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朔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桂林市南部。位於東經110 13′~ 110 40′,北緯24° 38′—25° 04′之間,東接恭城縣、平樂縣,南接荔浦縣,西接永福縣。總面積1428.38平方公裏。2003年底,有299434人,其中壯族、瑤族、回族等少數民族37760人。縣城陽朔鎮。轄陽朔、白沙、福利、興平、葡萄、高田等6個鎮,金寶、普益、楊堤等3個鄉,110個行政村。
陽朔縣始建於三國吳甘露元年(265)。在今天的陽朔,上安郡和西平郡位於荊州的石安郡,這是陽朔建郡的開始。
隋朝十年(590),縣衙由陽朔遷至陽朔鎮。唐武德四年(621),陽朔縣加義縣,治縣在白沙鎮九賢村北側。與陽朔縣同屬貴州管轄。貞觀元年(627年),撤銷歸義縣,並入陽朔縣。是嶺南西路貴州轄區。
五代十國的陽朔,被楚、南漢統治,屬貴州管轄。北宋大觀元年(1107),改為靖江府,陽朔歸靖江府管轄。元十五年(1278),靖江府改為靖江路,陽朔屬靖江路。明洪武初年,靖江路改為桂林府,陽朔屬桂林府。清代陽朔仍屬廣西桂林。
民國二年(1913),廢府修路。陽朔屬漓江路,次年6月改為桂林路。民國十九年(1930),桂林路廢棄,陽朔屬桂林市民團區。民國二十三年(1934),三月改為桂林行政監察區。民國二十九年(1940)四月改為第壹行政監察區。民國三十壹年(1942),三月屬直隸省政府。民國三十三年(1944)五月改為第八行政監察區。民國三十八年(1949)七月改為第十四行政監察區。1949 165438+10月25日陽朔解放。建國後仍稱陽朔縣,屬桂林地區。1968年4月更名為桂林地區。1981 7月1陽朔經國務院批準劃歸桂林管轄。1978國務院批準陽朔對外開放。
陽朔東北部和西部地勢較高,被中山和低山占據。有黃壤、黃紅壤、紅壤、紫色土,是我縣主要的森林產區。其中東北部地勢較高,最高峰松坪龍海拔1701米;西部第二高峰是木婉嶺,海拔1394米。落基山脈星羅棋布,約56%為喀斯特地貌,地面上拔地而起無數奇峰,遍布河岸。尤其是漓江兩岸,山青水秀,洞奇巖美。清澈見底的漓江蜿蜒在群山之間,江河流入峽谷。山水相映,千姿百態,構成了壹道美麗的風景。被譽為“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堪稱桂林”,它已成為祖國秀美河山的壹顆明珠,吸引了眾多中外遊客。境內中部、東部和南部地勢平坦,水資源良好,是我縣最重要的產糧區。縣城中部有壹片方圓150平方公裏的丘陵地帶,坡度平緩,土層深厚,含鉀量高,是我縣四大名優金桔的主產區。
陽朔是中國著名的旅遊縣。歷史悠久,人類定居歷史超過5000年。隋開帝十年(公元590年)建縣,城史1410多年。陽朔位於廣西東北部,桂林南部,屬於亞熱帶季風區,年平均氣溫19攝氏度。全縣總面積1428.38平方公裏,轄6鎮3鄉。全縣人口30萬,其中漢族占87%,還有壯、瑤、回、侗、苗等其他11少數民族。1987經國務院批準對外開放。1982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首批風景名勝區。
四大景觀特色,青山、秀水、奇洞、美石,造就了陽朔人間仙境,神的特殊恩賜賦予了陽朔靈山秀水。全縣有奇峰20000多座,河流17條,風景名勝8處,自然景點和人文景觀250多處。迄今為止,已有150多個國家、300多位總統、總理、總理、部長訪問過陽朔。
——世界上最典型的喀斯特峰林地貌在陽朔;
——美麗的漓江,有陽朔山水之精華;
——中國駐聯合國總部大使館懸掛的唯壹壹幅代表中國自然景觀的畫是陽朔風光的“黃布倒影”;
-中國人民銀行1999發行的20元人民幣背景圖案為陽朔興平風光;
-1960年,在東南亞引起轟動的電影《劉姐姐》在風景如畫的陽朔拍攝成功;
——2006 54 38+0,榮獲廣西首批優秀旅遊縣;
——2003年,張藝謀執導的全球最大景觀演出《印象?劉三姐再次在陽朔成功,項目獲得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和第三屆中國十佳表演獎。
——2004年,世界旅遊組織的定位:陽朔——休閑度假目的地;
——被譽為“中國地球村”的陽朔西街,中西文化和諧交融,充滿鄉土氣息和異域風情。西街的獨特魅力已成為陽朔旅遊的鮮明標誌和中國旅遊的著名商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