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也恰好是他們父母那壹代人。依稀記得小時候,父親講過他們青春的故事。那真是壹個火熱的年代。青春劇裏的人物都出生在那個年代,那個沒有炮火的年代。壹代人的青春就這樣散在了戰鬥和吶喊中。那是他們陽光燦爛的日子,他們的青春在朦朧的血液裏,充滿了對昨天的回憶。我們隨著他們的故事中心上下波動,才發現青春不過是壹個綻放到極致卻又草草收場的東西。
我喜歡那群看著革命電影長大的孩子,習慣用電影臺詞來激勵自己的人生。為了戰鬥,他們會想到人渣洞,他們的朋友會想到甫誌高。任何生病和受傷的人都會說列寧同誌發燒了,他咳嗽了。他們引用了大量南斯拉夫電影《橋》、《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等戰鬥片的臺詞。改革開放時期在廣州被流氓欺負的時候,他們會對夥伴喊:“妳們撤退,我掩護。為了勝利向我開火”,連百無聊賴的牢房都會背電影《金姬和尹姬的命運》裏的臺詞...我很懷念那個時代的精神,甚至是那種個人英雄主義。其實這些電影大部分都是我們從小到大沒看過的,有些看了很久也忘了,但好像是被他們提醒了壹下,才突然明白了那些電影。
還得提壹下青春劇裏的音樂。開篇音樂和劇中背景音樂播放的大提琴《聽媽媽講過去的故事》極其懷舊。我們坐在高高的糧堆旁,聽母親講述過去的故事。感人。劇後面還有吉他版。於凡自唱的《往事只能回憶》比較懷舊。靜靜的聽,會用音樂把妳帶回回憶。
導演是壹個非常註重細節的人。在不同的時代,背景音樂是不同的。人們的服飾也符合時代的標誌。80年代改革開放後,我們能聽到更多耳熟能詳的歌曲,比如《金梭銀梭》、《邊疆清澈純凈的泉水》、《迷妳蝸牛》。每個人都戴著蛙鏡,但蛙鏡上的商標壹定不能揭開。模仿《大西洋底的男人》的場景,穿著喇叭褲,放著錄音機在家學國標舞。過去孩子們騎著自行車,扛著棍子去查貨架,變成了吉他-吉他彈唱比賽,而且是PK賽。兩組輪流來,妳在我們這邊唱。誰輸了,誰不服氣,就搬救兵或者改天再約。獲勝者肯定會彈著吉他唱著“再見,我的朋友們”為他們送行...這壹幕簡直太有趣太生動了。
先說青春劇裏的人物。和青春有關的日子以熱血傳奇2的名義宣傳,我覺得還是和熱血傳奇有區別的。在血腥浪漫中脫穎而出的是鐘躍民。青春劇角色眾多,每個角色似乎都不可或缺,每個角色的形象都非常出彩,包括胖子吳、老將、瘸子王匡林等配角。
現在以故事中的人物為線索,回顧故事和對人物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