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商標查詢 - 廣東省肇慶市高要區人口密度怎麽樣

廣東省肇慶市高要區人口密度怎麽樣

人口:約73萬人

人口密度:331人/km2

黎槎古村

高要位於廣東省中部,西江中下遊。東與佛山市三水區隔江相望,壹橋相連,南接高明區、新興縣,西與雲浮市、德慶縣交界,北連廣寧縣和肇慶市區。總面積2206平方千米。總人口73萬人(2003年)。

市人民0駐南岸街道,郵編:526100。代碼:441283。區號:0758。拼音:Gaoyao Shi。

基本概況

高要市位於廣東省中部偏西,從西南面環抱肇慶市區,西江貫穿其間,史稱“當西南之要沖,扼兩廣之咽喉”。上距廣西梧州180公裏,下離省會廣州113公裏,是經濟發達的珠江三角洲和資源豐富的西江經濟走廊給合部。境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河網密布,土地肥沃,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是廣東省重要的商品糧基地,淡水魚產量居全省前六名。森林覆蓋率達56.4%,是中國肉桂之鄉。礦產資源豐富,已發現的礦種有30多種,其中儲量較大的有黃金、高嶺土、石灰巖、花崗巖等,是華南黃金之鄉。全市堅持以效益為中心,因地制宜進行農業開發,形成了六個農業生產區域:平原和微丘地區9個鎮形成的重點商品糧區,8個水網地帶較多的鎮為主的水產養殖區,城郊的蜆崗、金渡、白土、蓮塘等鎮為主的蔬菜區,低坡度丘陵地帶鎮的水果區,丘陵地區的速生豐產林區,山區鎮的肉桂、巴戟、石槁、松脂、南藥生產區。主要農產品有稻谷、塘魚、生豬、家禽、蔬菜、水果、花生、南藥、商品林等。

總人口72.89萬人,外來人口26441人。居民以漢族為主。大部分地區講廣州方言,山區少數村落通客家方言。旅居港澳臺的鄉親及海外華僑達20多萬人,分布在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廣東省著名僑鄉之壹。據不完全統計,高要有20多萬華僑及港澳同胞分布在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以祖籍回龍、白土、新橋、蛟塘、金渡、大灣等鎮居多,而旅居地則多為澳大利亞、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澳門、臺灣等地。

高要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縣建制始於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兩千多年來治屬區域範圍雖然幾經變更,但高要之名壹直相沿至今,在海內外久負盛譽。公元前111年至1988年高要市治所在地,歷代郡、州、府駐地均在端州,1988年後縣城遷到南岸鎮。1993年9月28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高要縣,設立高要市,結束了2104年縣治歷史。2003年4月18日,撤銷馬安鎮,並入南岸鎮,全市由19個鎮改制為18個鎮,324個行政村,26個居委會,總面積2196平方公裏。市0駐南岸鎮。在二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湧現出不少知名人物,如享譽中外的壹代禪宗大師陳希遷、受到列寧三次接見的劉澤榮、-中央宣傳部長梁寒操、嶺南畫派大師黎雄才等。名勝古跡眾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文明塔、高要學宮、端石老坑洞遺址、茅崗水上建築遺址等。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幾年來,高要充分發揮區位、資源和人緣優勢,使全市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都取得新的發展,綜合實力明顯增強。投資環境日漸優越,為今後全市經濟大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建有文化館、藝術館、圖書館、美術館、博物館、文化廣場、明珠廣場和婦兒、青少年活動中心、國蕎公園、文峰公園等公***文化娛樂設施,鎮鎮建有文化廣場和文化中心。

高要市堅持大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多年來累計投入13.8億元,完成了國道、省道、縣道336公裏的擴建改造,新建鎮、村的水泥公路800多公裏,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全市通車裏程達1130公裏,公路交通網絡四通八達,經321國道可通大西南,經324國道直達海南省,經肇江線可直達珠海、澳門。火車、巴士、飛翔船、貨車可直達港澳地區,擁有直通港澳的口岸碼頭,交通和貨運十分方便。廣肇高速公路和肇慶大橋的建設,更縮短了與珠三角發達地區的時空距離。

