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鮮膜成了“外殼”
陳女士在家裏用微波爐加熱面包。為了防止面包變得又幹又硬,她用保鮮膜把面包包起來。然而,在烤好的面包表面有壹層薄膜。薄膜已經開裂變形,有燒焦的跡象。陳女士仔細研究後發現,無法辨認的薄膜就是入爐前的保鮮膜。
陳女士向記者講述了自己遇到的問題。為了了解這壹現象的過程,記者決定再次實驗。
將包好保鮮膜的面包放入微波爐,調至“高火”,加熱約1.5分鐘。微波爐的鬧鐘很快就響了,烤出來的面包看起來還是新鮮蓬松的,只是它的表面不規則地附著了壹些透明膜。這些薄膜只是之前完好無損的保鮮膜。據記者觀察,有些保鮮膜幾乎與面包融為壹體,根本不可能撕掉。用手搓的時候可以明顯感覺到保鮮膜變軟了。
市場抽樣
有些保鮮膜包裝不清楚是否可以直接包裹加熱。
陳女士用的是LID-PE材質的中韓合資保鮮膜,價格上屬於中高檔。包裝上標有“5項國家專利”,商標旁的顯著位置標有“無毒制造工藝”,可在微波爐中使用,並提示“無塑料溶出,請放心使用”字樣。
隨後,記者來到北京城東的壹家家樂福超市。記者發現,壹些保鮮膜包裝上並沒有明確標明用戶是否可以直接將保鮮膜包裹在食物表面進行微波加熱,加熱時間是否會引發保鮮膜的化學變化。
記者在超市食品區也發現,無論是成品熟食,還是新鮮蔬菜、水果、快餐漢堡,基本都是用保鮮膜包裹的,裏面的熟食和漢堡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溫度,也就是說,這些食品用保鮮膜長期處於恒溫狀態。
質量鑒定
聚乙烯保鮮膜加熱到110℃以上產生的沈澱物可能會導致結石病。
陳女士不敢再吃粘有異物的面包,但超市裏琳瑯滿目的“嬰幼兒”食品是否隱藏著更多的危害?記者就此采訪了中國塑料協會塑料回收利用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北京凱發環保技術中心主任董金獅。
董金獅告訴記者,保鮮膜原來只用於生冷食品,現在人們用在微波爐裏,擴大了用途。但如果使用不當,很容易出現和陳女士類似的情況。
目前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保鮮膜有兩種,壹種是聚乙烯(PE或LDPE),主要用於包裝普通的果蔬,另壹種是聚氯乙烯(PVC),可以用於食品包裝,但是對人體健康有壹定的影響。
據介紹,從PVC保鮮膜中分離出來的壹些物質容易隨食物帶入人體,對人體有致癌作用,特別是引起內分泌和激素紊亂,對人體會造成很大的危害。所以現在市面上很少賣PVC保鮮膜了。目前常用的PE保鮮膜宣傳無毒,可以放心放入微波爐加熱。然後加熱後PE保鮮膜融化到面包表面。有什麽解釋?
董金獅解釋說:“通常情況下,合格的PE保鮮膜溫度超過110℃時,會熱熔,面包上會殘留壹些塑料制劑,人體無法分解這些制劑,可能導致結石病。更嚴重的問題是,市場上的壹些PE是非法制造的,壹些無良廠家會使用添加劑來增加保鮮膜的粘度和厚度。而這種添加劑恰恰會因其添加而沈澱壹些有害物質。”
必須註意的是,很多快餐店(尤其是漢堡)都是用PVC或者PE保鮮膜包裹食物進行加熱,尤其是超市的熟食。董金獅指出,經過長時間的包裹,食品中的油脂很容易溶解保鮮膜中的有害物質,加熱後加速塑化劑釋放到食品中。食用後會造成女性乳腺癌、新生兒出生缺陷、男性精子數量減少,甚至精神疾病。這樣,保鮮膜使用不當也會影響健康,這也說明保鮮膜並非無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