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發展超市的自有品牌?自有品牌商品有利可圖。
自有品牌商品利潤空間大。自有品牌商品是指零售企業設立自己的生產基地或選擇合適的生產企業進行加工生產,最終註冊自有商標並在自有銷售網絡平臺上銷售的商品。發展自有品牌,不需要支付品牌使用費,貨物可以從廠家直接到達銷售企業的經銷點,減少了供貨代理商的中間環節,擺脫了供應商的控制,也節省了大量的廣告和推廣費用。依托超市自身龐大的銷售體系,可以迅速形成銷售規模。因此,發展自有品牌成為商家降低成本、增加利潤的有效途徑之壹。業內人士報道:“對於超市來說,自有品牌商品帶來的利潤空間是顯而易見的。因此,發展自有品牌是連鎖超市成長到壹定階段和規模的必然選擇。”現在超市的自有品牌產品越來越多,華普的面巾紙,沃爾瑪的嬰兒柔巾,蔔蜂蓮花的蜂蜜,家樂福的飲料,華聯的衛生紙,屈臣氏的個人護理用品。超市自有品牌占據的空間越來越大。自有品牌的利潤有多大?專家認為,壹般供應商供應的商品,超市的利潤率大多在5%左右,而自有品牌的平均毛利在15%左右,針織產品高達40%。自有品牌商品價格比同類商品低10%-30%,而利潤高10%-20%。自有品牌的利潤空間如此之大,以至於各大超市都把發展自有品牌作為企業發展的戰略重點。家樂福、沃爾瑪和歐尚都在中國推出了自己的品牌。據了解,歐美發達國家的零售巨頭擁有數千種自有品牌商品,約占銷售額的30%,而在英國這壹比例高達45%。近年來,中國新興的本土超市也紛紛推出自己的品牌產品,華聯、華潤萬家、物美等超市都推出了自己的品牌計劃。中國連鎖經營協會信息部部長楊青松認為,自有品牌的出現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即“中國的商品經濟已經進入零售商主導的時代,零售商希望通過自身的影響力直接進入上遊,獲取利潤”。自有品牌的發展需要謹慎。雖然自有品牌有很大的利潤空間,但是部分自有品牌產品的銷售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有些產品嚴重缺貨,倉儲成本高,損耗大,甚至給零售商帶來不必要的損失。所以要做好市場調研,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才能保證收益。發展自己的品牌要註意三點:要選擇合適的品類。零售商在選擇進入的品類時,要充分考慮該品類目標客戶對自身品牌的接受程度,產品開發是否與零售商自身定位壹致,供應商和自身的物流和管理水平也是選擇進入某壹品類時需要考慮的因素。不能簡單復制。簡單的模仿會造成大量產品銷量不佳。對於零售商來說,壹方面“復制”成功廠商的產品,另壹方面以目標消費者為導向的產品改進和新產品開發是自有品牌成功的關鍵。以沃爾瑪的山姆會員店為例。山姆店在中國的經營目標是滿足商務會員轉售、辦公、福利發放的需求,同時滿足高收入個人會員的需求。所以我們可以看到Sam會員店裏銷售的八塊“會員品質”的香皂和滿箱的復印紙,而實際的銷售數據也證明了這些改造後的產品是自主品牌的成功典範。加強商品質量監測。在自有品牌產品中,單壹商品的質量事故會對零售商及其自有品牌產生負面影響,尤其是食品防腐劑和重金屬超標,對自有品牌影響很大。據了解,為了選擇合適的廠家,有的零售企業委托第三方監測機構,有的自己審核。由於委托第三方監測成本較高,壹些零售企業只能將有限的品種委托給第三方監測,更多的零售企業自行監測,使得壹些生產條件較差的企業進入生產自有品牌的行列,難以保證自有品牌產品的質量安全。相關資料顯示,由於大多數零售商將自己的品牌定位為低價產品,報價最低的供應商往往會受到青睞,而此時很容易犧牲質量。供應商在技術上的任何放松都會導致質量事故。零售商的專長不是產品制造,但零售商自有品牌的生產需要零售商了解制造相關的技術知識、法律法規、物流配送等相關專業知識。因此,零售商需要建立自己的品控部門,對供應商資質判定、產品檢驗、產品生產工藝及配方、包裝及標簽規範、產品運輸及收貨標準進行控制,從源頭上降低質量事故發生的可能性。這對於已經開始探索自有品牌的零售商來說尤為重要。楊青松透露,在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申請制定超市自制食品國家標準的基礎上,商務部決定委托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起草《超市自有品牌發展經營標準》。據介紹,該標準將引導零售商從產品研發、廠家選擇、商品運輸、銷售等壹系列生產環節入手,確保自有品牌商品的質量。此外,還將對自有品牌商品的監管做出明確規定。“目前我們正在進行前期調研,預計今年年底這個規範會出臺。”楊青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