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如何造勢
造勢前如何“選料”
造勢前找準所需的題材是至關重要的,找題材就是“選料”,這是造勢工作的核心,就像是玉米棒上的包谷粒,所有與宣傳造勢的有關活動即包谷粒都是要建立在玉米棒這個基礎之上並圍繞其展開的,除了“隨機而動”的突發事件之外,這些題材壹般都是企業經過研究分析後選定的。
1、自己造“料”
放眼內部,挖掘潛力,創造對企業有利的新聞,這種“創作”沒有壹定模式或原則可以遵循,主要是依靠操作者廣博的學識和豐富的想象力,以及敏銳的市場嗅覺,去捕捉突如其來的靈感。例如容聲冰箱進駐人民大會堂和聯合國,香港回歸之日科龍集團向香港大廳敬獻九龍鼎等,又如“降價”是長虹、蘇寧,國美等壹類企業造勢永恒的題材,每次都會引來媒體的熱烈追捧。
2、緊抓新聞事件
對於發生在身邊的各種新聞事件要善於分析和觀察,註意從中找出與企業和產品的結合點,利用其中的商機為企業服務。例如南北朝鮮和談,金大中和金正日碰杯的歷史鏡頭,“邦迪牌”創可貼只簡單用壹句“沒有什麽創傷不能彌合”就暗合這壹新聞。又如沈陽飛龍搶註“偉哥”商標,就像是引爆了壹顆原子彈,媒體迅速跟風狂炒,花了不過萬余元註冊費,但引發的相關報道據統計換算成廣告價格,價值數億元,當時“偉哥”商標的資產評估近8億元。
3、公益事業不能丟
通過投入壹定的時間和金錢來從事壹些公益性的活動,以提高品牌在公眾中的形象。例如,科龍公司大力開展對江西貧困山區的扶貧活動,贊助亞運會、奧運會等。
實用造勢兵器譜
廣告
廣告不是萬能的,沒有廣告想讓自己的產品暢銷恐怕也是萬萬不能的,這個辯證的廣告投放原理告訴我們,廣告的投放並不壹定就會和銷售的增長成正比。壹般來說,企業做廣告都會從自己的產品中或跟外部環境相結合來找賣點,即找出宣傳的主攻方向,壹般有如下幾類:
1、功能性賣點。也就是能夠幹什麽用,有什麽樣的作用,能解決什麽樣的問題或困難。如排出毒素,壹身輕松的排毒養顏膠囊,海爾的“007即時切”功能冰箱,補鈣系列等等。
2、技術性賣點。“喜新厭舊”是消費者的***性,宣傳中要突出使用新技術的訴求點,把新技術能帶來更高層次的時尚和享受的理念傳達給消費者,例如聯通的CDMA網絡,長虹第四代背投彩電等。
3、概念性賣點。壹般都要給消費者塑造壹個高科技產品或從未有過的新感覺、新環境。例如從數字化彩電,健康空調、換氣空調、負離子空調到納米技術,無壹不是用概念訴求。
4、公益性賣點。把企業和企業的產品與公益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搭個“順風車”宣傳自己。例如,“每喝壹瓶農夫山泉,就可以為××捐出壹分錢”,農夫山泉作了兩個版本,從申奧主題到陽光工程的公益廣告,與同類產品的明星策略形成明顯的差異,塑造了壹個關心教育,熱愛體育運動的良好品牌形象和社會形象。
新聞發布會
召開新聞發布會不僅具有更為隆重,更高規格的特點,更重要的是記者可以在會上就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和自認為最佳的角度進行采訪,也可以促使雙方的聯系和合作更加緊密和默契。企業新聞發布會的原因壹般會有以下幾種:新產品開發、企業經營方針的改變、企業首腦或高級管理人員的變更、新工廠的上馬或舊工廠的擴建、企業合並、企業創立周年紀念日、企業的產品獲獎、與企業相關的重大責任事故的發生等。
