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商標查詢 - 黃家疃的黃璐師範學校

黃家疃的黃璐師範學校

唱鑼招生

黃璐師範學校位於黃璐鎮,從鳥巢市乘公交車到黃璐師範學校需要近壹個小時。如今,很難想象這所解放前的名校是如何在壹個偏遠的鄉村建成的。

上世紀20年代,中國農村衰落,農民貧窮。面對時局,先賢提倡“教育救國”,從小山村走出來的張治中更有體會。他曾經說過,富國必須重視經濟建設,首先要重視教育,尤其是農村教育。65438年至0928年夏秋之交,廣州國民政府改組,軍政司成立。原軍委軍政部主任張治中婉言謝絕了蔣介石要他在軍政部任職的要求,並主動申請“如果回軍校,我願意當上尉”。蔣介石滿足了他的要求,讓他回到中央陸軍軍官學校。

至今,張治中的家鄉流傳著壹首民歌:“洪團、張本耀捐資辦學;老人開心,孩子笑。”民謠起源於1929張治中回鄉辦學。1928年冬,張治中回老家掃墓。看到家鄉的落後和百姓的愚昧,他慷慨解囊,在洪家疃村北創辦了學校(壹中),並在張家窪把張祠堂改建為學校二中。1929年春,開學。為了號召鄉親們送孩子上學,當過國民黨將軍的張治中親自到村裏敲鑼,喊著“農民們,讓妳們的孩子上學吧”。這說明張治中非常重視鄉村教育。在張治中看來,教育是提高農民素養的第壹要務,農村教育的發展急需教師。因此,他決定建立壹所師範學校來培養教師。1931年末,張治中捐資建師範。他繼續把這塊“試驗田”放在家鄉洪家團,那裏的學風已經初具規模,校址就在洪家團清水塘東側的山坡上。據黃璐師範學校校史記載,1933年夏,經省教育廳同意,正式命名為“安徽省李黃路簡易鄉村師範學校”。

新建的黃璐鄉鎮師範學院學制四年,主要為農村小學培養中、低年級教師,面向全省招生。第壹年,鄉鎮教師招收了大約65,438+000名高中和小學畢業生,並將他們組織成兩個簡單教師班。大多數學生來自貧困家庭,年齡普遍較大,其中壹些是教師。

勞動是壹門課程。

黃璐師範大學建校時,名譽校長張治中題寫了“尊勇誠”的校訓,即“尊人,勇義,誠毅”。“這不僅包括學習,還包括做人,不僅包括做人,還包括做事。”張治中創辦黃璐師範學校時說。這意味著學校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全面教育和培養學生,為社會服務。黃璐師範學校早期的教學活動深受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和“社會即學校”的影響。這從當時黃璐師範大學的校歌就可以看出來:

“巢湖之闊,黃山之高,雲霧連綿,波濤洶湧。自然是我的老師,所有人都是同胞。大家教我,我教大家。我願意和大眾壹起進步,好好學習。對勇氣和真誠的尊重,生命的寶藏,將從現在開始建造,從現在開始教育;復興鄉村,復興民族,哪怕是艱難困苦。衣食住行,與民同樂,禮尚往來,保家永遠,中國青年!黃璐男孩!記住,記住!生活的樂趣,和諧與創造!”

為了發展黃璐師範學校,張治中走訪鄉村教師,在梁漱溟的推薦下,聘請楊曉春為校長。楊曉春曾在陶行知創辦的曉莊師範學校任鄉村教育教員,在梁漱溟創辦的山東鄒平鄉村建設研究所任導師。1935二月,楊曉春到黃璐師範學校工作時,教育部巡視員周邦道先生給了鼓勵的話:“過去的小莊,未來的黃璐。”

楊曉春到學校後,張治中經常和他“討論、設計、開發黃山麓”。楊曉春從省內外聘請了壹批有聲望的教師,他們聚集在黃璐的壹個偏遠的村莊洪家疃,黃璐師範學校成為當時著名的農村教育基地和實驗場。

黃璐師範學校的教育頗具創新性和啟發性。例如,黃璐師範學校把勞動作為學校教育的壹個重要方面。筆試結束後,新生還要參加勞動測試,才能決定是否錄取。學校還把勞動納入課程,還有臨時的、突擊的勞動,包括開荒、種地、種樹、挖池塘、搬運等。

再比如,進行社會調查也是當時的普遍活動。學生們分散到附近的農村,利用假期接近農民,進行宣傳,對人口、經濟、文化狀況進行實況調查,撰寫調查報告。

老師比較實際。他們吃飯穿衣,和農村農民壹樣,和老百姓打成壹片。他們通常赤腳穿涼鞋修路,種樹,挖池塘。因此,黃璐師範學校的教育得到了廣泛的贊譽。1935年,時任國民政府教育部督學的周邦道曾寫道:“然而三年,歷史雖短,其實行的方法和事業卻異軍突起,不易見。”安徽省教育廳還將黃璐師範學校的做法推廣到各縣,並規定全省所有師範學校的畢業生都必須參觀黃璐師範學校。

給學校捐書。

1949元旦,黃璐師範學校迎來了這所農村師範學校輝煌的春天。1955年,黃璐師範大學擴招,增設輪訓班,發展為15班,學生762人。省教育廳還撥款建設了16標準教室、理科樓和辦公室,改造了小學和中學附屬教室。

解放後,張治中癡迷於黃璐師範學校。在三年自然災害和嚴重經濟困難時期,1962年,張治中再次慷慨捐助3000元,用於改善學校,改善辦學條件。在那個全民限食壹日三餐的年代,3000元不是個小數,大大改善了學校環境。

1963,黃璐師範大學建校30周年,張治中在京贈送“輝煌教育”錦旗,鼓勵師生繼續努力。張治中經常給學校買書。1964年六壹兒童節前夕,他把1800多本書送給了學校,去世前,他還把自己所有的書都送給了學校。

“我以前在農村辦這個學校,就是為了弘揚農村文化。這個學校和過去相比,和我們國家的壹切壹樣,已經今非昔比,有著不可估量的未來。我只希望它能牢牢地紮根於農村,為我們農村的文化大革命做點貢獻。”1964年,張治中回到家鄉,對黃璐師範大學的師生說,好談的感情可見壹斑。

今天,黃璐師範學校仍然駐紮在農村。張治中將軍的鄉村教育實踐影響了壹代又壹代人,人們不能忘記將軍的殷切期望。1990 10在張治中誕辰100周年之際,來自海內外的300余人在巢湖黃璐師範校區舉行了張治中塑像揭幕儀式,這是張治中親自創建並致力於此的。如今,在陽光的照耀下,張治中的教育實踐像它在農村土地上的雕像壹樣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