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商標查詢 - 誰能幫我找壹篇關於京津冀壹體化對廊坊影響的論文?我非常感激。

誰能幫我找壹篇關於京津冀壹體化對廊坊影響的論文?我非常感激。

摘要:在分析廊坊特定區域都市農業發展現狀和問題的基礎上,重點闡述了廊坊在如何科學引導、規範和管理都市農業健康有序發展方面的創新努力。

關鍵詞:

關鍵詞:廊坊;都市農業;京津冀壹體化

廊坊,地處京津冀腹地的華北平原,壹直是我國農業相對發達的地區,在京津冀具有代表性。隨著京津冀壹體化的加速發展和京津冀城市群的快速形成,廊坊及京津冀周邊地區的農村經濟正在向都市農業方向快速發展。這種新興的農業經濟業態在促進農民增收和地方發展的同時,也逐漸暴露出許多問題。因此,本課題組從分析廊坊特定區域都市農業發展的現狀和問題入手,試圖在探索京津冀壹體化進程中城鄉產業的發展空間、發展模式和發展方向方面發揮主導作用。

1廊坊都市農業發展現狀及問題

都市農業是壹種與城市經濟、文化、科技密切相關的農業現象。它是都市圈農業,是城郊農業的高級階段,是具有戰略意義的新興產業,是現代農業的發展趨勢,是未來農業的特征。大力發展都市農業,對於正在加速城市化進程中的京津冀地區,在增加土地產出、美化生態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加快城鄉壹體化進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廊坊都市農業發展趨勢逐漸顯現。通過大量的資料整理和討論,我們課題組對廊坊的都市農業做了如下概括分析:

1.1的發展狀況

1.1.1農業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都市農業發展基礎良好。近年來,廊坊不斷加大對農業產業化的投入,產業化項目建設在規模、投資、進度等方面實現了歷史性突破。1)加強了項目建設。2011年初,廊坊確定了100個農業產業化重點項目,總投資531億元,是去年的2.7倍,其中投資1億元以上的13個項目創歷史新高。2)“園區化”設施農業。通過大力開展“促進示範園區招商”工作,完善農業產業化示範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吸引更多社會資本投資農業,為大項目引進建設搭建高效平臺。3)根據京津市場需求,開辟了多種經營形式。目前,該市已形成農業采摘、旅遊觀光、休閑度假、商務辦公、農家樂等新興產業。例如,永清縣充分發揮農業資源優勢,開辟了以民俗、生態觀光、綠色采摘、農民接待為內容的特色鄉村旅遊及相關配套設施,先後發展了80余家民俗農家樂,其中楊家營村獲得“省級旅遊示範村”稱號,有力促進了農村服務業發展。4)農業龍頭企業不斷壯大。近年來,廊坊大力組織實施“白龍騰飛”工程,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設。目前,全市擁有省級以上農產品名牌37個,其中河北省著名商標14個,河北省著名商標11個。匯福、美華、福成、燕北為中國馳名商標,華日被授予中國馳名商標稱號。5)大部分農業生產基地實現了規模經營。6)農業合作組織發展迅速。廊坊農村出現了多種形式、多種類型的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涵蓋了廣大的農業及相關產業,涵蓋了生產、加工、運輸、技術服務等各個環節。

1.1.2都市農業成為廊坊農業發展的新方向。自四屆三中全會以來,廊坊確立了城郊型都市農業發展戰略,使都市農業成為廊坊農業發展的主要方向。在四屆五次全會上,廊坊進壹步提出,十二五期間,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城郊型”、“生態密集型”農業為方向,以“休閑、高端、集約”為定位,以發展現代農業新業態為主線,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建設“三個示範基地”,即建設優質農副產品供給。做強“十大產業園區”,即建設三河高端食品產業園、大廠農業科技示範園、香河國際農產品交易物流產業園、楊光金豐國際農業展示觀光博覽園、安次歐華循環農業產業園、永清現代農業產業園、固安優質蔬菜科技觀光產業園、霸州溫泉休閑農業產業園、文安多糧營養食品產業園、大成休閑食品產業園;構建“六大板塊”,即構建高端食品生產、優質農產品交易、高端商務休閑、綠色有機農產品供應、溫泉農業休閑度假、特色休閑食品生產六大板塊;實施“四大重點工程”,即實施園區帶動工程、企業提升工程、基地優化工程、品牌建設工程;努力實現“三個大幅度提高”的目標,即農產品總量和質量大幅度提高,農業用地經濟效益大幅度提高,農業從業人員人均收入大幅度提高。

1.2中存在的問題廊坊都市農業發展方向雖然明確,但與先進地區相比,發展規模、發展模式、發展強度存在較大差距,不能滿足京津冀壹體化快速發展要求和京津冀都市圈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

1.2.1少數農業精品品牌不能突出品牌效益。近年來,優質糧食、蔬菜、花卉、畜產品等多種廊坊特色農產品基本形成規模化生產,農產品深加工產業也在快速發展。壹些農副產品已經在京津消費市場上占據了壹席之地,但在品牌戰略的推廣和實施上還非常缺乏精品品牌和特色品牌,比如大城市的驢肉饅頭。三河的小燒雞和豆腐絲;文安的小雜糧等。,包裝粗糙,外觀不美觀,加工簡單,保質期限短,難以吸引,不僅無法實施品牌戰略,也難以有較高的效益。