新聞發布會應選擇合適的日期和地點,避免與壹些社會上重大的活動和紀念日相沖突。記者們的工作都比較繁忙,應在發布會召開前10天左右,向他們進行書面通知,以便於記者調整自己的工作時間,不要使所邀請的記者因公務繁忙而無法脫身,影響發布會的效果。新聞發布會壹般選在上午10點或下午3點為佳,這樣有利於方便記者到會。
每次發布會都應提供新聞通稿和背景介紹,以便記者能在會議涉及的問題之外挖掘新聞事件、擴大報道範圍。新聞通稿壹般由企業的宣傳部門事先撰寫好或發布前邀請媒體的資深記者前往采訪幫助企業完成。
背景材料壹般應包括以下內容:
1、新聞發布會涉及的新聞時間的要點;
2、企業發展簡史;
3、技術手冊——如果發布會的目的在於推介壹種新產品或新機器;
4、發言人個人介紹及照片;
5、其他如通訊卡、名片等供記者、編輯日後加以聯系。
發布時最好提前將這些資料發給參會記者,這意味著當記者壹來簽到時就能拿到,便於了解情況。
新聞發布會對於與眾多媒體有長期合作關系的大企業來說,壹般自己就可以操辦,但對壹些缺乏與媒體密切聯絡的中小企業來說,就需要依靠媒介公關機構來承辦新聞發布會。根據企業發布要求的不同,媒介公關機構將其劃分為若幹類型(該分類摘選自壹家媒介公關機構的業務簡介中,內容僅供參考):
經濟型:邀請10-15家新聞單位,不搞特殊儀式,以見報發稿為目的。
普通型:邀請15-30家新聞單位,三星級以上會議地點,邀請領導、有關客戶出席。
轟動型:邀請50家以上新聞單位。電視、電臺、報紙、INTERNET同時發布。印制專門宣傳品,特殊禮品、禮金發放、宴請新聞記者、有關領導、客戶等,地點選在四星級以上賓館。
新產品推介會
地點選擇在大型商場、專賣店或者購物中心門口,挑選人流比較集中的時間,例如星期天或節假日,搭建舞臺或展臺,結構應便於拆、裝,舉辦活動的前壹天應將其布置完畢。為了使會場氣氛更為熱烈,還應邀請當地的演藝界人士參加,臨場獻藝,以活躍會場,招聚人氣。除了介紹自家的產品如何好之外,別忘提幾個比較簡單的關於產品的問題,讓旁邊的觀眾回答,當然答對的觀眾要給與壹些物質獎勵,最好是企業的產品或宣傳品。如果再能請到公司CEO壹級的老總,就可以搞個簽名售××活動,那場面會更熱鬧,當然消費者不都是沖著簽名去的,而是憑簽名可以得到的優惠。
健康咨詢會
舉辦各種與自己產品功能相關的健康咨詢會,幾乎已經成為了醫藥保健品企業營銷當中的“保留節目”,在公園、廣場、住宅小區、醫院、藥品零售店等場合經常可以看到打著橫幅,擺著條桌,穿著白大褂,戴著聽診器,使用著各種不知名的檢測儀器的專家或醫生在向各種病人做著健康方面的咨詢,但更為有趣的是,有些醫生給很多病人診斷後,往往會得出幾種都涵蓋在所推薦藥品和保健品治療及功效範圍內的病因,當然最佳的治療方法,就是使用他們的產品。誠然,這種推銷“技巧”的意圖會被並不太傻的消費者看得通通透透,自以為聰明的做法其實是愚不可及。當然我們還應該看到這種宣傳造勢的手法對於消費者的滲透功能還是卓有成效的。我們以“匯仁集團”的公關企劃案(部分)來分析其奧妙之處。
大型公關活動“匯仁烏雞 女性‘經、血、氣’全面健康護理中醫現場咨詢會”。
