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商標轉讓 - 楊達卿的相關著作

楊達卿的相關著作

中國財富出版社在2013年1月推出楊達卿專著《羊圈困境——中國大國崛起的物流“短腿”》。在該書中,楊達卿提出中國大國崛起長期受制於地緣、文化和交通上的“羊圈困境”。

第壹,中國存在地緣的“羊圈困境”,從空中俯瞰中國地形也像壹只綿羊。中國西南有喜馬拉雅山和唐古拉山山脈等,西北有昆侖山和天山山脈等,都像天然的柵欄,把中國從歐亞大陸上隔離,中國北部地區有綿延的祁連山山脈和陰山山脈,但是這些天然柵欄相對矮小,於是秦始皇、明成祖等先後修萬歷長城,做成“人工柵欄”。這些構築了中國在地理上的“羊圈特征”。中國東部有渤海、黃海、東海圍堵出路,南部有南海圍堵出路,雖然可以憑借海運走出去,但是農耕文明濃重的明清皇帝,“不許片帆出海”的“閉關鎖國”政策幾乎把“羊圈”出口全部封死。盛極壹時的清朝在經濟發展上,逐漸成為被困在“羊圈”的綿羊,最終在帝國主義鐵蹄下任人宰割。中國近代史上第壹個不平等條約是中英《穿鼻條約》,中國領頭羊被英國雄獅牽住了羊鼻子。但英國不滿足,撕毀《穿鼻條約》,又逼迫清政府簽訂了變本加厲的《南京條約》 。

第二,中國文化上存在“羊圈困境” 。中國是全球少有的羊圖騰國家,中國農耕文化始祖炎帝神農是出生在陜西常羊山,並以羊圖騰為最高圖騰的農耕部落。中國廣州有五羊觀、成都有青羊宮,西安有化羊宮、鄭州有神羊廟。這種文化留戀故土,安土重遷,不像歐美獅圖騰的遊牧文化(歐美國家最主要的動物圖騰是獅子,英國、荷蘭、西班牙等國徽有獅圖騰),也不像日韓狼圖騰的遊牧文化(日韓文化同屬於以狼圖騰為最高圖騰的阿爾泰語系文明)喜歡闖蕩開拓。陷入文化上的羊圈困境,耐人尋味的是中國少數民族裕固族流行壹種婚慶的“羊圈席”,陜西省有著名的服飾企業七只羊公司、領頭羊公司、羊老大公司等羊圖騰企業,中國2009年A股最大市值企業洋河股份的商標是白羊……中國人樂於這種羊圈文化和羊圖騰。

第三,中國交通上的“羊圈困境”。雖然,2000年前漢朝張騫疏通了西域絲綢之路;600年前明朝鄭和在全球率先開啟遠洋航行並疏通海上絲綢之路,但昔日中國卻沒走出開拓全球的超級企業,到了近代,外貿物流主渠道被英國、法國、西班牙、葡萄牙、荷蘭、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的東印度公司壟斷。陷入流通經濟的“羊圈困境”。《羊圈困境》指出,中國改革開放和加入WTO就是打破羊圈困境,走出去。但長期以來,中國經濟更多“重生產,輕流通”,缺乏對物流和流通產業的重視。這也造成中國從1992年到2012年長達近20年服務貿易逆差,而逆差最高的就是運輸物流。中國物流通道被歐美和日韓企業壟斷。2011年中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貿易國,預計或在2013年成為全球第壹大貿易國。而全球貿易的90%以上依賴海運完成。壹個貿易大國如果失去對物流資源的控制力,往往很難保障自身經濟安全。而中國在外貿物流上長期存在兩大軟肋:

其壹,中國海運市場長期被日韓和北歐海運巨頭壟斷,尤其是在鐵礦石,石油及液化氣等戰略資源物資上。目前日本商船三井是全球最大液化氣海運企業,日本郵船是全球最大的鐵礦石海運企業和全球最大的汽車海運企業,並壟斷著中國相關市場。中國從1992年到2012年已經近20年對外服務貿易逆差,其中逆差最高的就是海運等運輸物流服務貿易。