郵電通信方面,形成了暢順的網絡,為傳遞各種信息提供了快捷服務。近年來,我市通過大規模的郵電通信設施建設,全市郵電通信能力大大提高,實現了電話交換程控化、傳輸數字化和傳輸線路光纖化的通信網絡。移動電話和無線尋呼覆蓋全市,為各方友人了解各種信息提供了方便。電力供應充足,擁有1個5萬千瓦的金利發電廠。供水方面,全市供水充裕,市城區兩個自來水廠日供水可達15萬噸的能力,保證工業生產和市民生活用水需要。市政建設方面,興建了長5.85公裏的沿江路,實施了外灘工程建設,已建有明珠塔、明珠廣場成為高要壹景;建有世紀大廈、高要麗晶大酒店、商檢大廈、公安交警大樓、大富豪商業中心、高華大廈等高層建築。市區重點建設工程——廣東影視旅遊城目前正在按規劃緊鑼密鼓進行建設,將建成高標準、高科技、高效益的影視外景基地和現代旅遊景點。

市城區按“五高”、鎮按“八個壹”、新村按“七統壹”、舊村按“六有”改造抓好規劃、建設、管理。去年,全市基礎設施投入3.4億元,比上年增長12.1%,占全社會固定資產總投資的16.8%。市城區按美化、綠化、亮化的標準,建成明珠廣場、清灣基廣場、文峰公園、明珠花苑等多個新亮點;對府前大街、南興路兩旁的樓宇全面進行“穿衣戴帽”工程;對沿江路及廣場實施燈光美化工程;對交通標誌、街道名稱、店名、廣告等進行規範管理,對省道、國道兩旁進行美化、綠化工程。市城區綠化率達40%,人均公***綠地面積12.8平方米。回龍、白土、金利等壹批具有現代化氣息的小城鎮正在崛起。

經濟概況

[農業與農村經濟]

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的目標,大力加強農業和農村工作。農村稅費改革全面鋪開,完成核定常年產量和繳納農業稅面積,農民年人均負擔從稅改前的82.58元減至稅改後的20.44元,減負率達76%。農業布局進壹步優化,糧經比例從2002年的4:6調整為3.5:6.5,農業總產值比上年增長4.5%。國家級農業綜合開發現代化示範區等重點農業項目建設進展迅速。“十裏花木長廊”項目規劃建設5萬畝,總長10公裏,全年新增花卉種植面積2200多畝。花卉、肉桂、蔬菜種植面積分別達到8000畝、53萬畝和15.5萬畝,優質羅非魚和羅氏蝦的養殖面積分別達3.5萬畝和3.2萬畝。建成豐產林基地23萬畝,石槁混交林基地30萬畝,竹子基地10萬畝,優質水果基地10萬畝,南藥基地2萬畝。高要市水產公司被確認為“廣東省農業龍頭企業”,全市十大農業龍頭企業實現總產值3.6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12.5%,輻射帶動農戶6.8萬戶,增加農民收入6500萬元。“基良”牌肉雞、肉鴨和“碧綠”牌蔬菜通過了廣東省無公害農產品認證。

農村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純收入100萬元以上的村委會達到50個。向二、三產業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新增6322人。引進農業投資項目35個,合同引進資金3500萬元。改革和理順水利基層管理體制,完成上級下達的生物防火林帶建設任務,林地林權證換發工作進展順利。強化了水產、畜牧、農機等技術服務推廣中心職能,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進壹步加強,成為全省唯壹承擔全國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試點縣(市)。

[工業]

市、鎮兩級緊緊抓住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的有利時機,創新招商引資方式,各鎮和市級工業園辦公室都在珠三角發達地區駐點招商。全市***引進項目231個,其中外資項目32個,橫聯項目199個;新批外資項目註冊合同外資額4739萬美元,協議橫聯資金45億元,實際吸收外資1.78億美元,實際橫聯資金11.98億元。其中有19家總投資達38億元的陶瓷生產企業落戶金利北城區,是該市歷年引進的投資規模最大的產業集群項目,現正加緊進行基礎設施建設。金渡工業園現已投產項目10個,在建項目10個。西區工業帶現有投產項目46個,在建項目20個。各鎮級工業園區建設以完善、擴大、提高為目標,得到了鞏固和發展,特別是白土、蛟塘、白諸、蜆崗等鎮的工業園建設效果明顯。