計劃:在全省十個主要銷售城市***舉辦壹千場現場咨詢會。
人員:由中醫協會組織各地資深中醫開展咨詢活動。
內容:有關女性“經、血、氣”的健康問題和匯仁烏雞介紹、推薦。並在咨詢會上進行產品現場銷售。
活動可行性分析:
a、如此大規模的女性健康咨詢會歷史上從未有過,具有很強的新聞性和轟動效應。
b、咨詢會帶有公益活動性質,便於媒體炒作,有利於樹立品牌形象。
c、中醫咨詢具有權威性和可信度,將受到女性的普遍關註和參與。
d、預計有7~8萬人直接參與這次活動,可對這壹人群進行面對面、壹對壹的深入、細致、權威的廣告宣傳,間接影響人數更難以統計。
e、現場銷售產品預計在3~5萬盒,可培養相當數量的初次使用者,其中又將有相當部分成為忠實使用者。
f、對咨詢者進行填表登記,包括姓名、住址、年齡、電話號碼等,積累大量終端客戶資料,以便今後進行定向市場調查和回訪。
g、為廣告宣傳和軟新聞炒作提供了絕佳的發揮余地,可設計系列廣告和報道。
運用這壹活動,預計將會有數萬人直接參與,通過該健康咨詢會和與之相配套的廣告宣傳及新聞炒作,使產品在全省做到家喻戶曉,進壹步提高產品知名度和美譽度。
借助各種展會來宣傳造勢
據統計,為活躍市場應運而生的全國及地方性各種展覽(博覽)會每年多達300多次,例如廣交會、糖酒會、貿易洽談會等會展。展會上參會者雖然絡繹不絕,但在這些創造無限商機的展覽會上,並非每壹個參展企業都能得到滿意的結果。
從歷屆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看,國內外實力雄厚的廠商競相斥資進行廣告宣傳,對經銷商進行公關,利用全國糖酒會各路商家雲集的機會,向經銷商顯示企業實力,建立企業與商家的感情。例如在重要位置如火車站、機場、廣場、會展場館、城市主要幹道等人流集中場所設置廠家的宣傳品,例如,充氣的拱形門、大型商品模型、氣球、彩旗、橫幅、產品招貼、產品宣傳手冊、宣傳單、巨型熱氣球等等,當然沒忘了在酒桌上熱情款待來自五湖四海的經銷商,細心壹點的廠家還會在酒桌上各派壹名自己的企業的員工作為“酒司令”與商家在推杯換盞中“仔細溝通”,因為很多生意都是在酒桌上談成的,開完訂貨會後,再組織各路英雄去附近的旅遊景點逛壹圈,臨別時還要送上壹些企業的產品作為紀念。
研討會
借研討會之名,行商家宣傳廣告之實,把研討會演繹成造勢方法,是企業造勢的壹種最新流行趨勢。由企業贊助邀請行業專家和媒體記者參加,研討題目壹般都與企業的新技術和新產品等有關,會上除了闡述企業和行業的最新發展動態之外,主要是企業趁此機會向媒體和業界人士介紹自己的產品,讓大家有更多的了解,對於參會的專家和媒體記者壹定是要盛情款待,會後當然也要回訪壹下記者,問壹問有關企業的文章發了沒有。
軟文
直接的廣告太硬,媒體上也太多,讓消費者也越來越反感,相比之下軟文的“功效”最好,“隨”報刊潛入消費者的心,“潤”消費者於無形,能讓消費者在不知不覺當中“信以為真”,腦白金何以火遍中國,像龍卷風壹樣從消費者口袋掠走幾十個億,若是要論功行賞的話,“軟文”應當推首功。
起訴
