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古代稱之為“粽子”。相傳是為祭祀投江的屈原而發明的,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澱最深的傳統食品。
歷史記錄
歷史上關於粽子的記載最早見於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粽子”二字寫成“易”,還有《說文解字新賦》?“米蔔”的意思是“隋,蘆葦葉裹米。從米,是吱吱的。”“說文?顏:“哎,夠了。"當鳥飛行時,它會收攏它的腿和爪子. "定韻?寄韻:“嘿,角是也。”或者包餃子。"
粽子又名“交趾”,最早記載於西晉地方風俗:“仲夏初五,方伯極和。在順德享受玉米烏龜秤。註:結束也是開始,表示五月初五。四忠是方伯。五月五日的風俗很重,和夏天的至日壹樣。●(與“鴨”相同),春福雞在夏季至日期間都可以吃。首先前兩個節是壹天,然後糯米包上葉子,拌上小米,用純灰汁煮,第二個節還是不錯的。.....裹在糯米裏,壹個‘糯米’,壹個‘角粟’,掩蓋了陰陽仍纏繞包裹的形象。”
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明確記載,小米用樹葉包裹,以尖角或棕櫚葉的形狀烹制成食品,故稱“角粟”或“粽子”。
明清以後,粽子多以糯米包裹,故稱粽子而非粟米。
民間傳說
南北朝以來,民間就有粽子起源於民間祭奠屈原的說法。
南朝吳郡(467-520)在《續和》中寫道:“屈原五月五日死於汨羅,楚人哀悼。每天,大米被儲存在竹筒裏,並在水中獻祭。漢朝軍事建設期間,長沙回歸歐洲。白天,我突然看到壹個自稱三閭博士的人,他說,“妳應該看看這個犧牲。很親切。但經常被苦龍留下偷走。如果今天有什麽好處,可以在上面放上印楝葉,用彩色的絲綢系上。這兩樣東西也是龍害怕的。“回他的話。世人以五色絲、印楝葉做粽子,皆是汩汩之遺。”
還有壹種說法是,人們怕屈原的屍體被河裏的魚吃掉,就把粽子包起來扔到河裏餵魚。
粽子與屈原相關聯的觀點因其浪漫主義色彩而廣為流傳。粽子經常出現在文人的詩詞中。
元稹在《夏日十首》中寫道:“彩雲縷縷,香白玉珠。”
宋代,楊武俠在《齊天樂端午》中寫道:“閑幾個黃梅雨。又到中午了。玉米包金,菖蒲滿玉,風景依舊美。襯衫式艾虎。朱伏更簪卷發,臂纏紅雷。浮粉香棉,呼風扇午小窗。”
粽子的有趣故事
最古老的粽子是Xi安的蜂蜜涼粽子,它被收錄在湯唯聚源的食譜中。其特點是只用糯米不加餡,煮熟後晾涼,吃的時候用絲線拉成薄片,澆上蜂蜜和黃桂花醬——白糖腌桂花醬。
最大的粽子,大肉粽子,產於廣西南寧,每個重約兩公斤。裏面是肥豬肉和綠豆,香軟糯潤不膩。
最小的粽子見於上海城隍廟、綠波廊、湖亭。長約壹寸,形似枕頭,以火腿為餡,小清新;湖亭覺得茶和食物都很棒。
粽子流派
北方的粽子多是簡單的白米飯,或者混合紅豆、棗、糖。
江南的粽子最有名,最復雜,尤其是餡料,千變萬化。與北方粽子的壹大區別是,江南粽子的糯米原料多是提前泡好醬油,用肉餡蒸熟,清香撲鼻。
中國的粽子是長江以南嘉興地區最著名的粽子。嘉興粽子早在清代就享有盛譽。美食書籍記載了嘉興粽子的種類和做法;
《竹葉水餃》:“取竹葉包在白糯米團子裏,煮熟。尖端就像切好的生菱角。”