遵循“原則把住,形式放開,鼓勵探索,重在實效”的原則,加大國有工業企業改革力度,全市124家國有企業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工業企業整體效益改善,工業實現增加值41.04億元,增長15.7%,工業品產銷率達96%。國有及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44.04億元,增長21.6%,納稅增長60.8%。支柱企業效益不斷提高,鴻圖科技公司納稅1340萬元,實現利潤2247萬元,分別增長26.9%和17.8%;河臺金礦已發展成為南方最大的黃金生產基地,黃金產量占全省90%,河臺金礦納稅885萬元,實現利潤5028.4萬元,分別增長3%和33.6%。鄉鎮工業總產值201億元,增長34.9%。

[國內貿易]

全市消費品市場平衡增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7億元,增長12.5%;其中國有商業系統增長5.1%,個體商業增長14.5%,其他商業增長4.9%。城鄉集市貿易成交活躍,建成占地3100平方米的城西集貿市場,全市集貿市場成交額為10.81億元。

[對外經貿]

大力加強招商引資和出口促銷工作,強化專責小組運作,落實責任制,做好招商、親商、安商工作。全年全市實際吸收外資1.78億美元,外貿出口總值1.16億美元,分別增長20%和3.7%,其中外資企業出口額8433萬美元,私營企業出口額382萬美元,同比增長584.6%。全市有外資企業205家,外資來源以亞洲國家和地區為主,分布在制鞋、制衣、建材、機械、五金、塑料、陶瓷、食品、化工、電子電器、人造工藝、汽車維修、飲食娛樂、三高農業、基礎建設等領域。

[民營經濟]

高要市0制定《關於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決定》,專門成立民營經濟發展局和企業投訴中心,協調金融機構與民營企業加強合作,拓寬民營企業融資渠道,健全市、鎮領導掛鉤聯系重點民營企業制度,強化對民營企業的管理、引導、服務,大力扶持金利小五金、白土二手設備等專業市場的發展。2003年,全市新增私營企業191戶,個體私營工商戶總數達15996家,民營經濟稅收入庫1.04億元,增長13.1%,占全市工商稅收的32.5%。民營企業納稅大戶增加,首次突破50萬元的有6家,首次突破100萬元的有3家,首次突破200萬元的有2家。民營企業創品牌意識逐步增強,產品商標註冊達400多個,獲得產品專利授權30多項,開展國際質量體系認證企業有30多家,有10家企業獲得自營進出口經營權。振興工藝廠等5家企業被評為“肇慶市優秀民營企業”。

[財政 稅收]

開展對市直機關事業單位資產核查工作,摸清0資產的實際情況。加大預算外資金管理力度,規範“收支兩條線”管理。逐步建立公***財政管理體制,實施0采購制度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全面實行由財政統發教師工資、鎮0編制範圍內的人員工資及辦公經費、村幹部部分工資、軍烈屬、五保戶等的部分優撫金,確保鎮級機構、村級基層組織正常運轉和農村義務教育經費正常需要。全年財政總收入46504萬元,財政總支出46376萬元。

稅務部門積極培育和拓展稅源,抓好防偽稅控系統和金稅工程建設,加大稅收征管力度。2003年國稅創歷史新高,稅收收入1.95億元,完成年度計劃107%,增收2297萬元,增幅13.4%,其中增值稅和消費稅收入1.7億元,完成年度計劃109.3%,增收2324萬元,增幅15.8%。***為68戶生產企業辦理免抵調增值稅3037萬元,增長1245萬元,增幅69%,辦理出口退稅3216萬元,同比增長2061萬元,增幅178.5%。地稅完成稅收收入14287萬元,增長19.12%。

[金融]

2003年,高要市有各類金融機構網點82家,各項存款余額50.9億元,增加7.6億元,其中儲蓄存款39.7億元,增加4.7億元;各項貸款22.8億元,增加2.5億元,其中短期貸款18.7億元,中長期貸款3.5億元,分別增加2.2億元和0.4億元。農戶小額信貸2511戶,貸款余額2323萬元。各類財產、人壽保險承保總額90.63億元,保險費收入6201萬元,增長14.5%。

