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摘自店面裏的介紹:
此湯源於壹九二零年左右,湯的料理人名為:王柴氏,穆斯林,家中祖傳醬牛肉,王柴氏年輕時,每次在家中醬牛肉時,都香醇四溢,周圍鄰裏都聞得到香味,此湯距今已有七十幾年的歷史。
自清真風味齋餐館開張以來,王柴氏之子王林,努力恢復,總結祖傳醬肉方法,經過兩年多對湯的不斷調理,依照祖傳配方,精心對用料的選擇,基本上恢復了柴氏醬牛肉原有風味,香味誘人,使人吃後流連忘返。
柴氏小碗肉更具有特色,肥而不膩,瘦而不柴,味道香醇,口感香滑,聞著香,吃著更香,使人有回味不斷的感覺。
早就聽聞無數人提到“甘家口的牛肉面”有多麽好吃,據說從門口走過的時候多數人都忍不住進去吃壹碗。網上流行的“北京美食地圖”中這樣寫道:甘家口路口向西100米路北柴氏牛肉面,由回民柴老爺子壹手調味的牛肉面湯是京城壹絕———到底是怎麽個“絕”法?讓我們壹起前往.
菜單只有4樣牛肉“主打”
壹張薄薄的壓膜紙上寫著:醬牛肉(25元/斤),小碗肉(5元/碗),牛肉湯面(4元/ 4兩、5元/5兩),牛肉土豆粉條(10元/砂鍋)
在壹個香港的網站查到“柴氏牛肉面”的確切地址,與美食地圖裏的地址不太壹樣,說是甘家口大廈南側胡同往西走。可走多遠卻沒有交待
過了壹家又壹家飯館,可這“柴氏”的招牌卻壹直沒有出現。向西了何止壹百米,兩三百米都不止。還過壹個岔路口了。
在即將絕望的時候、準備問人的時候,馬路的南邊(也就是海澱衛生局的對面),就赫然出現了壹個大招牌,上面用回族文字及漢字寫著“柴氏風味齋”———這個地點和名字,才是所謂“甘家口牛肉面”的正解。壹進店門,牛肉特有的味道撲面而來。
寬敞的大廳裏壹水兒的四人座黑色小方桌,整整齊齊地碼著,有點教室的感覺
從東門進去,壹路往西走,每位客人的面前都擺著壹碗面,無壹例外。
這裏還有30多種小菜,除了五香牛腱和肉串外,都是蔬菜,看起來就很健康。
傳說中的牛肉湯面4兩起賣
這4兩全是湯面,想吃牛肉,就得單要壹個“小碗肉”。雖然這裏小碗肉的規矩是“不冒尖的壹平碗”,但4兩面再加這壹小碗肉,想想就開始有點飽了
所幸攝影師及時趕到,有這個“嗜牛狂”在,遂極輕松自如地又加了壹斤醬牛肉,幾個爽口小菜。
等面的時候,記者參觀了壹下店堂。開放式的廚房裏有幾個精幹的小夥子,切肉的切肉,煮面的煮面,壹切進行得有條不紊。在最東邊的廚房隔間裏,也就是外賣的窗口,有壹口兩人合抱的大鍋子,裏面正咕嘟咕嘟地冒著熱氣,壹個小夥子正用筷子往裏戳———不用說,鍋裏燉的,就是香噴噴的柴氏牛肉。
大堂裏掛著許多照片,照片上柴老太太的兒子王林長得很像“007”的扮演者肖恩康納利在《絕世神偷》裏的扮相,很帥的老爺子。還有就是最早的小店環境———“甘家口牛肉面”的名聲就是從那個又小又破的店裏遠揚的。
小店的位置在現在店內包間的位置,那時候還沒有修路,大堂還是壹條小路。“柴氏”也還沒有申請專利及註冊商標,小店的名字是“風味齋便餐館”,從1988年開業直到1996年,小店都只有16平米,只能放4張桌子。 牛肉“瘦而不柴、肥而不膩” 和著面條使勁兒地嚼,使面條與牛肉、圓白菜絲充分混合,幾種香味及不同的口感令人感動。
牛肉湯面加小碗牛肉上桌,壹股濃濃的肉香將人體壹切的感觀系統都調動起來。0FCNraM1lU
將平平壹小碗的牛肉倒入湯面裏,拌不拌都可以,壹筷子面挾帶著牛肉壹並送入口中———香啊! 吃得正起勁,醬牛肉繼而又上桌,那些“筋頭巴腦”的腱子肉真真是香滑無比。 特別值得壹提的是這裏的辣椒油,實在太香了。還沒等服務員走近,那辣椒油的香味便絲絲穿入鼻腔,將人的魂魄立即勾走。蘸著辣椒油吃醬牛肉,連神仙都不願當了。 牛肉燉制時間整整4個小時
