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服裝業是福州市的重要經濟產業。在發展海峽西岸經濟的構想中,如何發展該產業將會極大地促進福州市的經濟發展。分析了福州市服裝產業的現狀,並對其發展提出了壹些建議。
紡織服裝業是福州的支柱產業之壹。《福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明確提出,支持紡織等支柱產業逐步壯大。2009年5月14日,政府在《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幹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提出,要發揮閩浙贛等省際區域合作組織的作用,建立更加緊密的區域合作機制。這為福州紡織服裝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壹、紡織服裝產業在福州經濟中的重要地位
撫州市位於江西省東部,轄10個縣,1個區,1個經濟開發區。除臨川區和金潮經濟開發區外,程楠、利川、金溪、崇仁、東鄉等7個縣均以紡織服裝產業為支柱產業。2007年,全市規模以上紡織服裝企業81家,產值4421.76萬元。當年全市規模以上單位552家,工業總產值3048392萬元。無論從企業數量還是工業總產值來看,紡織服裝企業約占規模以上企業總數的14.5%。
二、福州紡織服裝業的現狀
紡織服裝業的主要活動包括原料生產加工、服裝制造和產品銷售,還需要技術、人力和相關產業政策等輔助要素的支持。原材料的生產加工與當地的自然條件密切相關,而服裝制造、產品銷售及相應的輔助因素則與當地的工業發展相關。
1.原材料生產和加工
2007年,福州棉花和蠶繭產量分別達到7 398 t和1 785 t。從產地看,每種原料的生產都集中在少數幾個縣。全市棉花平均產量為1.53 t/ ha(表1),其中程楠棉花平均產量約為宜黃的4倍,差異顯著。全市蠶繭產區平均生產力0.52 t/ ha,生產力最低的是金溪,桑園面積1.342 ha,比東鄉多10%,但蠶繭產量不到金溪的壹半。生產力最高的是南豐,雖然只有2公頃桑園,產量卻達到了6 t,總的來說,棉花和蠶繭產區的生產力相差很大。
從產地分布可以看出,主產蠶繭的東鄉、金溪、樂安和主產棉花的臨川、崇仁、程楠三足鼎立,棉花主產區比蠶繭主產區更集中。其中,蠶繭主產區樂安、東鄉也是主要加工地,加工地與高產區基本壹致。該市約80%的絲綢產於這兩個縣。
2007年撫州* * *生產棉布9434萬米,其中南豐生產119萬米,金溪970萬米,臨川8346萬米..棉花高產地崇仁,在棉花加工上沒能占據壹席之地,沒能發揮自身的資源優勢。
2.福州紡織服裝產業結構分析。
價值的增加和產業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如果把福州紡織服裝產業看作壹個整體,要想提高整體價值,就必須設法提高“價值鏈”中各個環節的附加值,以促進產業進步。筆者分析了紡織服裝行業的原料生產和加工,並選擇了在國內紡織服裝行業具有重要地位的海西經濟區石獅市,借鑒其發展經驗,分析了福州紡織服裝行業的服裝生產和營銷。
經過20多年的發展,石獅市已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擁有龐大的服裝產業集群,成為中國主要的紡織面料集散地、紡織服裝生產基地和染整基地。服裝加工所需的拉鏈、商標、襯布等輔料可以在當地生產銷售。而且整個城市的服裝生產有明確的市場劃分和相對專業的分工,方便互助,避免整個市場的惡性競爭。相對完善的產業鏈和專業化的生產帶來了豐厚的回報。目前,石獅市已經有了自己的品牌,如傅貴鳥和七匹狼。2008年,石獅市共有紡織企業844家,服裝企業5 030家,紡織服裝產業產值2420742.98萬元,占總產值的49.44%。相比之下,福州2007年5083萬件的服裝總產量是可觀的,但與石獅市每年2億多件(套)的產量仍相差甚遠。
壹般來說,規模經濟的存在會形成壹定的進入壁壘。如果行業存在規模經濟,就會迫使新企業選擇更大的規模進行生產。但從目前情況來看,福州大部分紡織服裝企業規模過小,無法形成規模經濟。產品成本高,缺乏競爭力,必然削弱福州紡織服裝企業的盈利能力,降低行業利潤率,高層次人才和高新技術難以引進,導致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這將進壹步加劇利潤率的降低。
此外,產品科技含量低導致進入壁壘低。這樣的惡性循環使得產品缺乏特色,降低了行業的整體競爭力。提升產業競爭力的另壹個途徑是充分發揮產業集群的優勢,通過促進資源的有效利用來降低成本。而福州大部分企業各自為政,分散在全市各區縣,無法發揮產業集群優勢。目前,除金巢開發區以明恒紡織、華誼服裝為首的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外,大部分企業沒有明顯的分工合作,難以體現規模效應和集群優勢。無論是面輔料的生產,還是印刷、服裝加工,都很難看到名牌和拳頭產品。