打官司,在現代營銷造勢的理論與實踐中早已不再僅僅是原有意義上的矛盾雙方解決問題的辦法,而被企業賦予了新的功能和使命,那就是造勢。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矛盾的壹方已在媒體上大放厥詞,我們要告他,他們的這種做法損害了我們企業的××權力,給我們造成了××樣的而且是不可挽回的損失,或者稱我們保留提起訴訟的權利,決不會就此了結的,但是當記者去采訪另壹方時,對方卻稱自己壹直沒有收到有關的法律文件,這壹招叫“虛張聲勢”逗記者玩,但是有關的新聞稿子卻早就被“心急”的記者發出去了。即使是矛盾的雙方真要打得妳死我活不肯罷手的話,又為媒體提供了壹個極好的題材,隨著訴訟過程的跌宕起伏,媒體會不吝筆墨地為雙方大肆渲染,這時企業就要學會運用媒體的“熱情”為己所用,不斷去制造、挖掘新聞和有關花絮,讓記者有“料”可曝,因為這是不用花錢就可以拿到好版面的好機會。
實戰造勢兵法
宣傳造勢,從招聘廣告開始
見過在兩個月內壹次招聘5000名軟件人才的企業嗎?就壹次招聘的人數和質量而言,簡直可以申請吉尼斯世界紀錄了,半個版的版面在各大報紙廣做宣傳,而這家企業現有員工總數不過6000人,也就是說,如果這招聘人才的數量沒有水分,而且招聘工作是圓滿成功的話,這批龐大的新員工隊伍屆時將占到這家大型軟件企業員工總數的45.5%,這是壹個有違企業管理常識的數字,是這家企業果真急需這5000名技術人員做研發,還是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有問題,恐怕這兩個答案都是否定的,再從招聘廣告的版面作壹些分析,上面羅列了該集團在全國各地的24家軟件園的名稱和地點,以及各地的招聘職位和人數,並有報名網址,登陸時發覺不能順利直接進入該公司網站,而需要從該集團控股的炎黃在線網站繞道而行,又為該網站增加了壹次流量。這是壹石二鳥的招式,既在軟件技術人才的圈子裏引起發了壹次不小震動,招到了實際只需要的部分人才,又在IT行業大造了壹次聲勢,顯示了自己的實力,贏得了大家的關註,在這個過程中企業被更多的人認識和了解,而運用此技法的就是托普集團。
也可以從壹條“廣告詞”開始
企業的造勢活動,不能光從“大”處著眼,更應該從企業身邊壹點壹滴的小事做起。經常在報紙上可以看到某企業“重金”公開向社會征集廣告詞和對聯的策劃便是其法之壹,如果想熱鬧壹點就邀請當地的“名人名家”做評委以壯聲威,如果想嚴肅壹點,可以請當地公證機關來搞個公證,獲獎作品的著作權歸本公司所有。臨了要記著在廣告的末尾處註明,本活動最終解釋權歸××公司所有的聲明,但據法律專家講這東西並沒有法律依據,但是對於不太懂法的消費者,可以把這當作解決投訴的擋箭牌。
“名人”炒作方略:
把各種各樣的“名人”作為太陽,借他們的光發亮。
1.請個學術界“名人”
利用該“名人”的聲望和聚集眼球的能力,作為光環罩在企業的頭上,為自己的企業做宣傳已經是造勢當中的常規手段,例如請個名人當顧問,更形象壹點不如說是個點綴門頭的招牌,該名人壹般是本行業或本領域絕對專家級的領頭人物,甚至在國際上都很有威望,該類人物壹般只出現在企業簡介手冊的扉頁上並配有大幅的照片,這樣不論是聽起來,看起來,還是“吹”起來,都可以為企業壯壯威風,長長誌氣,向別人證明自己的實力。
2.找個商界“名家”
名人公司的主打產品PDA,其定位的主要消費群體之壹就是公務繁忙的商業人士,其最好的傑出代表,莫過於商界名家,於是乎名人公司將自己的PDA和商業成功人士綁在了壹起,在《銷售與市場》雜誌等媒體上,推出不同商界名人,當然沒忘了告訴讀者他們用的是名人公司的哪壹款產品。