其二,中國的海上運輸通道,長期被美日及其戰略盟友控制的“第壹島鏈”和“第二島鏈”所鉗制。安倍的“包圍”中國策略,也是重啟冷戰思維。冷戰期間,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提出針對中國封鎖禁運“島鏈計劃”,從中國東海到南海及太平洋地區構築“第壹島鏈”和“第二島鏈”,掐斷中國的國際海運物流通道。中國釣魚島就位於中國東海物流走廊上的宮古海峽附近,而菲律賓和越南等圖謀侵占的中國南海部分島嶼很多位於中國的南海物流走廊上,是進入馬六甲海峽的海上要道。2012年底重返日本首相寶座的安倍晉三提出的包圍中國策略,正是拉攏美國、越南、菲律賓、印尼、韓國等高築中國羊圈。

《羊圈困境》指出,中國大國崛起需要解決物流短腿問題,尤其在海運物流、鐵路物流和航空物流等。 楊達卿在《供應鏈為王》(中國發展出版社出版)指出,制造業在各國的發展壹般都經歷四個發展階段:生產為王營銷為王渠道為王供應鏈為王。

第壹個階段是“生產為王”。這個階段是“短缺經濟時代”,商品供不應求,企業往往愁怎麽生產更多。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工業企業多是“以產為綱”。 “鐵人”王進喜等全國勞動模範是這個時代的楷模,大生產推動了工業大發展。如今,中國制造了全球超過1/3的家電產品,全球彩電中的50%、全球手機的50%、全球空調的70%、全球微波爐近100%……

第二個階段是“營銷為王”, 或“品牌為王”。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張和生產效率的提高,社會商品逐漸充裕,企業往往愁怎麽銷售更多,因此“營銷包裝”成關鍵。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前後,壹個點子能賣幾十萬元的“點子大王”何陽成時代寵兒,“金點子”制勝就在營銷包裝。史玉柱的“腦白金”飲品、秦池爭央視標王等多是靠營銷走紅。

第三個階段是“渠道為王”。隨著企業品牌文化的廣泛建立,社會商品品質的整體提升,同質化的產品越來越多,“價格戰”屢屢上演,利潤被攤薄,企業往往愁如何賺更多利潤,“渠道為王”大行其道。因為這個階段,生產和營銷問題解決了,企業進入渠道爭奪戰。在上世紀末至今,誰掌握了零售渠道,誰就掌握了話語權。國美創始人黃光裕就是贏在“渠道為王”,成為中國首富。占據全球空調市場60%份額的格力,也是靠董明珠自營渠道打天下。

第四個階段是“供應鏈為王”。這個階段也是“富余經濟時代”,生產、營銷、渠道都不再是大問題。首先,市場需求朝著個性化轉變,消費成為價值鏈的核心。其次,渠道越來越多元化。掌握話語權的已經不是傳統零售商,因此家得寶、百安居、百思買等在中國潰敗,而融合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商流“四流合壹”的阿裏巴巴、亞馬遜等供應鏈服務商逐漸崛起。

《供應鏈為王》壹書指出,全球工業競爭已經進入“供應鏈為王”的時代。從全球最大市值公司蘋果可見,蘋果公司到2012年已連續第五年位居全球供應鏈25強第壹名。中國雖生產全球三分之壹的智能手機,但很多企業只是蘋果、三星等供應鏈下遊的打工者。

該書指出,在物聯網時代,未來的渠道將集中在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而不是綜合超市或百貨超市。供應鏈競爭是融合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為壹體的綜合競爭。傳統的實體零售渠道在“四流”整合能力和反應速度,都難以和亞馬遜、阿裏巴巴等新興企業較量。傳統渠道需要搬家到掌上電腦、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

在2012年位居全球供應鏈25強企業第二位的、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企業亞馬遜已進軍智能手機。而收購摩托羅拉的美國谷歌公司,已經進軍電子商務市場,並推出當日達快遞,向供應鏈服務企業轉身。位居亞太供應鏈15強企業第壹位的韓國三星,已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供應商,2009年三星聯合中國聯通等進軍中國移動電子商務市場。而作為亞洲最大的電子商務企業阿裏巴巴,也在謀求推出阿裏雲智能手機,搶占掌上電商市場。中國傳統制造商和零售商需轉變觀念,合力開拓掌上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