10多個部分。
源出青海:青海館約三分之二的面積由長江、黃河、瀾滄江三大江河構成,源頭都指向青海的雪山。這三大江河是用水紋玻璃鋪成,如同河水正從雪山上潺潺流淌而來。
綠滿天涯:壹片高山草甸依傍著三大江河,由高原特有的“中華羊毛草”鋪成,細草如毯,野花斑駁。
同根同源:四個“水精靈”造型的設施,將播放視頻介紹三江源的地理、生態、動植物、各民族生活等。
蹄類競驕:透明屏幕上出現廣袤的原野,藏羚羊、白唇鹿、藏野驢等動物種群在原野中覓食。
母親河出生的地方:通過壹部短片從三大江河的入海口溯流而上,追根探源,引導遊客尋找中華民族母親河的出生地,並展示三大江河與生命、文明、城市的關系。
源上人家:用浮雕、彩繪展現青海牧民的生活,體現牧民在嚴酷生存環境中的堅韌、樂觀和寧靜。
格拉丹東:通過雕塑和繪畫還原長江發源地格拉丹東雪峰,讓遊客在館內就能看到美麗的雪峰奇景。
高山草甸:用中華羊毛草、巖石等還原出高山草甸,碧綠的草尖上殘留著雪花,展示“盛夏飛雪”的高原奇觀。
極地遠眺:青海館墻壁的繪畫上,草甸等風光次第展開,草天壹色。
第壹滴水:壹個冰柱倒掛在館頂,尖端有壹滴水滴,地面是壹汪緩緩擴散的漣漪,寓意著三條江河下遊的文明、繁榮和昌盛皆起源於此。
高天流雲:在展館的穹頂上,用燈光、彩繪還原青藏高原特有的藍天、白雲,帶來疏朗、空靈的體驗。
石刻心願:展館外的草坪上設有壹個觸摸屏,遊客可以在屏幕上簽字留言,表達自己的感受或祝福。
羽族炫翎:以展館外墻為背景,用彩繪描述壹隊黑頸鶴淩空翺翔的場景,象征三江源是鳥類的天堂。
高原之窗:這裏是青海館對外接待的窗口,用來自三江源頭的昆侖山礦泉水招待客人。同時,遊客可以在窗口領取介紹青海的資料和紀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