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貴的和牛,壹口上千的價格都有,很多人都覺得和牛屬於日本,當然日本方面也表示,只有“只有在日本本土飼養生長的牛才可以被稱為和牛”,可隨著澳洲和牛的品質提升,澳洲和牛也越來越受認可。
事實上,從2001年起我國就禁止進口日本牛肉,因此在中國所看到的所謂“和牛”基本上都是澳洲和牛。
那麽,日本和牛是怎麽來的?
在明治維新以前,日本人是很少吃牛肉的。當時生產力不發達,出於保護農耕的目的,公元675年日本天武天皇頒布了“肉食禁止令”,即每年四月至九月間禁食牛馬犬猿雞等動物;受當時佛教的傳入和日本神道教的影響,崇尚茹素,認為牛肉是不潔之物,有身份的人都不屑於吃牛肉;日本靠海,各類海產資源非常豐富,當時的飲食也喜愛魚肉之類的清淡優雅的飲食,肉食在日本人食譜中所占的比例極低。
當時在日本售賣牛肉的店鋪都是鳳毛麟角,且都是最下等的店鋪,只有破落戶和窮學生是那裏的常客。直至1854年,美國人佩裏的黑船敲開日本國門,明治政府開始把肉食作為改良日本人體質、文明開化的壹個重要手段在社會上推行。
1872年明治天皇帶頭挾了壹筷子牛肉 ,食用牛肉才開始成為了風潮。同時“日本近代教育之父”福澤諭吉先生也是“食肉運動”的推行者,他先後在報紙上發表了《肉食之說》與《必須吃肉》兩篇社論文章鼓吹吃肉的好處。
由於這些名流權貴的大力推動,食用牛肉馬上開始成為了壹種新的社會風尚,與“富國強兵”、“文明開化”劃上等號,各種牛肉料理店也如雨後春筍壹般冒了出來。
肉食開禁以後,人們對牛肉的熱愛達到了頂峰,僅1879年壹年,日本人就吃掉了3萬余頭牛。
日本原本用於耕作和交通運輸的牛並不是肉牛,雖然有獨特的霜降特征,但體格小,產肉少,日本本土的牛資源漸漸開始供不應求。於是,為了提高牛肉產量,日本政府開始鼓勵引進外國的優秀牛種與本國牛進行雜交,最終得到了體格大、產肉量高,飼養周期短並且霜降明顯的優質肉牛。“和牛”的說法就是這時候誕生的,是為了與外來牛種進行區分。
所以,所謂純種和牛,其實壹開始就是雜交的。
不過,雜交過度的後果是原產牛的霜降基因也被逐漸稀釋,日本政府發現這壹苗頭後趕緊采取措施。經過對各牛種進行系統整理,最終於上世紀五十年代,確立了黑毛和牛、褐毛和牛、短角和牛和無角和牛四個品種為和牛,這些和牛被嚴格禁止與外來的牛種雜交,以保證其血統的純正。
雖然最出名的和牛是這四種,但在日本各地進行商標登錄的和牛品牌已超過150種。
日本和牛等級
關於和牛的等級評定,對於食物態度極其嚴肅認真的日本人制定了非常嚴格和精細的評級標準。日本的牛肉等級制度是由日本食肉格付協會制定的,根據“肌肉色澤度”、“脂肪色澤度”、“肉松弛度”、“脂肪交雜度”四個指標來進行評分。每個指標都分為1-5個等級,最終牛肉的等級不是按平均值,而是按最小值來確定。只有當壹款和牛的四個指標均達到5時,它才能被叫做A5級的和牛。
“脂肪交雜度”是日本人尤為鐘愛的壹個指標,因此又被細分為1-12個等級,等級越高,說明霜降特征越明顯。
日本和牛是如何傳至澳洲的呢?
壹直以來,日本幾乎禁止和牛牛種的出口,但70年代日本少有地向美國出口和牛牛種,澳洲因此才有了獲得發展和牛的機會。
目前,澳洲、新西蘭、美國、加拿大、蘇格蘭均有黑毛和種的和牛畜牧產業,就血統來說,和日本和牛都非常接近,只不過,各地飼育方式不同,認定級別不同,市場上能買到的品質也不同。
澳洲純血和牛血統主要來自日本和牛中壹些基因最好的牛種--Tajima、Fujiyoshi和Kedaka,其中Tajima的比例很高。經歷近半個世紀的漫長過程,澳洲純血和牛以日本傳統方式進行和牛養牧,所出品的和牛可以說已經完全是100%的日本和牛。
在澳洲廣袤的牧場飼養,沒有人也沒有其他生物打擾,生活極其舒適,因此澳洲和牛能產出柔嫩多汁、口感醇香、大理石紋路均勻豐富的牛肉,其肉質獲得牛肉品質鑒定MARBLE SCORE 12的高分,成為全球頂級牛肉之壹。
澳洲和牛等級
澳洲牛肉評級是對照澳洲肉類規格管理局的大理石花紋參考標準對大理石花紋進行評價定級;按照澳洲國家標準,牛肉油花等級分為MB0~MB9級(M10/M11/M12等,都是廠家自編的等級,非澳洲官方標準),級數越高,油花品質越好。
和牛不是每個部位的油花量都相同,所以取其中間點,也就是肉眼跟西冷交界的橫切面(介乎11和12肋骨之間),來判定整頭牛的油花等級。也就是說,壹頭牛的這個位置的橫切面被判定為MB7的話,那麽這頭牛的其它部位都是MB7。
根據兩國和牛認定的標準,基本認定A5則為最高等級和牛,而澳洲M9級和牛相當於日本A3級和牛,M12品質則與日本A5級和牛相當。但就個人烹飪而言,M5-M9等級的和牛就是非常珍貴的食材,廈門玖新旗下的品牌欣新達的和牛,口感非常細膩,它的厚度特別適合在家烹飪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