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商標查詢 - “美食”奶奶

“美食”奶奶

奶奶壹輩子住在永嘉的小山村,沒吃過真正的食物。後來來溫州治療療養,住在我家,父母疼愛我奶奶。雖然經濟並不寬裕,但我還是堅持購買時令海鮮和壹些營養含量高的食物。奶奶從來沒吃過海鮮,剛開始也很驚訝,尤其是紅糊蟹。她認定真的很好吃!自然,溫州盛產美味的海鮮,這是山野農村無可比擬的!奶奶心裏喜歡,但又擔心價格。漸漸地,她經常嫌棄,故意少吃,不吃。住院手術後,有壹段時間不能吃海鮮;出院稍有恢復的時候,奶奶故意壹副神清氣爽的樣子,念叨著地裏的莊稼和鄰居托付的雞鴨,懇切地要求回去,說是不習慣城市的氣味。其實最重要的是奶奶不想成為任何人的負擔!

爺爺奶奶住在巖頭鎮稍上的壹個小村子裏,俗稱葉坳,後來被書面更正為謝坳,享受著和其他山村壹樣的貧困。爺爺讀過小學,所以有幸在村裏當了小學老師,受到尊重。奶奶有九個孩子(唯壹的叔叔是老9),是個名副其實的大家庭。孩子們都接受過教育(好幾個阿姨都是老師,媽媽都是醫生),沒有壹個人受過真正的餓!時至今日,大媽們聚在壹起,說起奶奶,除了懷念,更多的是不解:很難想象,在壹個東西如此匱乏的時代,媽媽總能用魔法變出好吃的,從來不會讓我們餓肚子,還是覺得不可思議!而且,任何東西,哪怕是紅薯藤,都比別人家的好。這個計劃,這個手藝,壹輩子都比不上我們!

在另壹個輪回的開始,新生命的誕生,阿姨們總是很自然地回到父母家坐月子;每到寒暑假,外婆家就成了托管中心,壹群孫子孫女在外婆家開開心心的度過壹整個假期,直到被父母壹步步的催淚彈和恐嚇!外婆家,這個大食堂,壹年四季都是火的。做飯的老奶奶,用最原始的食材,最簡單的廚具,最不完整的調料,最樸實無華的鄉土烹飪方法,在另壹個層面詮釋了“食神”的含義!

耿純:小米糕的香味

立春了,雖然有點冷,但已經逐漸暖和起來,開始種植節氣。珍貴的雨水像油壹樣開始毫不吝惜地傾瀉下來。農村人有個習慣,下雨的時候喜歡吃蛋糕。除了春天,我們仍然要在雨天播種和工作。所以,蛋糕尤為重要!作為永嘉的特產,有兩種餅:麥餅(大麥粉)和小米餅(玉米粉)。原因有三:1,便於攜帶;2、好吃的解解饞,比較餓,壹個餅,喝點山泉水,飽;3、易保存,壹次多做,放在通風處,長時間保存。

因此,小麥餅和小米餅受到村民的高度尊重。麥餅操作簡單,至今仍受歡迎。但是小米餅是壹種非常難做的精致食物。很多人都能做到!首先,奶奶精心挑選了沒有蟲子的存放在米桶裏的玉米粉,然後用水調成糊狀。這個程序簡單,但難度很高。玉米粉沒有小麥粉堅韌。如果太稀,就會變成流體,難以成型。如果太幹,做蛋糕時容易開裂,露出它包裹的食材。所以,正如書中所說,“朱太紅,粉太白”。當然,有奶奶的耐心操作,每次都會成功。小米餅包裹的食材和麥餅差不多,需要保存完好的鹹菜和新鮮的肥肉。如果兩種食材中有壹種的味道不好,那麽小米餅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小米蛋糕壹定會失敗。奶奶會毫不猶豫地買新鮮豬肉。小米餅成型後,會放在鍋裏用文火烤。壺中間壹般會有壹個用粘土瓦做成的圓形舊東西(這個東西的名字我實在想不起來了)。等小米餅幹了可以固定的時候,就靠在這個粘土瓦的圓形的東西上,壹邊靠著,另壹邊貼著鍋。每隔壹段時間就換壹次。火災溫度的控制已成為最關鍵的技術活動。大火會燒,小火怕滅。每次,我總是興奮的等著柴房,等著好吃的出鍋。柴爐裏跳躍的小火苗映照著我的笑容,烘烤著奶奶烏黑的頭發!

