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高峰。
再來看看汝窯瓷器的身世。
嚴格來說,我們說的汝窯應該叫“汝官窯”
傳說它是在藝術皇帝宋徽宗的命令下創作的。
傳說當大臣讓宋徽宗指出燒什麽釉瓷時,
惠宗皇帝說:
“雨後天是藍的,雲是碎的,所以這顏色會成就未來。”
“雨過天晴”的顏色是什麽意思?
在皇帝的命令下,窯工們絞盡腦汁,終於做出了汝官窯瓷器。
惠宗對此非常滿意。
能讓大藝術家宋徽宗滿意的藝術作品是這樣的。
事實上,在宋徽宗的兄弟宋哲宗時代,汝窯就已經開始燒制了,但大多數精品來自惠宗時代。
自然是官窯,自然是精品。
但精品不代表藝術水平高。
例如,我們都知道“藝術殺手”甘龍。
在乾隆皇帝的命令下,也制作了精美的瓷器。
是什麽樣的?
壹個字:俗
兩個字:太俗
兄弟,能不能好壹點?妳能不能別這麽暴發戶有錢人?
這叫武大郎玩夜貓子,什麽人玩什麽鳥。
當然,除了皇帝的藝術水平不同,
他們出生的環境是造成巨大差異的另壹個原因:
被業內稱為陶瓷“歷史巔峰”的宋代,
它的基礎是:百花齊放。
正如我們在《清明上河圖》系列第四部中提到的,
在宋代,在自由流動和鼓勵商業的環境下,
全民經商的氛圍,帶來了手工業產品的大發展。
陶瓷業也在全國蓬勃發展。
據統計,1949以後,全國各地發掘出古窯址,覆蓋19個省、市、自治區和170個縣。
其中隋7省有10個縣,
50唐縣12省、
宋19省有130個縣,10000多個席位。
10000多個瓷窯遍布全國,
它們分別發展,形成了宋代的七大窯系。
七大窯系各有絕活。
定窯白瓷
窯造黑瓷
鈞窯色釉
磁州窯系釉下彩瓷器
龍泉窯系青瓷
景德鎮窯系青花瓷
耀州窯系雕刻青瓷
每個家庭都擅長贏得遊戲,滿足人們的多樣化需求。
在相互競爭中,制瓷技術水平也水漲船高。
最終形成了汝窯、哥窯、官窯、定窯、鈞窯五大名窯。
其中汝窯和官窯為官窯,其余三個為民窯。
官窯的工匠還是民窯的。
但是元朝以後就不壹樣了,陶瓷技術發展的更高了。但明清民窯逐漸衰落,只有景德鎮禦窯廠的能工巧匠被皇室壟斷,形成了景德鎮官窯壹家獨大的局面。
為了保持官窯的優勢地位,政府還限制了當時民窯對某些原料和釉色的使用。
明清壹系列高精尖瓷器都是景德鎮官窯生產的。高溫琉璃、粉彩、五彩、鬥彩、琺瑯彩制品都出自景德鎮官窯,民窯維持在較低水平,沒有再為民爭光。
明清頂級瓷器只能也必須滿足皇帝個人的惡趣味。
作為汝窯青釉瓷器的巔峰之作,
它的來龍去脈還得從唐朝說起。
就像上壹個青花瓷裏提到的,
最早的高溫硬瓷是唐末中國北方發明的;
姚興白瓷。
當時,它還被稱為姚興白瓷。
這是南方越窯的青瓷,
它被稱為“北白南藍”
越窯青瓷中最精美的是“秘色瓷”
晚唐大詩人陸龜蒙在《秘彩齊悅》中描述了秘瓷
“九秋風露過窯,勝千峰綠彩。”
秘瓷因為沒有流傳下來,是真貨,所以壹直比較混亂。
但在1986年,陜西扶風法門寺地宮發掘過程中,
唐代皇室供奉的原秘彩瓷出土。
於是,神秘的秘瓷再次曝光。
從秘色瓷中,我們已經可以看出宋代名瓷的壹些特點。
壹方面,
它的形狀簡單美觀,
與之前盛唐時期繁復的風格形成鮮明對比。
另壹方面,
它以清澈純凈的單色綠釉色取勝。
不像盛唐時期色彩豐富,紋飾復雜。
秘色瓷的優點被宋龍泉窯繼承和發展,同樣產於浙北。宋龍泉窯的梅花青瓷釉瓷成為後世難以仿制的極品青瓷。
但秘色瓷的釉色是青色和黃色,
正如陸龜蒙在詩中所說的“千峰綠”,
它是綠色的。
五代時,北方耀州窯開始燒制優質青瓷。
打破了唐代北白南綠的格局。
耀州窯燒的除了常見的傳統青瓷,最重要的是先燒最早的天青釉和粉釉。
雖然作為最早的天青釉,耀州窯天青釉的釉色還是綠色的。
