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QQ誕生實錄 1996年夏天,以色列的三個年輕人維斯格、瓦迪和高德芬格聚在壹起發明了壹種他們彼此之間能及時在網上聯系以交流用的個人“玩具”,並且成立了壹家名為Mirabilis的小公司,向所有註冊用戶提供ICQ服務。後來,美國在線以2.87億美元的天價收購了ICQ。當初三個年輕人誰也不知道壹個玩具式的軟件,竟然可以創造出如此巨大的市場和財富。 在1999年,中國也冒出壹大批模仿ICQ的在線即時通訊軟件,如最早的PICQ、OICQ、OMMO、Sina Pager等等。騰訊QQ的前身OICQ,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誕生的。 1998年11月11日,剛剛大學畢業的馬化騰和他大學時的同班同學張誌東正式註冊成立“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當時公司的主要業務是拓展無線網絡尋呼系統。 其實在1997年,馬化騰就接觸到了當時已經在國際上非常流行的ICQ並成為它的用戶,他親身感受到了ICQ的魅力,也看到了它的局限性:壹是英文界面,二是在使用操作上有相當的難度,這使得ICQ在國內使用的雖然也比較廣,但始終不是特別普及。馬化騰和他的夥伴們壹下子就從中看見了中文即時聊天軟件的希望之光。 1999年2月,騰訊在互聯網上推出OICQ的第壹個測試版本。但當時的QQ在同時蜂湧而起的眾多即時聊天軟件中異常不起眼,包含的功能也十分簡單。 可是僅短短壹年,騰訊的OICQ就奇跡般地占領了中國在線即時通訊90%的市場,基本上已經鎖定了在同類中文即時通訊軟件中的勝局。成為中國網絡時代的第壹個神話。 後來很多人壹直在質疑,為什麽功能並不特別好的QQ,卻最終以壟斷中國即時通訊軟件市場的巨大優勢取得成功呢?其實QQ的成功不在於它的功能如何強大,而在於它的界面設計的十分合理,用戶操作簡單,相比較和QQ同時代的其它在線即時通訊軟件,如Sina pager、OMMO等,它們壹開始的功能並不弱於QQ,特別是OMMO,其在壹面世就推出了比QQ強大得多的功能,如電子郵件、網絡硬盤等。但過多的功能反而讓使用者覺得操作十分煩瑣,這是它之所以失敗的重要原因所在。 但是在騰訊和他的OICQ享受成功的同時麻煩來了,美國AOL公司(即收購ICQ的美國在線)給騰訊發來律師函,ICQ是AOL的註冊商標,因此任何在名稱中使用ICQ字樣的同類軟件都有侵犯AOL商標使用權的風險。要求騰訊把OICQ改名,否則將訴諸以法庭。 所以在OICQ2000 Build 0325版裏面,OICQ做了另壹個提前自我保護的改變,0325版本從安裝文件開始就自稱為“QQ2000”,以避免和ICQ發生法律沖突,這QQ本來是網友對OICQ的壹種昵稱,不料壹夜之間卻成了OICQ正式的新名字。 我們現在不難在各個場合看到壹張時尚海報的畫面,壹只胖乎乎的企鵝得意地說:“別CALL我,QQ我!”。這只企鵝儼然成為國內互聯網紀錄保持者,在國際互聯網產業中也成為了壹個奇跡。根據騰訊官方最新給出的數據,目前騰訊QQ已經放出了4億多用戶號碼。 在互聯網的瑟瑟寒冬裏,騰訊的這只企鵝卻越來越胖。
滿意請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