做好的小米餅是熟透的金黃色,帶壹點黑焦,很飽滿。肥肉的脂肪剛好滲透到餅體中,更有光澤。奶奶會為爺爺盛上壹碗醇香的黃酒,嚴肅的爺爺會爆發出滿臉的笑容。然後他會拿著壹個大大的小米餅把我叫過來,偷偷灌我壹大口酒。也許,就是這個原因,至今,酒。植根於農村,感情壹直是農村給的。小米餅很脆,保證咬壹口就滿滿的“裂枝”。鹹菜和肥肉的簡單組合,加上小米粉的完美包容,文火烘烤。這壹刻,小米、肉、鹹菜的香味,經過咀嚼,美麗地滲入貪婪的味蕾!每次成功聞到小米餅的香味,都能讓隔壁鄰居家的孩子聞著香味過來,迷迷糊糊的流口水。而且每壹次,奶奶都已經預知了壹切,她總能讓每壹個流口水的孩子分得壹杯羹。

奶奶做的小米餅,在全村都很有名氣,總是香氣四溢,縈繞在各個村莊之間。小米餅因為操作復雜,對手工和烹飪要求特別高,不像麥餅那麽好糊弄。所以,很可惜,隨著奶奶和壹群夥伴的去世,能做出成功的小米餅的人少之又少,或許已經成了絕活。在我的記憶中,我已經有20多年沒有吃過這種好吃的小米餅了。所以經常出現在夢裏的第壹好吃的就是奶奶做的小米餅也就不足為奇了!

度過夏天:小溪裏的魚很肥。

年輕,時代不再像祖輩那樣因缺衣少食而悲傷,但依然,努力維持解決溫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水平是理所當然的!

在村莊後面,有壹條小溪。平日裏,就是在這裏洗紗淘米。水質清澈,植物豐富,濱水叢林和蘭婷郁郁蔥蔥。在溪流的上遊,水面越來越寬,呈現出壹個大湖。村民們通常稱之為“池屯”,意思是水聚寶!據說“池屯”的深水裏有壹條30多斤的紅田魚,化腐朽為神奇,在這裏維持著良好的生態鏈。

“池屯”水域,魚蝦成群。為人津津樂道的名魚有(當地方言俗稱魚):

1,紅鰭:面有長須,魚體深紅深藍,隨光線變化,所以是最美的魚。

2、白頸:背部黑中帶黃,全身白色,遊泳速度極快,大白頸遊得很快,左右會立即分出壹條水道。

3、魷魚扁蝶:極其靈活,喜歡躲在石頭下面,打碎石頭,只能看到壹閃而過,沒有痕跡。

4、唐璜丁:類似鯰魚,黑黃相間,喜歡像老人壹樣在水中慢慢遊走;頭和腮上有毒刺,手馬上紅腫。

5:探步:隱色極佳,臥石為石;肥胖,平時不動;當攻擊或逃離危險時,它像雷震壹樣移動,並在瞬間變成壹個影子。

6.溪鰻:蛇形,無鱗,全身油膩。被抓的時候會分泌大量粘液,無法掌握。

夏天天熱,溪魚運動量大,比較肥,也方便抓。

兩個月暑假,奶奶家人口多。為了保證吃飽肚子,給壹群孩子好吃的營養補充,小溪魚責無旁貸!奶奶壹般都是早早問村裏的好漁民,把捕到的都買下來。第壹,村民尊重爺爺奶奶的行為和道德;二是知道暑假奶奶家都是孩子;所有的小河魚都賣了,給了奶奶。暑假裏看到的,除了我喜歡和朋友壹起抓溪魚,總有村民隔三差五送來鮮魚。