1.2.2農業經營耕作方式粗放,機械化程度低,農業技術不到位。1)傳統道路農產品仍是主要品種,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農產品比重不高。2)在耕作方式上,仍有相當壹部分農業經營組織無法擺脫傳統農業的束縛。生產方式相對落後,農業經營耕作方式粗放,保護性農業比重小,優質綠色生態農產品比重小。3)在合作方式上,農業合作組織發展存在規模小、組織松散、對農民約束力弱等問題。

1.2.3農業勞動力總量減少,新生代農業勞動力極度匱乏,勞動力素質相對較低。隨著農業勞動力大規模向非農產業轉移,廊坊農業勞動力總量逐年減少,有知識有技能的人尤其是青壯年紛紛外出打工或深造,人才流失嚴重。因此,廊坊新生代農業勞動力的補充相當有限,勞動力老齡化現象越來越嚴重,導致勞動力素質逐漸下降。現有農業勞動力中真正“有文化、會經營、懂技術”的農民寥寥無幾,極大地阻礙了廊坊都市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1.2.4農業技術推廣和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農業技術培訓開展不廣泛。廊坊農業在技術推廣和社會化服務方面缺乏專業技術人員,尤其是服務於生產壹線的技術人員比例較低,且大多在45歲以上。壹線技術人員斷層現象的出現,造成了農業技術培訓範圍狹窄,無法調動農民培訓的積極性,耽誤了農民掌握各種先進農業技術的時間,阻礙了都市農業的有序發展。

2京津冀區域發展都市農業的對策建議

京津冀都市圈的所有城鄉都具有與廊坊相似的特點,也都是京津冀壹體化的成員,在農業產業發展的選擇上會向都市農業方向探索和發展。因此,本課題組基於廊坊市的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京津冀都市農業發展的基本建議和對策。

2.1加強區域政府間的溝通與合作,為都市農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政府環境。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視都市農業的發展趨勢,環京津城鄉要利用京津在資金、科技、人才、市場等方面的優勢,積極加強與京津的溝通合作,消除發展都市農業的體制機制障礙。按照“錯位”對接融合的思路,對圈內都市農業的中長期戰略和規劃思路、區域發展政策、重大項目布局進行溝通交流。註重從決策層面加強京津冀區域間的協商對話,制定* * *相同的行政標準,是京津冀都市農業健康發展的首要條件,也是都市圈城市共贏發展的基礎。

2.2加強與京津都市農業發展模式的聯系,尋求區域合作空間。北京都市農業發展在北方較為先進,其五大發展圈框架已基本形成,即以景觀農業和會展農業為主的都市農業發展圈、以精細農業和休閑農業為主的城郊農業發展圈、以規模化產品農業和加工農業為主的城郊平原農業發展圈、以特色農業和生態農業為主的山地生態涵養發展圈、與其他城鎮橫向聯系的合作農業發展圈。該模式為周邊城鄉合作和大北京發展趨勢提供了機遇,為京津冀壹體化中現代農業體系建設和產業結構合理調整提供了發展平臺。我們不應該錯過這個機會。

2.3加強對農民的宣傳和培訓,提高農民對都市農業和現代農業技術的了解和掌握,通過各種媒體手段廣泛宣傳發展都市農業的意義和重要性,使現代農民了解新興農業的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增強對生態環保養殖的認識。同時,各級有關部門要以優秀的農業合作經濟組織為示範基地,建立“有文化、會操作、懂技術”的新壹代職業培訓體系。此外,地方政府應該就如何規範和合理使用外來農業勞動力制定壹些政策,讓所有農民都融入到都市農業的發展中。

2.4加強農業科技和基礎設施的投入,為都市農業提供支持都市農業順利發展的軟硬件,至關重要。在與京津“對接”發展中,廊坊、保定、唐山等地已率先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進行高標準規劃和資金投入,但在科技投融資渠道等方面仍有待完善。

2.5建設城郊休閑都市農業,拓展休閑城鄉發展空間。針對京津遊客在鄉村休閑體驗日益增長的趨勢,優先引導和培育集采摘、種植、垂釣、農家樂、購物為壹體的休閑生態產業鏈,特別是以特色種植為主要內容的體驗式休閑產業。目前京津冀周邊大部分城鄉尚未開發,但該產業是發展都市農業的新方向,發展潛力巨大,應提前“錯位發展”。鄉村旅遊的發展要在自己的品牌、品質、特色、新穎上做文章,在檔次、功能、創意上盡量有獨特的風格。

2.6註重維護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的平衡,實現都市農業和城鄉有序和諧發展。

要引導和鼓勵推廣使用生態友好型農業生產方式。可以安排壹定的財政資金,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平衡協調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關系;要加強對農民的宣傳和培訓,樹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要以休閑現代、綠色環保的理念營造農業生產環境和農村生活環境,把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和城鄉居民健康生活結合起來,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協調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的和諧幸福。

總之,都市農業的本質特征是“包圍城市、依托城市、服務城市”,具有生產基地、生態屏障、旅遊休閑、輻射引導、示範教育等多種功能。因此,京津冀都市圈城鄉發展都市農業,必將推動城鄉壹體化進程,加快京津冀壹體化健康有序發展,增加農民收入。

參考數據

[1]廊坊市委四屆五次全會報告。2011 (1): 12-15.

[2],戴,。論中國都市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天津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 (2): 27-32。

[3]李忠新。用現代理念規劃現代農業。濟南日報2010 (1): 27-28。

請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