《艾香粽子》:“糯米淘洗幹凈,與棗、栗子、綠豆,用艾葉包好,放鍋裏煮。”
《薄荷味粽子》:“薄荷浸米蒸至軟,拌洋糖,裹糯米熟。”
《紅豆沙餃子》:“紅豆沙、糖、脂肪油,煮在小餃子裏。”
《蓮子餡餃子》:“剝心,拌洋糖,包小籠包。”
《松仁粽子》:“沒有皮包的小粽子”
《火腿餃子》:“把餃子放在火腿塊裏。如果火腿是金華的,細肥要均勻。還有,肉丁可以包餃子。”
嘉興粽子中,五芳齋最有名。嘉興五芳齋的鮮肉餃子,四季供應。他們用筷子分成四塊。每壹塊看起來都像肉,香潤,酥嫩,肥糯而不膩。湖州最老的粽子,擅長洗沙和甜粽子。用豆沙和肉丁填充它們並不罕見。難得的是,紅豆沙是經過淘洗砂煮去殼,再用糖、熟豬油、玫瑰汁炸至又黑又亮。這種紅豆沙好吃,潤,細,滑。
粽子形狀
因為地域不同,材質甚至“裹”的形狀都有很大差異。比如早期人們用角祭天,所以到了漢晉時期,粽子多被做成角,作為祭祖的產品之壹。此外,壹般還有正三角形、正四邊形、尖三角形、正方形、長條形等。
粽子做法
(1)古代
漢代的粽子是“粽葉包米”;到了西晉就變成了“糯米包葉,拌小米”。魏末賈思勰在《齊·姚敏書》中對此有更詳細的記載:
《食經》雲:“粟黍法:先取米,染後放。數兩升大米,壹桶小米,壹排大米,壹排小米,用繩子包好綁好。繩子各不相同。必須用水壺煮,十石米就能煮。”
《食時報》上說:“●:用米粉、絲、水、蜂蜜混合,如濃湯、糕面。手持,使它超過壹英尺長和兩英寸寬。四碎,滿地棗栗肉,裹油竹,爛蒸。第二杯我開不了,但我把兩頭都弄斷了,把包袱解開了。”
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
“華,俗為粽子。古人用蘆葦葉裹小米煮之,角尖如棕葉心之形,故稱糯米。糯米在現代被廣泛使用,但它被認為是5月5日的壹個節日。或者作為對屈原的祭品,投河餵龍。”
可見,在明代,糯米已經成為粽子的主要原料。
(2)現代性
目前,傳統的方法是浸泡粽子的葉子(蘆葦葉或竹葉等。)先把糯米泡在水裏,取肉、豆瓣醬、棗仁等。作為餡料,包成三角形、方形、枕形,蒸熟即可。具體做法,詳述如下:
1,肉棕色
a、5斤香糯米,將糯米浸泡在溫水中(不要太冷也不要太熱,水溫摸起來有點燙但可以接受)2、3個小時(期間撓1到2次,讓米泡得更好),用小簸箕或過濾籃將水瀝幹。
b、2斤去皮綠豆,用同樣的溫水浸泡同樣的時間,瀝幹。
c、半肥瘦肉2斤(用瘦肉煮的粽子不夠滑香),將肉切成寬2cm、厚1cm、長10-15cm的條狀,再加入少許鹽、味精(雞精)、料酒、姜片、1湯匙醬油。
d、將粽子葉放入水中煮10分鐘,然後取出冷水將剪刀兩端多余的洗凈瀝幹。
e、剪若幹棉線,每根約20cm長。在妳的腿(膝蓋)上放壹條毛巾,以防淋濕。
f、取兩片(兩面反面)粽子葉,壹端壹尾反方向重疊(不完整),放入壹小碗(125g)大米中,用食指在大米中間輕輕畫壹個字,放入1,2勺綠豆,然後放入肉條,在肉條上放同樣的綠豆,再蓋上123g大米。
g、右手先將粽子葉的外端向內向後折,包好壹端,同樣完成另壹端。將粽子從壹端綁到另壹端之前,先在中間綁壹次,以防變形。繩子不能太緊(煮)也不能太松(淹),輕拉不動即可。
h、綁好後壹個個放入鍋中,然後在粽子上澆冷水約1cm,點火...水燒開15分鐘後,把上下粽子在鍋裏的位置換壹下,再用文火煮1小時。