3.用個演藝界明星
用個演藝界明星,當形象代言人或形象大使,誰最紅就用誰。就看聯想吧,從謝霆鋒到章子怡,最近不是F4火遍亞洲嗎,那就立即簽約,緊隨其後西門子和百事可樂也跟著搶過來!可見英雄所見略同。也可以請名人來當副縣長之類,以帶動發展地方經濟,牛群在蒙城當地政府的精心策劃和力邀之下,走“牛”上任,光是牛群當縣長的合法性,就讓中了圈套的媒體狂炒了壹陣子,蒙城縣借著以“牛”銷“牛”策劃,壹下就讓大家意識到了它的存在。
當然炒作“名人”或將“名人”請來為自己的企業做形象代言人,也是要考慮與之相關的支付成本和風險,類似於米盧這樣身價暴漲、暴跌,風險系數比較大的“名人”,商家還是要取其精華避其風險,以免得不償失,雖然世界杯後請米盧作代言的金六福、金正、奧克斯、怡冠4個品牌的廠家都聲稱中國隊的三連敗,沒有給自己的產品銷量帶來負面的影響,但是中國隊兵敗光州之後,在深圳印著米盧頭像的燈箱被球迷砸了,還有奧克斯空調的廣告燈箱也被砸了。米盧的商業價值也隨著中國隊的壹敗再敗,而壹減再減,最終會隨時間的流逝而歸於平靜,計劃中的“米盧”品牌服裝等等商業項目,也只有等他“風雲再起”時了。
雙簧造勢:炒翻天
企業在宣傳造勢中,要是壹個人唱“獨角戲”,不免顯得“孤掌難鳴”了,哪兒有“壹唱壹和”的對手戲熱鬧,首先可以吸引媒體的關註和大量報道,在消費者當中造出聲勢,進而吸引更多的消費者的購買,此招不用大量花錢做廣告就能提高銷量,回頭看歷次的家電價格大戰的廠商之間總有“貌離神合”的雙簧戲的影子。壹般先是由經銷商“自彈自唱”地拿出壹兩個品牌的壹兩個型號的家電產品降價銷售,先引發消費市場的壹輪小規模哄搶。然後廠家矢口否認並口誅筆伐,對商家擅自變動價格橫加指責,甚至以斷絕貨源相威脅,目的是進壹步引起消費者和媒介的關註,從而制造更大的炒作風潮。接著,商家再拋出五六個品牌的降價彩電,營造出壹波又壹波搶購風潮。待消費者的興趣完全被調動起來後,彩電巨頭們才宣布全面降價,造成市場的新壹輪搶購浪潮。其實,也正是在這個時候,彩電價格戰的主角才由經銷商轉變成生產商,戲散場後關起門來壹算帳,結果是廠商雙方都賺得盆滿缽滿,皆大歡喜。
螞蟻鬥大象:向同業巨頭叫板
這招叫站在巨人的肩上,明知自己勢單力孤,但還是要向同行業的巨頭挑戰,其目的是借叫板之機為自己揚名,實力懸殊、膽量很足這是絕好的新聞點。例如1994年底,“榮華雞”作為上海的壹個快餐品牌,闖入北京,進京伊始,立即宣稱要與“肯德基”決壹雌雄。與此如出壹轍的是,“紅高粱”只是換了壹個挑戰對手,1995年在鄭州開業後,輝煌時也向“麥當勞”叫板,然而這兩家都好景不長,得了壹時之名,卻沒得長久之利。
挑起爭論性話題:自己炒自己
無風不起浪,想要造勢,就要興風作浪,通過“興風”才能凸現自己“作浪”的能力,也才能凝聚各方的註意力,使自己成為焦點企業和知名產品。
農夫山泉為使自己實現產品由純凈水向天然水順利轉型而設此“計”,此計的運作方式為運用攻擊性手段,針對壹個爭議已久的問題,窮追猛打,達到吸引“眼球”或轉移“眼球”的目的。2000年5月,養生堂挑起了壹場關於純凈水是否有益健康的口水戰,他們攻擊性的市場策略幾乎遭到全國瓶裝水企業的集體圍攻,新聞媒體更是大肆渲染,給出“驚喜”的版面和時間關註這場戰事,這也正中了“農夫”的下懷。
