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繁榮、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為我們勾畫了壹幅美好的未來農村畫卷。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到“鄉村振興”,引起社會廣泛關註。振興農村,首先要了解農村,了解農村。目前農村的現實是怎樣的?產業扶貧發展如何?農村醫保落實到位了嗎?基層民主是如何落實的?農村男青年娶老婆容易嗎?不深入農村,這些問題不好回答。
-編輯
要說這幾年關裏堡村發生了什麽變化,她認為大米最能體現。她10年前剛到村裏的時候,插秧、拋秧、收割全靠手工,腰全黑了,辛辛苦苦賣壹年米也掙不了多少錢。現在農業生產全機械化了,關裏堡的人開始把大米當品牌賣了。農民解放了雙手,增加了收入。這些都是質變!
她就是沈陽市蘇家屯區官裏堡村第壹書記吳書香。說起當村官的10年,她也有了質的變化,從“那個大學生”變成了當大學生村官的“小吳”。她沒想到,從小沒在農村生活過的她,卻能紮根這麽久。近日,記者采訪了吳書香,聽聽她在官裏堡村的故事。
光講道理是不夠的。我們必須想辦法和農民講道理。
2008年,我從沈陽師範大學畢業,和家人發生了激烈的爭吵。當時學社會學的,對誌願服務充滿向往,最希望去西北當誌願者,看看傳說中的西北有多艱苦。
全家人都打不過我,90多歲的爺爺甚至惡意地說:“妳去,我就跟著去!”還是我媽看出了我的心思,看到“首屆大學生村官選拔”的新聞就立馬給我打電話,“妳要吃苦,妳就去!”至少離家近。“就這樣,我作為遼寧省首批選拔的‘大學生村官’去了官裏堡村,做起了村主任助理。
當時覺得自己是大學生,肯定比農民強。但“大幹壹場”的熱情很快被村裏“敬而遠之”的態度澆滅了。村領導和村民對我都很客氣,但是不給我分配任何工作。那時候我最大的工作就是“看家”。大家都出去辦事了,叫我留在辦公室。
壹開始,我不想閑著。為了證明自己,我還在村民大會上發言,但是無論我在上面怎麽激情澎湃,下面壹點反應都沒有。當我在地裏幹活時,我第壹次把鞋子陷在泥裏。我聽到有人說:“這個大學生下地幹活要跟著壹個鞋匠。”心裏不是滋味。
趕上村裏發的水田補償款,丈量土地。我不是村子裏的人,所以我只要壹碗水就可以了。有幾個人來找我說情,想把繩子松壹點,就為了多拿點賠償。我根本不肯放手,繩子被拉得緊緊的。結果壹個村民當場質問我:“妳這個外地人,想幹什麽?”在村裏,我負責給每家每戶發壹根水泥管,但壹個叔叔堅持要拿兩根。在壹起沒說兩句話,他居然壹巴掌就把我的筆記本打翻在地。
當時村裏的人都在觀察,這個城市的大學生,皮膚嬌嫩的女娃娃,到農村來能幹什麽?我覺得村裏很多東西都不順眼。顯然,這是正確的做法。為什麽不呢?這是不對的,為什麽不馬上改?我壹直覺得我是講道理的,大家都應該認同我。
2009年7月,4名黨員在黨員中投票反對我。
四票反對!哪怕是棄權!我的委屈突然爆發,回到辦公室就哭了。感覺自己也挺好的,也不是找不到工作。關鍵是我壹直想當壹名村官。我怎麽還會為此生氣?剛退出,大家好,我很好,大家好!
當時村主任跟我說了壹句對我觸動很大的話:“我覺得妳堅持原則是對的。關鍵是怎麽做。光講道理是不夠的。在農村,妳得想辦法跟農民講道理。”有壹天妳當家了妳就明白了。"
村官難做,不是在地裏摔跤吃泥巴,而是要讓村民認同。
確認會後,心裏有了變化:如果不繼續幹下去,汙點永遠是汙點。既然妳真的想為村裏效力,為什麽不能讓大家理解呢?
村官難做,不是在地裏摔跤吃泥巴,而是在心裏。經過這次,我把官裏堡村當成了自己的村子,把村裏的工作當成了自己的事業,決定期待很久,磨練自己的心態。
先當村民,再當村官。我開始學習村民的當地方言,幹村民的農活,走田間地頭,學插秧,聊家常,以心換心。接近農民,我發現他們有他們的智慧,我能逐漸理解他們的艱辛。當我放低姿態,不再冒充大學生時,村裏人漸漸把我的名字從“那個大學生”改成了“小吳”。
“小吳來了!”“小吳吃飯了嗎?”我以前沒把這些話放在心上。在意識到這些關心來之不易後,每次聽到都會感到溫暖。
我經歷了農業生產的辛苦,當我看到優質大米被低價收購,磨成帶商標的大米,價格翻倍,我為農民不值。我們是不是也可以碾米,做自己的品牌?