2.紅棗和粽子
不難發現如何用蜜棗包餃子。最大的區別:大棗用溫水浸泡,去籽切成豆粒,然後和幹糯米混合。至於調味,喜歡甜的可以放點糖。
3、綠豆鴨蛋餃子
糯米750克,綠豆750克,花生25克,熟鹹鴨蛋黃5個。將蛋黃切碎,與糯米、綠豆、花生拌勻,制成餡料。將泡好的粽子殼葉折成桶形,填入適量餡料,放入鍋中,用冷水浸泡。煮1小時後,用文火煮1小時。
4、陳皮牛肉餃子
泡糯米和綠豆各1000克,牛肉和陳皮各100克,豬肉末50克,蔥花,姜末和鹽。用豬油炒出蔥花,依次放入牛肉、陳皮、肉末,翻炒半分鐘,然後淋上香油作為餡料。包的時候先把拌好的糯米和綠豆放進去,把餡放在中間,然後按照上面的方法煮。
5.百果粽子
糯米750克,青梅25克,菠蘿肉、冬瓜條25克,西瓜仁、核桃仁、葡萄幹、紅綾15克,白糖300克。先將青梅、菠蘿肉、冬瓜條用白糖煮開,瀝幹水分,再用白糖腌制24小時,就是餡料。包成方底的餃子,煮50分鐘,離火燜4分鐘。
6.鹹雞肉餃子
材料:糯米600克、雞肉800克、土豆400克、蝦米80克、蒜1湯匙、醬油半湯匙、蔥、鹽、雞精、生粉少許、粽子葉適量、粽子繩適量。
練習:
(1)將雞肉、土豆、洋蔥切碎,加入鹽、蒜、雞精、生粉拌勻。
(2)糯米洗凈,浸泡半小時。燒熱炒鍋,放入蔥姜蒜爆香,加入糯米和醬油,炒勻。
(3)將2片粽子折成漏形,放入1湯匙炒好的糯米,放入1方法中均勻裹好的餡料,再放上1湯匙糯米。
(4)用粽子繩把粽子綁好,放在高壓鍋裏煮30分鐘,趁熱吃。如果是普通鍋,壹定要煮2個小時左右。
7、正宗金包餡蒸餃
材料:
(1)糯米500g,幹香菇1,蓮子4個,蝦皮10g,綠豆仁50g,栗子2個,幹荷葉1,幹竹葉6片,幹堿草2根。
(2)鹹蛋黃1,胡椒粉少許,芋頭30g,排骨100g,肥肉;五香粉、蔥油、味精。
練習:
(1)將材料1中的材料在水中浸泡至發起,其中尖糯米浸泡至少2個半小時,再用胡椒粉、蔥油、味精、鹽腌制。把芋頭切好,煎壹下。放在壹邊。
(2)肥肉切塊,用五香粉腌制30分鐘左右。排骨剁碎用黑醋、醬油、鹽、味精、面粉腌制備用。
(3)將荷葉成對撕開,粗糙的壹面朝下,鋪上3片竹葉,放壹半糯米。然後加入香菇、蓮子、蝦皮、栗子、鹹蛋黃、肥肉、排骨、芋頭、綠豆仁。放另壹半糯米,蓋上另外三片竹葉。
(4)將荷葉左右對折並抓住,然後來回對折並抓住將其裹成四邊形,用堿草裹緊。5.上桌前,將餃子在水中煮四個小時。
需要註意的事項
吃粽子的時候可以喝點茶或者糖水幫助消化。最好和壹些蔬菜水果壹起吃,更有營養。另外,有慢性胃腸疾病的人不宜多吃。
洋粽子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的端午節。端午節吃粽子是中國的傳統習俗,也是中國特有的時令食品。但是妳知道嗎?雖然現在粽子不是中國的特產,世界上很多國家也有吃粽子的習俗,但都起源於中國。
▲朝鮮的粽子朝鮮人有端午節吃“車輪餅”的習俗。人們將新鮮嫩嫩的艾葉煮熟,搗碎,加入米粉中,然後做成車輪形狀。韓國人稱之為“車輪餅”。
▲日本粽子日本人也在端午節吃粽子,但日本的端午節是在公歷5月5日。日本粽子不是糯米做的,是米粉做的。粽子的形狀與中國粽子不同,是種子狀的,很獨特。