壹拍成名:拍賣造勢
大型的拍賣會是媒體關註的重點之壹,也是壹些企業“壹拍成名”的地方,因為在這裏經常會殺出某些壹鳴驚人的黑馬,令媒體熱炒不已,尤其是央視本身作為中國最大的電視媒體,其廣告競標會也就格外引人註目,1995年11月,秦池第壹次招標,標的是1996年全年央視廣告黃金時段。初出茅廬的秦池拋出6666萬,高出第二名孔府宴酒近壹倍。11月8日秦池競標成功,從11月9日開始,通過媒體向全國傳播,隨後的產品訂單紛至沓來。據統計,11月9日到同年12月31日,在短短1個月零20幾天的時間裏,秦池酒廠獲得的訂單高於以往全年的訂單。而這壹切都是在秦池中標的廣告尚未開播前完成的,可以說這完全是拍賣造勢的效果。
借競爭對手之危進行炒作
借競爭對手“危難之時”顯身手,進行造勢可以說是為自己揚名的好機會,但也能表現出壹個企業的品格。
從反面炒作
2001年11月13日,廣東萬家樂股份有限公司(0533)發表涉訟公告稱,法院判定的公司原大股東廣東新力集團公司擔保500萬美元和6600萬元負連帶擔保責任的案件已進入強制執行階段,萬家樂部分資產包括商標已被凍結,如擔保債務未能及時處理,公司有被查封和資產存在被處理的風險。同在廣東的另外兩家同行聞風而動借事炒作,分別於11月16日和28日,廣東中山長青集團公司和順德萬和集團公司分別召開新聞發布會,聲稱要購買萬家樂商標和股權,出價分別是1億元和幾億元。兩家企業都趁機偷換了概念,把萬家樂商標暫時被凍結演繹成萬家樂商標遭拍賣。兩家企業又都開了壹個收購時間表,壹個說萬家樂商標的“大限”是11月底,另壹個稱吞並萬家樂“最快到年底,合並事宜將全部完成”。最後終於露出了本來面目—“自吹自擂”,長青公司自稱是行業“出口冠軍”、“亞洲第壹”、“年產值5億元”;萬和公司自稱是2000年燃氣具行業惟壹的“全國質量管理先進企業”,僅旗下的投資公司“就有幾億元的現金在流動”,所以收購萬家樂“根本不用貸款”。其實萬家樂發布公告,並不證明其已經淪落,作為燃氣具行業的老大,無論是長青還是萬和就實力而言均不及萬家樂,但兩家趁火打劫炒作的真實用心可見壹二。
從正面炒
當年亞細亞中原商戰也有“雪中送炭”從正面炒作的經典壹筆,時值亞細亞的競爭對手之壹華聯發生火災,造成了壹定的損失以致閉門歇業,這時亞細亞沒有幸災樂禍,而是送去了慰問品,壹時傳為商界美談,雖然也是在做“秀”,但炒得很有人情味。
面對不成熟的市場如何造勢
當壹個企業面對壹個不夠成熟的市場時,如何去為產品造勢,是坐等市場這棵桃子自然成熟了再去摘,還是早早地就站出來花時間花精力像壹個園丁壹樣去培育市場,可能各行各業所處的環境不同,其做法也不盡相同。從過往的案例看,VCD行業的“先驅”萬燕是起到了培育市場的作用,但卻沒有同行業的成熟壹道成長起來,“中國互聯網之父”瀛海威是很辛苦地當了園丁,但當IT行業壯大後自己卻已垂死,唯壹勝利的就是格蘭仕了,早在1995年,格蘭仕就認識到:在當時全國只有幾十萬臺容量的狹窄市場上,企業要想有所作為,就必須進行大規模的消費引導,迅速擴充市場容量,其具體措施有:
1、分析市場,分析消費者的消費習慣
中國的消費者是先入為主的,當多數中國老百姓還不知道微波爐為何物時,誰能在第壹時間讓他們接受,誰就是贏家。