奶奶做的是新鮮的小溪魚,最好吃的是鹹菜或者梅溪魚。奶奶不忍心壹個人煮魚!把魚處理壹下,瀝幹水分,在小熱鍋裏放豬油,姜蒜蔥炒香,把魚放進去,略顯焦黃的時候淋壹點醬油和很多黃酒。火鍋和冷酒接觸,噗,冷酒瞬間沸騰,壹股白汽升起,酒香四溢!關鍵時刻,在酒香溢出之前,奶奶已經果斷拿起鍋蓋蓋上了。上升的水蒸氣被壓回鍋裏,鍋蓋下的湯變成了嗡嗡的隆隆聲!黃酒是家裏釀的,也是家裏最高的調料。奶奶為了增強美味,經常把黃酒當水喝,從不吝惜。黃酒倒入鍋中,香氣四溢。奶奶認為是味道的精華,要馬上捕捉到,趕緊用鍋蓋把鍋蓋上,才能把酒的精華完全悶死,被配料吸收,壹點浪費都沒有!少傾,魚肉與黃酒相互交融,幾股香氣從蓋子縫隙中縈繞。奶奶打開鍋蓋,放入準備好的鹹菜,稍微攪拌壹下,灌滿水,蓋上鍋蓋,不理會!

鍋裏出的小溪魚好吃,魚配鹹菜更好吃;腌菜彌漫著魚香,成了魚香鹹菜;氣味令人垂涎,每個人的胃口都很大。奶奶在大聲說話:慢慢吃,吃魚,骨頭壹定要吐出來,不要咽下去!

鮮魚好吃!但是控制正常量是不可能的,農村也沒有冰箱,所以如果有多余的魚,奶奶就會做成“幹煸小溪魚”:火鍋裏放油,火極小,小到只保持鍋的溫度,慢到很難辯和燒!新鮮的魚,小心翼翼的放入鍋內攤開,用不易察覺的低溫逐漸翻炒,定時翻炒。魚幹的成敗,關鍵考驗,第壹,耐心;第二,耐心!耐心控制柴爐最低溫度,耐心來回翻動鮮魚並保持均勻受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稍有不慎,鮮魚就可能被烤焦到骨頭,也可能翻面不當,魚就粘在鍋上了。

壹鍋鮮魚炒成功,奶奶壹般會花半天時間,從容而細致。為了不糟蹋哪怕是最小的魚,奶奶都會挑剔地點評自己的作品:魚幹不能太幹,太幹沒肉,有焦味;不能潮濕,即使稍微潮濕,也會容易腐爛生蟲。

每壹次,所有的產品通過檢查,並感到滿意,他們應該小心地放入壹個容器,並掛在通風處保存。

風過,香滿屋!

清秋:品嘗新米

品嘗新米是將新收獲的大米搗碎成米後,用新米煮的米。農村有句話:孩子盼過年,大人品年貨。品嘗新米慶祝豐收。在以農耕經濟為主的農村,還有什麽能比豐收更令人喜悅的呢?

割稻子是壹份快樂的工作!如果稻田裏有魚,早幾天在稻田裏挖幾個大坑,把水排掉,魚就會自動遊到坑裏,等著被抓。稻田養魚是很科學的,當然田旁邊也要有合適的水源。稻田裏放壹條小指寬的魚,收割時可以有四五指寬。稻田裏不缺魚食。當田豫被抓到又蹦又跳的時候,秋收慶典也開始了!

壹切都準備好了,天亮之前,讓我們開始工作吧!拿著割稻子專用的鐮刀,蹲下唰。鐮刀熟練地揮動,稻谷壹顆壹顆地落下,左手握不住。把它捆成壹捆,排整齊就行了。有人把壹捆捆拿到米桶前:上提下砸,反復換位,反復上提下砸,金黃的米從稻稈上分離,落入米桶,稻稈又被放在壹邊另作他用。

這種重復的體力勞動通常要持續幾天,不管領域有多大的不同。當壹切都結束時,瘦子累得喘不過氣來,但他已經完成了。趕緊找個懶人椅子打呼嚕做夢。

新米舂出來(其他大部分米會被運到機器裏碾米)!廚房在奶奶的掌控下,幾個阿姨已經開始了歡快有序的工作:紅田魚、公雞、肥豬肉、磨豆腐腦、新鮮采摘的果蔬都要清洗整理,不能有壹點差錯!

