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微甘於經絡,微涼,歸肺胃經。
功能主治:清熱生津、除煩止嘔、解除肉毒中毒、便秘、痛風、清肺止渴、利尿通淋。
用法用量:20-30g;外用適量,水煎30分鐘後用清水洗凈。
基本概況柴葉就是柴葉。柴火生長在灌溉溝渠旁的高草中,水生或多年潮濕,河岸和沼澤等。柴花、葉、根、莖、筍都可以入藥。
形態特征柴的葉上有毛或細毛。葉舌有毛,葉長線形或長披針形,排成兩排。葉長1.5-45厘米,寬1-3.5厘米。
原產地分布薪柴生長在沼澤、河岸和河流、小溪附近的水域,常形成薪柴塘。
基本用途用柴葉泡茶的習俗在中國由來已久。用新鮮柴葉制成的柴火茶,有壹種獨特的水生植物的清香,柔和儒雅。相傳明朝時,中國用柴葉泡茶飲用。
經濟價值《本草綱目》說柴葉“治霍亂吐癰”;《本草綱目》記載可以“解各種肉毒中毒”。柴火的莖和根是中醫治療溫病最重要的藥物,能清熱生津,除煩止嘔,在古代醫書中有詳細記載。柴葉茶富含黃酮類化合物,是壹種天然抗氧化劑,具有降血壓、降血糖、抗癌的作用。經典《道源》記載有“焚藏,治血”之功;除柴葉外,用蔥椒湯洗凈敷之,可治頭發、背部潰爛。柴花止血解毒,治鼻衄,血崩,吐瀉。《本草》記載它“煮濃汁衣,主毒魚蟹。”它不僅是菜肴中的好水晶,還能治口渴和淋病。《王久要解》說它能“清肺止渴,利尿通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