武火燒開文火燉,什麽時候加火什麽時候滅火,都必須時間精準。燉制時間壹分鐘都不能差。 這次采訪的對象,除了店經理閃寶安外,還有王林的夫人,現年71歲的拜桂蘭。
拜桂蘭說話聲音宏亮、氣勢威嚴、鏗鏘有力,喜歡用反問句,偶爾帶些手勢。她為我們解開了“柴氏”牛肉面的好吃秘訣。 第壹是選料。選料壹定要精,必須用大廠的甲級肉。
第二是火候。牛肉燉制時間要整整4個小時。
第三是湯料。牛肉的精華全在湯裏,由純牛肉熬制的老湯直接澆面,奇鮮無比。
■數字柴氏 每日賣出牛肉:580斤(標準的斤數)
每日賣出小碗牛肉:1000碗左右 賣出牛肉最多的時候:接近700斤
■柴氏軼事
牛肉湯裏賣的什麽“藥”? 現在“柴氏風味齋”的牛肉湯,已經有七十幾年的歷史了。柴老太太的老爺子姓王,兩口子都是穆斯林,在王柴氏年青的時候就以“祖傳醬牛肉”為生,那時候是1920年左右。
拜桂蘭的燒餅也是壹絕
幾十年的時間,其間經歷了無數事件,有壹段時間日子過得困難,沒多少機會醬肉,便把裝老湯的壇子燒開,加多多的鹽,再密封好,放入地窖中。 如果逢上吃肉,便將湯取出,肉燉好後,由王林親自把關,將湯盡數舀出,才準家人動那些肉。
最早甘家口小區這壹片就只有“風味齋”壹家館子,除了牛肉面,還賣燒餅夾肉和涮肉。王林的妻子拜桂蘭烤的燒餅是壹絕,外焦裏軟,好吃得不得了。現在由於沒地方,就把燒餅夾肉的項目給取消了,但吃了十幾年的老食客都會饞,經常建議重拾燒餅項目。
1988年“風味齋”開張的時候,店裏只能擺4張桌子,其余的盡數擺在馬路牙子上———58張桌子!而中午12點的時候,這62張桌子是全滿。後來的人只能站在馬路牙子上的桌子邊上等位。 1996年,由於道路改建,“風味齋”搬到了旁邊的甘家口中學旁邊,店擴大到100平米左右,仍然打的是“馬路牙子戰術”。 當時那個浩浩蕩蕩,真叫“盛況空前”。 海外出書35萬冊介紹“柴氏”
“柴氏”真正揚名海外是1992年,那天壹個出租車司機被日本人包車,先去吃了頓“東來順”,覺得不過癮,上車後問司機有沒有好吃的地方,司機便推薦了這個“老地方”。壹頓“柴氏”牛肉面下肚,日本人連呼比剛才的好。
日本人遂向當家的拜桂蘭說要出30元萬人民幣買下這秘方。但王林堅決不同意,說是“30萬?300萬我也不賣給外國人!” 雖然日本人帶著遺憾走了,但卻將這個地方告訴給了日本壹家媒體,這家媒體後來特意到小店采訪,出的書在日本當地竟然賣了35萬冊。
直到2001年7月,道路修建完成,“柴氏”才有了今天的新家。壹***72張4人座桌子,卻沒了當年的盛況。
聞著牛肉味就邁不動步子
曾經有人這樣形容柴氏牛肉面:“走到小區東、南口,聞到牛肉味就想到鍋前面,走到鍋前面如果不吃上壹碗就走不動路了。”
拜桂蘭告訴記者,自己的湯是十幾種香料混合了數味珍貴中藥發出的香味。
當然也有遺憾。拜桂蘭說現在規定用天然氣後,香味減了好幾成,不如以前用汽油桶在煤上燉出來的香。所謂“香飄十裏”,還得慢工才出得了好活。
■小菜調味
圓白菜絲“最配牛肉”
請教了拜桂蘭壹個問題:吃牛肉的時候配什麽小菜最好? 抄菜:3元 拜桂蘭自己“發明”的菜,其實就是圓白菜切成細絲,澆上牛肉湯制成。原本湯面裏就有圓白菜絲,但很多人覺得少,於是有了這道“最配牛肉”的“抄菜”。
泡菜:4元
泡菜是自己店裏泡的,鮮而不鹹 酸甜蘿蔔絲:3元
酸甜的細絲混合著牛肉壹塊嚼妙不可言。
甜辣瓜條:4元 小黃瓜切成條,淋上極香的辣椒油,甜中帶壹點點微辣,又脆又爽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