奶奶告訴傳了燒火技能的阿姨,兩個災難同時起火:內鍋煮新米,外鍋煮各種菜,鍋中間的“湯鍋”裝水,水邊煮溫酒。。。咕咚壹聲,公雞剁塊入鍋,迅速翻炒入味,撈出,放入另壹個大鉛鍋,倒黃酒如水,拿到另壹個小爐子上慢燉。然後依次是:家常魚,五顏六色,勁道十足;爆炒豆腐,外嫩;栗子燒臘,油香,栗粉糯;時令蔬菜,各種水果蔬菜;大碗滿了,大碗滿了壹桌子!

熱菜陸續做好的時候,小爐子燉的雞已經到了溫度。奶奶用勺子舀出雞湯,嘗了嘗。只有當她確定湯煮好了,她才全神貫註,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大湯盤裏。黃澄澄雞湯閃亮誘人!奶奶和姥姥壹模壹樣,都是殺雞燉雞的高手,也都是家裏吃過雞喝過雞湯最少的人!

熱氣騰騰的新米裝在大飯桶裏,壹大桌子在這裏豐盛!奶奶從湯鍋裏拿出溫熱的酒壺,放在爺爺面前。今天無論大人小孩,喜歡酒的都可以喝!家人是我們自己人,但也要守規矩。不守規矩的孩子還是會被罰,沒肉吃。爺爺沒動筷子,誰也不能先吃。這是連傻孩子都懂的事。

奶奶給爺爺盛了壹碗新米,爺爺很開心。他敬畏地拿起米飯,壹飲而盡,然後故意用手挑出幾粒米飯,丟在桌上,意思是年年有余。爺爺拿著酒壺,笑著給每個喜歡酒的孩子都倒了壹小杯,還特意聞了聞:好香!大家都笑,早憋不住了,爆裂聲,筷子勺子壹起跳舞,沒關系!肉、魚、蔬菜、水果的香味,尤其是這種新大米,會持續三天!

這幾天,如果有乞丐來乞討,奶奶肯定會給他盛壹大碗能灌滿鼻子的米飯,然後抓壹大把米飯放在乞討袋裏。乞丐會說壹些祝福的話,感謝他走開。

有牛的農民品嘗新稻時,主人會特意挑選壹些嫩稻稈,親自餵給牛吃。奶牛會眨眨眼睛,表現出溫柔的樣子。主持人會拍拍牛的臉,真誠地說:妳辛苦了!

養狗的農民會故意在狗糧裏多加些新米。感謝忠誠勇敢的園丁犬在看家護院中做出的貢獻,也希望日子越來越好。以後,所有的狗都可以吃米飯了!

養雞鴨的農民,因為收割後的稻田裏有大量的青蛙、蚯蚓、蚱蜢、泥鰍、黃鱔,小孩和大人都會去抓,尤其是小孩,比大人還忙。這些都成了雞鴨的滋補品,吃了以後會下殼更硬的蛋。

品嘗新米的喜悅會持續好幾天,這是成年人發自內心的快樂和幸福。他們能喝,但是不能喝,而且都是醉了!

裏裏外外忙忙碌碌的奶奶,看著大人小孩心滿意足地打著嗝,才把自己灌滿了飯,用桌上的剩飯品著新米的香味,愜意地笑著,皺了壹皺!

楚東:十八味豬頭肉

過年,最隆重的節日,尤其是農村,給了人們太多“過節”的理由,無論是習俗的延續,還是氣候的原因!

隨著除夕的臨近,村裏的屠夫們忙得不可開交,因為殺豬是過年最隆重的項目。可憐的豬,壹聲聲吠叫,雖然刺耳,卻給山村增添了無限的風味。豬,妳們的主人平時對妳們很好。妳就懶洋洋地做,壹輩子無憂無慮。和妳那些牛馬的兄弟們比起來,妳太幸福了。在這個盛大的節日裏,妳們是餐桌上最受矚目的主角。妳很幸運的來了,享受生活,迷茫,報答主人。妳有情有義,就不去人間壹趟了。

雖然豬很不情願,但是在熟練的屠夫手裏,它們是無法憑借不計後果的武力逃脫的。在現場,農村特有的大木凳下有壹個大木桶。木桶裏裝滿了鹽水溫水。幾個壯漢按住肥豬,屠夫把它砍下來,血倒進木桶裏,然後攪拌,很快就變成了壹塊豬血。好的屠夫往往只用壹刀,絕不會給豬帶來額外的痛苦。然後壯漢們把豬擡到另壹個更大的桶裏,主人已經把開水燒開了,灌下去以最快的速度給豬脫毛。清理幹凈,取出內臟。這個時候,總有壹大群孩子在欣喜地看著。父親說村子裏曾經有壹個屠夫。他每次打開豬,第壹個動作就是抓起豬肚子裏熱氣騰騰的板油,壹口吞下。堅強!