▲越南餃子越南餃子用芭蕉葉包著,圓圓的,方方正正的。他們認為,圓形的粽子代表天空,方形的粽子代表大地,天地壹體,欣欣向榮。端午節吃粽子可以實現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緬甸的粽子緬甸人愛吃粽子,但沒有喜慶的文化色彩和紀念活動,只是作為壹種食物。緬甸粽子是以糯米為主料,香蕉、椰子為餡。它芳香撲鼻,綿軟酥脆,香甜醉人。
▲泰國餃子泰國人包的餃子小如雞蛋。因為它們被綠葉包裹,蒸熟後呈淡綠色,吃起來很香。
▲墨西哥的粽子也叫“Dagmar”。它的原料是粗粒玉米粉,餡料是被稱為辣椒的肉片,用玉米葉或香蕉葉包裹,風味獨特。
▲印尼的粽子印尼人特別註重粽子的餡料。他們經常在剁碎的鮮肉中加入蘑菇和洋蔥來包餃子。吃的時候爽滑可口,多吃不膩。
▲哥斯達黎加的粽子哥斯達黎加的粽子是用壹種經過特殊加工的黏糊糊的玉米粉作為主料,配以雞肉、牛肉、胡蘿蔔、土豆、橄欖和辣椒。有的還澆上牛肉汁,然後用新鮮的香蕉葉裹成扁扁的正方形。
▲菲律賓的餃子菲律賓的餃子有點特別。他們習慣用長條狀包裹,味道和中國江浙壹帶的餃子差不多。此外,他們認為餃子是聖誕節不可或缺的食物。
▲拉丁美洲的粽子拉丁美洲也流行壹種類似粽子的食物,大概起源於印第安人的傳統食物。他們用芭蕉葉包粽子,主料是玉米粉和蕓豆,味道鮮美。關於它還有壹個傳說:400多年前,西班牙殖民者統治了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地區,印第安人被迫外出打工。為此,婦女們把煮好的玉米粉和四季豆包在香蕉葉裏,作為幹糧,讓她們的親戚帶上路。久而久之,這成了他們的傳統。
粽子和超女
2005年,媒體(包括主持人)談論最多的詞匯是玉米、涼粉和成都前三名超女粉絲的盒飯。玉米代表“李宇春球迷”;涼粉,代表“張靚穎的粉絲”;而便當是“何潔的粉絲”。這三位選手的粉絲自發組成了壹個小團體,叫做“成都小吃團”。對於破壞小吃團團結氣氛的,取名“粽子”。
2005年瘋狂的夏天,粽子也與時俱進,被賦予了新的意義。
粽子是壹種身份-
可以是克格勃,007,蘇伊,或者和平大使。
粽子是壹種精神狀態-
有些極其無聊,有些渴望和諧,有些試圖從中獲利,有些希望創造歡樂。
史前粽子:反筆聯盟主席關鍵詞:大時代
在百度超女吧紅紅火火的同時,粽子吧也悄然開張了。
那時候的粽子數不勝數。
有人把粽子吧比作絕世雙驕裏的惡人谷。“粽子”這個詞在2005年的超女節目中開始流行。粽子有了新的含義。如果說2005年的超女粉絲是壹個不同於傳統粉絲的特殊群體,那麽粽子就是壹個特殊群體。他們關心過超女,也許是超女現象,或者是超女人群,但他們不是某種粉絲。
他們沒有粉絲的偶像所造成的相互認同感,但是他們對自己的家庭有歸屬感。但無論如何,2005年粽子的生活對他們影響很大。
他們曾經以最奇怪的方式走近娛樂圈,如此近距離地參與壹個真人秀節目。他們的經歷所帶來的思考和理解,可能會帶到他們以後的生活中。
畢竟粽子是壹個名字,粽子是壹種生活態度。就像粉絲的生活態度,包括認真、熱情、愛、理想,粽子的生活態度可能更內容、冷靜、包容、理性、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