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商標查詢 - 十八街麻花從哪年開始又為什麽在天津這麽有名

十八街麻花從哪年開始又為什麽在天津這麽有名

十八街大麻花的問世之日要比以上"二絕"晚了好幾十年,它始創於20世紀30年代。以"桂發祥"和"十八街"為商標的天津大麻花,因它的發祥地就在如今天津河西區東樓十八街壹帶,所以俗稱"十八街大麻花"。 十八街大麻花的創始人是河北大城縣人範桂林。他於1915年出生於壹個貧苦農民家庭,父親早亡,他與母親和兩個哥哥艱難度日。1924年,年僅9歲的範桂林與11歲的二哥範桂才,由母親帶著逃荒,壹路要飯來到天津,借住在南樓村,謀求生計。 1928年,13歲的範桂林經人介紹,到東樓十八街的壹家麻花鋪當夥計。他每天幫工炸好麻花,然後提著食籃沿街叫賣。過了幾年,範桂林又改去南樓村劉家麻花鋪當夥計,仍然幹著炸麻花和賣麻花的活計。範桂林趁著在兩家麻花鋪學徒和幫工的時機,細心揣摩,認真學習,熟練地掌握了炸麻花的配料成分和炸制的火候、技術。從1936年起,範桂林便辭了幫工的活計,自己在東樓十八街附近擺設小攤,炸制麻花叫賣。他炸制麻花的技術很不錯,炸成的麻花好看又好吃,很受顧客喜愛,所以小攤生意很好,他很快就攢了壹筆錢。範桂林懂得擺攤總不是長久之計,就出錢在小攤附近買下壹間小小店面,正式開了壹家麻花鋪,字號叫"桂發祥"。 油炸麻花是天津人喜愛的壹種大眾小吃,當時全市有不少賣炸麻花的店鋪和攤檔,層次質量各不相同,競爭也很激烈。範桂林為了在競爭中取勝,便反復試制,設計出壹套別出心裁的制作工藝。他把炸麻花用的面改為半發面,還在麻花白條中間夾放壹條含有桃仁、桂花、青紅絲、冰糖等各種配料的酥餡。經過這樣制作的坯料,炸出來的麻花酥脆香甜,別有風味,而且只要存放在幹燥處,雖經多日仍然酥脆口味不變。此外,範桂林的麻花尺寸較大,能炸出幾斤重的大麻花,而且裏外壹樣酥脆,這是其他店鋪難以做到的。這些大麻花不僅色香味美,而且造型美觀,簡直像絕妙的藝術品,令人不忍下口。於是範桂林炸的大麻花出了名,"桂發祥"名聞遐邇,而"十八街大麻花"也成了天津著名的特產。 十八街大麻花出名後,範桂林依然堅持原來的投料標準和操作工藝,決不依仗名聲而偷工減料。他的配料都有嚴格標準,例如炸制壹個半斤重的麻花,要用油4兩、白糖2兩5錢、冰糖半兩。在和面時,要根據氣溫的高低變化,適當增減食堿數量。炸制時爐火不能過猛,須用溫火炸透。所以他炸出的金黃酥脆大麻花,深受顧客歡迎。 建國以後,這壹具有天津風味的特色小吃逐漸走向全國。1959年,桂發祥的十八街大麻花參加全國商品展覽會,得到好評;1971年,又擺進了廣州出口商品交易會,贏得國內外顧客贊賞。從此,十八街大麻花名揚海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