加工豬肉的分類非常幹凈科學。這時家裏的大鍋已經燒開了,第壹道菜“砧肉”開始了。奶奶把壹些還在體溫的豬肉、大腸、小腸、豬血扔進大鍋裏煮。調料很簡單,鹽的量剛剛好。豬心、豬肝、豬肺放入另壹口大鍋,只加鹽。大鍋冒著熱氣,這個時候對柴火的控制非常放縱和兇狠!大約10分鐘,鍋內外開始聞到香味。鮮豬肉根本不用味精。如果放了,會破壞它本來的味道。煮著煮著,滿滿的香味讓孩子和大人都流口水。這種“砧頭鮮肉”即使是最挑剔的食客也會贊不絕口!奶奶把所有的肉、腸子、血都舀起來,放在壹個大木托盤裏,然後拿出來。菜刀放在木托盤裏,大人們拿起刀,迫不及待地切下壹塊送入口中。嘴裏全是油,手裏全是油。大人幫著孩子,把選好的瘦肉切下來放進嘴裏。我很不耐煩,害怕落後。其實後來發現自己很自私。作為長孫,每次不用我動手,大人們早早就把好肉切好放在大碗裏,放在我面前,讓我品嘗。但我總是吃著碗,看著鍋,搶別人的。。。嘿!

豬心豬肝等內臟被視為滋補上品,不願意輕易食用。所以每年年底,我在外婆家的時候,總能吃到很多豬心豬肝。村民們壹直默默地遵守著壹條不成文的規定。他們把煮好的豬心豬肝打包,卻舍不得吃,送給自己尊敬的人。爺爺奶奶在村裏享有很高的聲譽,所以他們總是收到很多。我呢,自然也有壹段時間很納悶:為什麽我奶奶殺了壹頭豬,還有那麽多好吃的豬心豬肝?

年夜飯桌上的豬肉又是另壹番風味。因為加了足夠多的香料,香料的品種不多,農村真的沒別的了。美味的關鍵還是看自家釀的黃酒是否純正。奶奶善於捕捉酒香的瞬間?酒的精髓在於,第壹次開蓋,第二次開蓋,帶著酒味的肉香就像熱戀中的情侶壹樣濃烈,難以忘懷。這年夜飯的大餐,光是這壹家子煮豬肉,其實就夠了,年味,輪廓分明,濃郁醇厚!

剩下的豬肉在第壹個月還是有很大用處的。除了吃飯,探親也是必不可少的。第壹個月,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在屋檐下掛壹批整豬腿,是親戚送的禮物。其余的豬肉基本上被保存或晾幹,所以當遊客通常吃它或時,它有壹種特殊的味道。不得不提豬頭。奶奶,妳是要整只煮好放在涼亭裏加點鹽,還是分清楚再放?然後他笑著對我說:“風,記得豬頭肉有十八味。妳應該仔細品嘗每壹塊肉,因為每次的味道都會不壹樣。”我很精明。每次餓了就溜進閣樓,在豬頭的不同部位咬壹口。壹口不夠。再吃壹口!所以,奶奶想著把豬頭切下來做菜的時候,發現所有亂七八糟的豬頭都有牙印,好像被狗咬過壹樣。奶奶知道我做了什麽,但她從不責怪我。本來她告訴我豬頭放在哪裏,別人不知道,只有我知道。

隨著爺爺奶奶的離去,壹代人的歷史翻過了壹頁,故鄉被重新定義。奶奶的廚藝成了我們夢想的記憶!爺爺奶奶的團聚,在天堂,奶奶不會孤單;爺爺,妳又可以享受美食了!每當臨近年底,臨近新年的時候,奶奶慈愛的模樣總會浮現出來,我懷念這十八味豬頭,懷念我家狗狗嚼的那種亂七八糟的香味!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