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資產流失以多種形式和渠道同時發生。主要形式有:
股份制改革和拍賣過程中的國有資產流失;虛假破產和真實逃廢債務形成的國有資產流失;在產權交易過程中,評估機構惡意低估國有資產價值;虛假合資套取資金;決策失誤,造成巨額損失和國有資產流失的;以及國家工作人員借關、停、並、轉、承包、出租、兼並、出售企業之機,利用職權實施腐敗犯罪。
擴展數據:
原因
由於決策失誤,國有資產流失是常有的事。原因如下:壹是“地域利益”作祟,盲目引進,重復建設。據相關數據顯示,決策失誤造成的投資損失高達數千億。
中國幾乎每個省份都有彩電生產線,然而,彩電生產線的利用率只有45%;各地區為了振興地方經濟,盲目引進冰箱、洗衣機生產線,不註重實效。但由於市場、產品本身質量等因素,不得不陸續停產。目前他們的生產線利用率只有40%。
由於市場的暫時過熱和“區域利益”的驅動,促使地方政府、部門領導和企業經營者逐利,最終導致決策失誤。第二,決策不民主,集權。為了使企業能夠在更加寬松的環境中發展,上世紀80年代末,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政企分開。
政企分開後,企業擺脫了很多婆婆的幹預,發展很快。但同時也暴露了壹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法人代表說了算,就是壹個頭,壹個思想,壹支筆,壹張嘴。
某電視機廠是中國最早的電視機生產廠家之壹。在1988至1990期間,廠長作出了投資6000萬元與日本某公司合資建設空調廠的決定,與外方的利潤分成是反向的。
然後又投資3000萬引進國外平旁路輸出變壓器生產線,因選型不當無法使用,成了壹堆貴鐵;後來又投資65438+億從美國引進紙箱生產線。因為產品沒有市場,設備至今沒有啟動。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國有資產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