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會這樣呢?外部因素固然很多,如良好的創新生態環境尚未形成,創新動力與激勵不足,創新投入與風險過高、不創新也能獲得良好收益等等。但是,為什麽在同樣條件和背景下,壹些企業能夠脫穎而出,成為創新典範,另外壹些企業卻表現平平?歸根到底,企業還是要從自身尋找問題和不足。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國際市場日益復雜險峻、變幻莫測,過去許多中小企業賴以生存的溫床,如人口紅利、改革開放紅利、資源環境紅利,以及由此帶來的勞動力等生產要素低成本比較優勢都不復存在。“不創新毋寧死”越來越成為鐵律。無論是為國家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優化產業結構,還是企業自身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都比以往更加緊迫,更加難以回避。為此,中小企業必須要在創新上有勇氣去嘗試、有責任心敢擔當、有智慧謀劃策略。
首先,要充分認識當前階段中小企業創新驅動發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根據自身的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有意無意地走了壹條要素和投資驅動發展之路,並取得了階段性成功。20世紀90年代,政府和企業以持續大量投資,逐步完善各項基礎設施,引進從全球市場上可以獲得的先進技術、技術裝備,建立起現代化、高效率、適應於大規模生產的工廠。在資本密集、勞動密集、規模經濟特別明顯的基礎原材料、標準化產品和零部件等產業形成了較強的競爭力,使中國成為壹個世界最重要的制造基地。
然而,這種發展模式延續到今天,我們不僅感受到資源短缺和環境汙染帶來的巨大壓力,而且在國際金融危機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開始調整產業結構和消費模式,實施再工業化,使得我國的傳統發展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如果我們不及時、果斷地轉變發展模式,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將難以為繼。
高儲蓄率、高投資率可以獲得快速的經濟增長,但是如果不能及時向創新驅動的增長模式轉型,那麽因缺乏技術進步的支撐,經濟效率上不來,使投資效率呈遞減趨勢。不僅居民不能更多分享經濟增長的成果,而且資本積累獲得的可能是“負財富”,最終導致經濟增長的終結並落入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在這種背景下,中小企業創新驅動轉型升級責無旁貸。
其次,中小企業經營者對創新要有必勝的信心和敢為的決心。索尼公司創始人盛田昭夫曾經說過,“任何人,只要他的生命維系於創新,就都能創新。”拉丁語中還有句言,大意是“需要是發明之母。”歷史充分證實,只要萬不得已、無路可退,任何企業和個人都可能迸發出驚人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
例如,著名的創新型企業美國3M公司就是這樣走上創新之路的。1906年,美國明尼蘇達州的六個礦工在把個人儲蓄都投在“無價值”的沙礫坑上之後,他們面臨著破產。他們原本希望會開采出有價值的礦物,但他們只找到了沙子。絕望之下,他們發明了砂紙(3M的第壹件產品),接下來的就是輝煌的歷史了。發明和創新永遠沒有止境,永遠都有機會,但它們屬於勇敢者和拼搏者。
為此,中小企業管理者和員工都要將創新作為公司生存的必要條件,要有采取創新行動和實施創意的緊迫感、危機感,還要相信付出總有回報,壹分耕耘壹分收獲。企業從上到下每天努力追求更多的數量、更好的質量、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更高的顧客滿意度,自然會有創新產生;反過來,持之以恒地努力創新,企業也自然會獲得上述業績和成果。
再次,中小企業經營者要有舍我其誰的創新使命感和企業家精神,並營造適宜創新的文化氛圍。創新是企業家的職能,發明創造是企業家精神的反映,中小企業沒有企業家和企業家精神就不會有成功的創新。實施證明,凡是擁有優秀企業家和企業家精神的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就強,反之則相反。
企業家及其創新創業精神是企業成功創新的關鍵。但這並不意味著員工對於中小企業創新就不重要了。恰恰相反,壹個擁有企業家和企業家精神的企業壹定有壹個鼓勵全員創新的企業文化氛圍,使所有人都能夠以創新為榮、以創新為樂。由於普通員工最熟悉企業產品和服務中存在的問題,與顧客聯系和接觸也最緊密,因而能夠第壹時間發現產品和服務的不足,對其加以創新和改進也最具優勢。
對於資金和人才不足的中小企業來說,普通員工是最寶貴的創新資源,而這壹點恰恰是被許多企業所忽略的。如果他們做不出英雄般的業績,不招惹麻煩,繁忙的經理很容易忽略普通工人及其想法。為企業生存而奮鬥的中小企業經營者,絕對不能壓制新思想的最豐富來源,要給員工充分自由發揮的空間,營造鼓勵創新創業、寬容失敗的文化氛圍,並給創新者以合理的回報與有效激勵。
復次,中小企業要重視非技術創新。創新分為技術創新和非技術創新。後者包括制度創新、管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創新對於中小企業,尤其是工業制造類企業發展固然十分重要,但非技術創新同樣也不容忽略,甚至更加重要。因為成功的企業不壹定是技術領先的企業,但壹定是在制度、管理或商業模式方面領先的企業。
例如,華為之所以能夠迅速脫穎而出,成為世界通訊設備行業的領頭羊,其員工持股制功不可沒。當今美國企業60%的創新是商業模式創新,40%是技術創新。商業模式之於自主創新的重要性可見壹斑。商業模式創新,核心是價值創新。美國的蘋果公司和中國的海爾集團都是公認的技術領先企業,但蘋果能從小眾的“酷”產品提供商成為全球最大市值公司,海爾能在全球家電業盈利能力普遍下滑中逆市上揚,靠的不是“技高壹籌”,而是商業模式,前者是“硬件、軟件和服務融為壹體”,後者是“零庫存下即需即供的人單合壹”。
以互聯網新興產業為代表的新經濟之所以在美國快速發展,與其1998年開始對商業模式(商業方法)創新授予專利有很大關系。我國許多企業已把知識創造、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擺到了戰略高度,但對商業模式創新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以至於有的企業雖然擁有很先進的技術,而產品卻在市場上乏人問津,其重要原因就是沒有從“客戶價值最大化”的角度進行價值創新,沒有在構成要素、要素間關系或者動力機制等方面創新商業模式,開發用戶潛在需求並吸引客戶興趣。有了制度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往往水到渠成。
最後,中小企業要善於運用知識產權戰略。黨的十七大、十八大報告都提出了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強調知識產權保護,這對中小企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中小企業對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能力決定著其核心競爭力。
產權化的知識在知識經濟中構成了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和財富資源。知識產權在知識經濟中是國際競爭中的強力工具。在國際競爭舞臺上,知識產權是核心武器。美國有三大霸權,即金融霸權、軍事霸權和知識霸權,其中知識霸權就體現在知識產權相關產業上的三個第壹:PPT國際專利申請全球第壹、知名商標數量全球第壹、版權相關產業收入全球第壹。
而長期以來知識產權的創造、保護和運用水平則制約著我國企業和經濟的健康發展。由於我國本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缺乏自主創新意識,勤於模仿和引進,在與跨國公司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往往處於不利之地。即使依靠低成本、低價格優勢取得壹定的市場,也難免遭遇知識產權侵權訴訟的打壓。近年來,跨國公司習慣於利用知識產權大棒阻撓中國企業進軍國際市場。
為此,我國中小企業必須加強自主創新,自覺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註重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對於中小企業,尤其是高新技術企業,創新而不采取專利保護就等於是在沙灘上建高樓。所以企業應建立保護商業秘密、保護知識產權的組織和各項規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