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天福地什麽意思:意思是道教指神仙居住的地方,現泛指名山勝境。
壹、洞天福地包括
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洞天福地多系實指。歷代道士多往其間建宮立觀,精勤修行,留下不少人文景觀、歷史文物和神話傳說。
二、洞天福地的由來
洞天福地是道教仙境的壹部分,多以名山為景,或兼有山水。道教認為此中有神仙主治,乃眾仙所居,道士居此修煉或登山請乞,則可得道成仙。分而言之,“洞天”意謂山中有洞室通達上天,貫通諸山。東晉《道跡經》雲:“五嶽及名山皆有洞室”,所列十大山洞名與十大洞天壹壹對應。
洞天福地的觀念大約形成於東晉以前,編集上清派仙人本業的《道跡經》、《真誥》均已提到有“十大洞天”、“地中洞天三十六所”,《道跡經》還稱引道書《福地誌》和《孔丘福地》。戰國以來盛傳“三神山”說和“昆侖山”說,但三神山是海中仙境,昆侖山則遠在西方。
道教形成以後,隨著道士入山隱居、合藥、修煉求乞成仙,群山壯麗的景色,奇峭的峰巒,幽奧的洞壑,從洞中湧出的溪流,和山中變化的萬千氣象,都足以引起***鳴並激發他們的幻想,加之原有的種種傳說,從而逐漸形成大地名山之間有洞天福地的觀念。
早期道經如《抱樸子內篇》、《真誥》等都講到,欲求神仙,須登山請乞、入山居住或合藥。
按照道教觀點,天、地、水乃至於人皆壹炁所分;仙境也是“結炁所成”,它們相互感通,構成縱橫交織的立體網絡;但因炁質清濁之異,而上下有別。故《天地宮府圖序》稱:“道本虛無,因恍惚而有物;氣元沖始,乘運化而分形。精象玄著,列宮闕於清景;幽質潛凝,開洞府於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