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左地區河流名稱中“上”字多指靠近源頭的壹側。相反,霞霞指的是靠近河口的區域。在今天虹口的提籃橋壹帶,至今仍有海神廟的地名。宋代發達的經濟催生了酒業的發展。政府在上海浦附近設立酒務征收酒稅,稱之為上海務,壹個上海名由此流傳。
另外,上海的簡稱“胡(Shanghai)”來源於古代當地人創造的壹種名叫胡的捕魚工具,東晉松江入海時稱為胡都(今上海市青浦區東北老青浦鎮西)。《晉書》和都多次提到“滬瀆”。上海的西部曾是楚國公的封地,故名“申”。
擴展數據:
上海事務-
上海最初是壹條河的名字。後來,在這個地區成立了壹個專門管理酒稅的機構——酒務署。因為靠近上海浦,所以叫上海事務。上海吳斌面朝大海,人口眾多,交易繁忙,稅收大量增加。因為酒,上海事務的名聲也漸漸有了像酒壹樣的程度。鴉片戰爭後,上海成為壹個對外貿易港口,突然繁榮起來,甚至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壹。
從壹條小河到壹個收稅的辦公室,再到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壹,這就是上海的經歷。而它的可比兄弟們都下海了,卻走了另壹條路。明初因為吳淞河道已經嚴重淤積,開挖了壹條新河,大致是蘇州河的下遊。
因此,上海浦被放棄了。清末,黃浦江西岸被辟為租界,興建碼頭、船塢、書庫、工廠,上海浦東逐漸淤塞。1922年,霞浦被完全掩埋。原來的海浦變成了街路,也就是現在的海門路。大海消失了。只有壹座破廟——海之廟,記住它的過去。
幸運的是,1990年,經上海市和虹口區宗教事務部門批準,上海市佛教協會對海神廟進行了修建和修復。1992 1.30正式開業,恢復為佛教活動場所。有趣的是,寺內有壹塊碑,碑文是“上海下海寺”。上海和上海並排坐,又坐在壹起。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