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壹個實驗中,新生的猴子被放在籠子裏。籠子裏有壹個用鐵絲做的掛著瓶子的“鐵絲媽媽”,還有壹個渾身是舒適絨毛的“法蘭絨媽媽”。
經過觀察,壹天24小時中,有將近18小時。小猴子會待在“絲絨媽媽”溫暖舒適的懷裏,只有3個小時左右會躺在“鋼絲媽媽”的懷裏吃奶,其余時間都在兩個媽媽之間奔波。
在第二個實驗中,小猴子被分成兩組。每組只能和壹個代課媽媽在壹起。
當有壹種奇怪的聲音時,小猴子受到了驚嚇。只能和“法蘭絨媽媽”在壹起的小猴子,趕緊跑到媽媽身邊,在他們的懷裏慢慢平靜下來;帶著“媽媽線”的小猴子立刻癱倒在地,不僅瘋狂地撓自己,打自己,還大聲尖叫。這說明母愛對他們的影響很大。
這個實驗證明,對孩子有聯系的母愛和心理支持,是嬰兒健康成長特別重要的基礎。母愛缺失的影響是長期的,甚至可能是終身的。
中國人常說“牛奶是母親”。其實應該改成“愛是母親”。現實中也有養父母善待自己,否定親生父母的例子。
簡述過幸福生活的內容;
生活在這個時代,我們應該幸福,物質豐富,信息發達。然而,我們大多數人經常感到焦慮、易怒、抑郁和難以集中註意力,因此失去了對幸福的感知。
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教授結合20多年的心理學研究實踐,比較了中西方關於幸福的文化差異,重新詮釋了當下中國人的幸福觀。幸福不是簡單的肉體滿足,也不依附於攀比和財富。幸福是壹種有意義的幸福,而這種意義來自於我們在工作、愛情、婚姻、人際交往、親子等等生活話題中的創造和收獲。
在本書中,作者用理性思辨的語言和豐富的實驗案例,揭開了關於幸福的六大謎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