離汝窯的純綠松石和天藍色還有壹段距離。
但天青釉的出現是壹個裏程碑。
汝窯的天青釉因為不以繁復的紋飾美化器物,而以琺瑯彩和釉色取勝,所以專註於藝術的巔峰。
從釉色來看,經過北宋100多年的發展,
天青釉最終發展成為北宋末汝窯那樣的純青色。
從光譜上看,天藍色介於藍色和綠色之間。
綠色是充滿靜謐的溫柔色,藍色是帶有神秘感的冷色。
天藍色的藍色既冷,綠色又暖。是壹種中庸、淡雅、和諧的顏色,是最符合視覺審美的顏色。
這是汝窯瓷器達到古瓷巔峰的重要審美因素。
顯然,與五代耀州窯的原始青釉相比,
汝窯瓷器的釉色更接近天色;
釉面也更厚,
像果凍壹樣的厚釉,
使瓷器表面的玉質感更強。
這是汝窯的另壹個特點。
壹般來說,以前瓷器用的高溫釉是石灰釉。
這種瓷器在高溫下流動性很強,所以只在瓷器表面燒成薄薄的壹層。
但燒制後玻璃手感很強,通透性很高。
但是到了宋代,陶瓷工匠發明了石灰堿釉。汝窯瓷器是用石灰堿釉制成的。
與石灰釉相反,石灰堿釉燒成時流動性差,適合將厚釉層層疊燒。
汝窯瓷器的釉層比其前身唐秘色瓷厚近壹倍。
石灰堿釉燒制後,搪瓷變厚,產生渾濁感。有壹種“玉石般”的質感。
而且汝窯的釉層非常均勻規整,即使在唇角處,釉層也能保持同樣的厚度。也保證了“如玉”的質感。
玉石般的質地,
這是汝窯達到古瓷巔峰的又壹重要審美因素。
此外,汝窯瓷器造型大多雍容華貴,簡單樸素,線條優美。
使汝窯瓷器造型典雅大方。
這樣,汝窯瓷器將器形、器色、質感乃至明度都融合得恰到好處,從而達到了工藝美術表現的巔峰。
因為在中國古代的審美標準下,
以汝窯為代表的宋瓷,以瓷器本身的魅力為基礎,體現了典雅與高貴。
明清瓷器,以青花、粉彩等為代表。,以繪畫和裝飾為表現主體,體現華麗和復雜。
他們有兩種不同的審美感受。
不過,雖然各有各的美感,但兩者境界層次不同。
審美上,古代以道家、老子、莊子為主流。
《道德經》說,“五色致盲。”
《莊子》說“使人失性者,有五:其壹,目惑五色,使其不清。”
在老莊的審美觀中,他們摒棄繁復炫目的色彩和紋飾,崇尚“自然”和“樸素”
也經歷了魏晉玄學的洗滌。
讓傳統中國人的美感表現出壹種美的理想,那就是
絕對雕出來的“初出茅廬的芙蓉”是比“錯金”更高的美的境界。
汝窯等宋代名窯瓷器,也不是不註重手工雕刻。
但產品完成後,自然而無人工雕琢感。
它呈現出自然的審美特征。
它是寧靜、優雅、潔凈而神秘的天藍色,
玉石般的質感和簡單樸素的造型
直接將欣賞者帶入
道家的“歸自然”、“無為”、“順應自然”的哲學境界。
“初出芙蓉”的宋瓷自然比“錯金”的明清瓷更重要。
古瓷的美就在這壹點上。
之後,元代是中國審美觀由雅入俗的關鍵轉折點。
袁慶華在藝術上表現出極高的技巧。
但以繪畫裝飾為表現主體,華麗繁復的風格已經預示了明清瓷器風格的走向。
雖然明清瓷器在技術上是上了壹層樓,但藝術審美的巔峰始終停留在宋代的汝窯瓷器上。
隨著北宋的滅亡,作為藝術巔峰的汝窯全軍覆沒。它的存在時間只有幾十年,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是壹瞬間。正因如此,長期以來,連汝窯的位置都成了歷史懸案。直到2000年左右,隨著今天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村汝窯遺址的發掘,這個永恒的謎團才被解開。
從北宋滅亡到今天,千年來流傳於世的汝窯瓷器不到80件(還不包括2000年以來考古發掘發現的10多件),這些瓷器或藏於皇宮,或藏於富家,只留下“汝瓷就算有富家也不如壹件”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