但是我們的大米進入市場後,很快就面臨同質化的問題。於是在2013想到了“水田出租,私人訂制”的訂單模式——客戶以每畝3000元租地,農民提供農資、服務和休閑農業體驗,並保證每年年底每畝生產不少於800斤無農藥殘留的大米,並附有檢測報告。
但這種種植模式也意味著前期較高的投入和未知的市場風險。當時想和其他村合作發展綠色水稻種植創業項目,已經向團委申請了654.38+0.5萬元的創業貸款。出乎意料的是,在資金的使用上出現了分歧:團隊的兩位核心成員因為對農業投資缺乏信心,希望將大部分資金以2美分的利息借給私營部門。
最後,我拒絕了他們的提議。眼看項目的準備工作將為零,壹些農民主動提出承擔綠色種植過程中的高投入和未知市場的高風險。也有村民鼓勵我,“小吳,妳對農業經營還是挺有把握的。綠色種植是壹個方向。妳帶我們去做,這大米肯定能賣個好價錢!”
村裏人的支持給了我很大的動力,於是我調動了身邊親戚朋友的資源,同時自己去沈陽的高檔小區發傳單,想提前爭取更多的訂單,然後得到了生物菌肥的贊助,免費發放給農民。
在生產過程中,農民幾乎無人監管,按照計劃好的種植方式進行田間管理。我記得那時候別家的水稻已經收割了壹個星期了,我們還在清除農藥殘留。中間任何壹個環節沒做好,最後的大米都無法達標。然而,秋天收獲的大米不僅順利送達,還留了下來。我們把大米全部按照每斤4.2元的高價送到廣東壹個訂單。
村裏的楊子愷爺爺不會送快遞,我就幫他送,在我生孩子的前壹天還在幫他收米送貨。楊大爺知道後特意來看我。“小吳,妳要是親生女兒,我們舍不得。”楊大爺還說,當年14畝地,他賺了七八萬。他種了壹輩子地,從來沒有種出這麽好的稻子,賣這麽高的價錢。
突然覺得帶著農民壹起幹,發展村子的目標已經走過了很長的路,現在離我更近了。
壹個人解決不了所有的問題,而是形成壹個致富的格局。
先做我能做而他們不能做的;做之前我做不到的,他們能做的;最後啃最難啃的骨頭,以前我做不到,他們也做不到。在這個過程中,我通過摸索逐漸明確了自己作為村官的定位。
大學生村官和第壹書記該怎麽做?我覺得首先要了解基層工作。我們在基層要做的,壹是服務群眾的最後壹公裏,壹是工作項目的最後壹公裏,把黨和國家的好政策落到實處,真正讓老百姓受益;壹個是服務人心的最後壹公裏,讓普通人從心裏認同和支持* * *產黨。
近年來,國家對農村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農村發展機遇很多。2013年,官裏堡村正好趕上國家對農機補貼的好政策,農機合作社發展很快,不僅滿足了村裏機械化種植的需要,還服務了周邊幾個村,每畝節約成本60元,增產50公斤。那時候我每天宣傳政策,提交材料,爭取優惠補貼,事情做不完。雖然我有機會去沈陽工作,但我更願意留在農村。
農村在發展,我也在不斷反思。比如“水田出租,個人裁縫”的模式後來沒有繼續,可以分析很多原因:前期投入成本高,農民負擔不起;市場資源主要靠我跑,範圍太小無法保證;人工管理使得質量難以控制。這些問題不是我壹個人能解決的,所以現在我會更專註於模型的形成。希望把蘇家屯大米品牌化,這樣不管誰做,農民收入都能穩定保障。
蘇家屯以前叫水鴨屯,有非常好的水稻種植歷史和文化。現在我們煮鴨飯,和小鴨子壹起吃雜草,避免除草或者人工除草。如果能把這種綠色種植的鴨飯和蘇家屯聯系起來,做出“天下第壹”的品牌,以後賣米就不愁了!
據我所知,大學生村官在村裏搞創業致富工程,大家都富起來了,我們基層黨組織才會有凝聚力。這個過程並不比其他工作輕松。需要壹步壹步的努力,壹點壹滴的積累,壹次次的重建信心,壹次次的挑起更重的擔子。但也找到了自己的事業,獲得了村民的情感回饋,在自我的不斷突破和成長中充實了自己的內心。對於我來說,成為壹名大學生村官是非常幸運的!
因此,在各種材料中發現的“寧寶村小吳”的原型是大學生村官吳書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