2、制定進攻策略:與媒體合作,廣作宣傳
格蘭仕發動了壹場規模浩大的微波爐“啟蒙運動”:聯絡全國150家新聞媒體,以合辦欄目的方式,做豆腐塊大小的知識窗,系統介紹微波爐的好處、選購、使用、菜譜、保養方法等。新聞媒體的大規模普及教育,迅速產生連鎖反應,有關微波爐的文章鋪天蓋地。
3、教育消費者,當個啟蒙老師
格蘭仕組織國內專家編寫微波爐系列叢書,免費贈送100多萬冊;精心制作數百萬張微波爐知識光碟免費送出,使微波爐概念得以迅速普及,格蘭仕品牌也隨之叫響全國。
實戰案例壹則
從“黑色謠言”看格蘭仕與“國外殺手”的媒體策略
2年從4月份開始,壹篇題為《莫忽視微波爐的危害》的小文章(約500字)在全國各地數百家媒體上亮相,文章宣稱“使用微波爐對人體有很大危害、微波爐烹飪破壞食品營養”,因此引起各地消費者的恐慌和整個微波爐行業銷量的大幅下滑:今年5月、6月份的總體銷量比上年同期下滑了近40%。微波爐行業的老大格蘭仕自然成了該行業的最大的受害者,並將此事稱作微波爐行業的9.11事件。
格蘭仕對該事件源起的分析,該事件就是國外,更準確地說是美國壹家曾經在中國市場上輝煌過,最後又敗走的競爭對手為了卷土重來精心策劃的壹個“商業陰謀”:先通過媒體發布有關微波爐對人體的有害論,在消費者當中制造“微波爐恐懼癥”,使其充分傳播,從4月開始,在全國眾多媒體特別是省會壹級城市和地級城市的媒體隆重登場,加上各網站轉載,據不完全統計,***有530篇之多。從發布時間看,從4月開始,5月加速,7月已入高潮,並呈蔓延之勢;從傳播地區看,大都集中在微波爐市場占有率極高的省會城市和二、三級市場;從傳播方式看,充分利用了媒體與網絡的互動性、隱藏性、速效性,謠言像滾雪球壹樣越滾越大,最後,微波漣漪終成驚濤駭浪,導致整個行業發生雪崩,就在此當口,這家美國企業推出所謂第五代微波爐新品自稱是能夠克服微波爐該種弊端的產品,至此其背後隱藏的真相就大白於天下,這篇未提壹字“格蘭仕”的短文若是對手所為,則完全為其新產品充當了“開路先鋒”的角色。
面對“國外殺手”的軟攻擊,給格蘭仕造成的硬傷,格蘭仕也充分利用媒體進行了反擊:其壹,2002年7月9日格蘭仕“進京叫屈”,由著名職業經理人、格蘭仕集團總經理助理趙強擔綱在京向媒體“喊冤”,揭露國外競爭對手的險惡用心,昭之於世人。其二,在京召開大規模“辟謠會”,格蘭仕邀請國家工商局、國家技監局、中國家電協會、中國消協、中國名牌推進委員會以及中國預防醫學會的領導和專家召開“辟謠會”,對事實進行澄清。其三,媒體組合拳,從格蘭仕的接招套路可以清晰地看出,媒體不但是格蘭仕降價宣傳的工具,而且再壹次成為了格蘭仕洗刷自己“不白之冤”和反擊對方的有力武器,用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其四,在自己的網站建立專題欄目,對事件進行澄清和宣傳,收集各媒體的相關報道和企業反不正當競爭的“維權”歷程和決心。其五,借媒體給對手施壓,據7月17日《每日新報》報道,格蘭仕有關人士稱,經過相關部門的合作,調查出上述謠言文章正是某跨國公司操縱。格蘭仕已對相關企業發出律師函,不排除訴諸法律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