從市場銷售來看,運營商素質參差不齊,更重要的是主體市場建設滯後於市場發展的需要。整個市場銷售仍處於分散經營的初級階段,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程度低,缺乏現代商業基本要素。全市百億級小商品市場,* *有豪德貿易廣場、江西輕紡城等5個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銷售市場,892個攤位,2007年總成交額18674萬元。與石獅18服裝商業街、8個專業市場的年銷售額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3.資金和人才瓶頸
經濟發展的兩個要素是資本和勞動力。產業升級和市場建設都離不開資金。目前,福州紡織服裝產業的資金量並不充足。福州的外資主要來自浙江、福建、廣東和江蘇。2007年紡織服裝行業使用1,270.65萬元。這與石獅市海峽兩岸紡織服裝博覽會累計70多億的成交額相比,相差甚遠,整個行業的競爭力因資金不足而難以提升。
在勞動力供給方面,福州作為內陸城市,普通勞動力並不缺。而紡織服裝行業急需的高端設計人才卻相當匱乏。在紡織服裝業的整個“價值鏈”中,服裝設計是最容易產生高附加值的。在石獅,大部分骨幹服裝企業都建立了產品開發設計室和服裝信息館,有的企業還高薪聘請全國知名設計師擔任公司首席設計師。福州紡織服裝企業規模小、資金困難,在生產設計上缺乏足夠的智力支持和保障。
三。提高福州紡織服裝產業競爭力的建議
針對福州紡織服裝行業的現狀和海西經濟區的特殊性,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1.提高原材料的生產率,就地就近加工。
意見中提到,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業結構優化升級。結合福州的具體情況,可以從提高原料生產率,降低加工成本入手。首先,重點幫助原料生產大戶,加強縣區種植養殖生產交流學習,努力推廣先進的種植養殖技術,促進棉花、蠶繭等紡織原料增產增收。其次,要大力扶持資源產地的加工業,從原料本身入手,運用自身的資源優勢,就地就近加工。這將有助於市場信息及時反饋給農民,便於生產調整。同時也可以節省異地加工成本,降低加工成本,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促進當地就業。
2.優化產業結構,發揮產業集群優勢。
重新規劃全市紡織服裝產業發展,從產業分工、專業化分工、產業配套等方面進行資源配置。充分利用現有優勢,大力扶持紡織服裝龍頭企業,將龍頭企業的示範效應輻射到其他中小企業。鼓勵企業間兼並重組,整合資源配置;鼓勵更多紡織服裝企業入駐園區。對於各區縣的工業園區,要積極規劃引導企業在利用自身優勢的同時註重市場劃分,促進相互合作,避免惡性競爭。在技術方面,應鼓勵企業更新現有技術,開發高附加值產品。
3.加強政府引導,促進企業對外交流。
從石獅市紡織服裝業的發展來看,政府在整個過程中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意見》中提到,將建設海峽西岸現代綜合交通網絡,極大便利福州對外交往。福州市政府可以牽頭引導福州本地紡織服裝企業走出國門,加強對外經濟交流,促進經濟發展,從產業發展的角度為紡織服裝行業的長遠發展提供軟硬件支持。從福州對外投資的數據來看,福建省是主要資金來源之壹。根據意見,將建立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福州市政府應充分利用發展海西經濟區的機遇,加強區域內的經濟合作與交流,努力為企業提供和創造融資機會,幫助企業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紡織行業裝備水平。在人才方面,政府可以以技術支持的形式聘用和任用專業技術人員,幫助企業快速成長。對於有條件引進人才的企業,政府可以給予壹些幫助和優惠政策,幫助企業降低引進成本。企業自身也可以與專業院校合作,通過委派員工進修,有針對性地培養專業人才,獲得合適的人才。
參考
[1]邁克爾?波特。競爭戰略[M]。陳譯。北京。華夏出版社,1999:36?43.
[2]福州市統計局。福州改革開放三十年[R]。2007:195?218.
[3]董維文。中小出口服裝企業現狀及發展方向分析[J].江蘇紡織,2003(10):15?16.
[4]陳玉文。2005年後全球紡織服裝業展望[J].中紡,2004 (1):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