自然地理

高要市綠色生態資源豐富,全市林用地面積185.32萬畝,活立木蓄積量為401萬立方米,全市綠化率為95%,森林覆蓋率為56.2%,主要樹種有杉樹、濕地松、馬尾松、桂樹、速生豐產林、尾葉案。經濟林面積的32.58%,主要分布在祿步、河臺、樂城、水南、筍圍、小湘等鎮。全市已建立豐產林基地23萬畝,肉桂基地53萬畝,石槁基地30萬畝,優質水果基地12萬畝,竹子基地10萬畝,南藥基地2萬畝,是中國名特經濟林肉桂之鄉,全國經濟林建設示範市和全國經濟林建設先進市。著名的南藥西江肉桂、高要巴戟、佛手(香椽)遍布西北部山區,產於大灣的麥溪鯉魚以其肉質肥嫩、蜜味甘香而馳名於世,端溪名硯、高要花席、竹編洋籃則以其做工精細,工藝超群而飲譽中外。

高要礦產資源豐富,是廣東著名的“黃金之鄉”。已發現的礦種有黃金、煤炭、硯石、石灰巖、泥炭土、獨居石、花崗巖、天然氣、雲母、螢石、石膏、鉀長石、硫鐵、錳、鉛鋅、鉬、鎢、磷、白雲石等30多種,其中黃金儲量居華南之首,主要分布在河臺、金利等鎮。高嶺土可開采儲量近1億噸,分布在河臺尚德、水南石牛頭、大灣五柳等地。市內較著名的礦產企業有高要河臺金礦。

行政區劃

高要市轄1個街道(南岸)、16個鎮(金渡、金利、蜆崗、白土、回龍、蛟塘、蓮塘、活道、新橋、白諸、大灣、祿步、小湘、河臺、樂城、水南)。

歷史沿革

建縣於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縣東北有高峽山。據《水經註》:有“高要峽口”而得名。曾是廣州都督府、兩廣總督府駐地。1988年將縣城遷往西江南岸,1993年9月撤縣設市。

2000年,高要市轄19個鎮:南岸鎮、白土鎮、白諸鎮、大灣鎮、活道鎮、回龍鎮、小湘鎮、河臺鎮、蛟塘鎮、金渡鎮、金利鎮、樂城鎮、蓮塘鎮、祿步鎮、馬安鎮、水南鎮、筍圍鎮、蜆崗鎮、新橋鎮。總人口625125人,各鎮人口: 河臺鎮 32986 樂城鎮 23497 水南鎮 10875 祿步鎮 61924 筍圍鎮 11244 小湘鎮 17482 大灣鎮 31192 新橋鎮 36988 白諸鎮 32339 蓮塘鎮 52003 活道鎮 34739 蛟塘鎮 25369 回龍鎮 23285 白土鎮 59766 金渡鎮 31101 金利鎮 58611 蜆崗鎮 21881 南岸鎮 44408 馬安鎮 15435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2年,高要市轄19個鎮(南岸、金渡、金利、蜆崗、白土、回龍、蛟塘、蓮塘、活道、新橋、白諸、馬安、大灣、祿步、筍圍、小湘、河臺、樂城、水南),324個村委會、26個居委會

2003年4月18日,撤銷馬安鎮,並入南岸鎮,全市由19個鎮改制為18個鎮,324個行政村,26個居委會,總面積2196平方千米。市0駐南岸鎮。總人口72.89萬人,外來人口26441人。

2004年3月,高要市調整部分鎮行政區劃:撤銷筍圍鎮,將其行政區劃並入小湘鎮;撤銷南岸鎮,設立南岸街道。 3月8日,南岸街道辦事處成立並舉行掛牌儀式。南岸街道辦事處管轄原南岸鎮區劃,有6個居委會、10個村民委員會,面積為70.75平方千米。 撤銷筍圍鎮,將其行政區劃並入小湘鎮工作在3月4日完成。撤銷筍圍鎮並入小湘鎮後,小湘鎮人民0管轄原小湘鎮和筍圍鎮的行政區劃,有2個居民委員會、19個村委會,面積200.43平方千米。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高要市轄1個街道(南岸)、16個鎮(金渡、金利、蜆崗、白土、回龍、蛟塘、蓮塘、活道、新橋、白諸、大灣、祿步、小湘、河臺、樂城、水南)。

2021年2月,高要區上榜2021中國縣域電商競爭力百強榜第90名。

2020年7月,2020中國縣域智慧城市百強榜出爐,高要區位列第70名。

2020年6月,高要區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廣東片區)。

2020年2月,高要區被確定為2019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

2017年12月,農業部認定高要區為全國第二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