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河糧倉酒店商標
文段宏剛中國歷史上有兩個朝代很有話題性。壹個是秦朝,壹個是隋朝。他們有起有落。雖然他們在很短的時間內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但他們都有著強烈的存在感,都為歷史做出了貢獻,造福了後人。秦朝建立於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壹六國,到劉邦攻下都城鹹陽並俘虜秦王子嬰,只維持了公元前14年。但在14年間,秦朝對歷史做出了很多貢獻,最大的貢獻就是第壹次在華夏大地上建立了統壹的王朝,統壹了度量衡,大大減少了資源的浪費,方便了各地的經濟交流和文化交流。同時,秦朝也通過大規模的建設給後人留下了舉世聞名的兵馬俑和秦始皇陵,這些都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領域的瑰寶,是驚人的文明財富。因此,歷史學家、文學家、軍事家、政治家都會毫不猶豫地贊美秦始皇的豐功偉績。隋朝始於隋文帝於581年將國號改為“隋”並定都大興城(今安),止於619年被軍閥王廢黜的末代皇帝的孫子楊東活了38年。隋朝楊迪皇帝楊光(569-618)的歷史雖短,但其在各個領域的發展和貢獻卻是顯著的,有些貢獻甚至是舉世無雙的,為後來的朝代騰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隋文帝隋文帝(541-604),隋朝建立後,以史為鑒,深信“自古帝王不奢,而能長命”,決心把隋朝建成壹個國強民富的大壹統王朝。因此,他在政治、文化、教育、軍事、民生等方面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著名的“三省六部”制度是隋文帝創立的。自建立以來,壹直沿用到清末。歷代都以“三省六部”制度為核心,並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補充和調整,為鞏固中央集權做出了巨大貢獻。三省是指全國所有官僚機構的劃分,分為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中書省是整個國家的統治中樞部門,是封建社會的最高機關。行政長官是總理,主要職責是決策國家大事,制定和修改國家法令,發布詔令。隋朝的疆域尚書省是從漢武帝的秘書室發展而來,由負責皇帝飲食起居的衣、食、冠、桌、浴、尚書六個機構組成。但由於這些機構近水樓臺,往往有機會傳達皇帝的命令,地位不斷提高,成為強有力的統治機關。門下省原本是皇帝的扈從機構,隨著後期權力的不斷擴大,成為與中書省並駕齊驅的機構。兩人都是討論國政,負責審核詔書,簽章,監督皇帝的詔書是否合理。六部是尚書省的六個下屬部門,即吏部、禮部、戶部、兵部、工部、刑部。行政長官稱為吏部尚書、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兵部尚書、工部尚書、刑部尚書。他們的級別介於第壹和第三之間,掌管著國家各行各業的運作,相當於現代國家每個部門的大臣。各部設四司管理具體事務,構成了完善、科學的國家管理機器,對鞏固中央政權、促進社會全面、可操作發展的作用不言而喻。隋文帝登基後,看到隋朝以前選拔人才的制度壹直實行“九品中正制”。這種制度最大的弊端就是過於註重人才的家庭背景和血統,容易形成任人唯親的惡習,給真正有才華的窮人家的孩子設置了無形的障礙。於是,隋文帝登基不久就下令廢除“九品鄭智制”,推行“科舉制度”。科舉制度,不分出身和世系,任何人都可以報名參加各級科舉考試。只要有真才實學,任何人都有機會脫穎而出。科舉制度從文帝七年(公元587年)到清光緒三十壹年(1905年)結束,歷時1300余年。它是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選拔人才的方法,有效地改善了前朝用人制度的種種弊端,徹底打破了血緣關系對人才的壟斷,使許多普通士人有了躋身上流社會的機會。同時也為古代有誌之士走上仕途、獻身國家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隋文帝時期能成功推行科舉制度,是壹件利國利民的好事。隋文帝是隋朝壹位雄心勃勃、銳意進取的皇帝,在他執政的24年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初步把隋朝建成了壹個強大的王朝,這無疑給他的太子孫凰開了壹個好頭。604年漢文帝死後,他的次子楊光(569-618),35歲,繼位。他在歷史上被稱為楊迪皇帝,在位時間為14 (604-618)。總的來說,他的優點和缺點是混雜的。隋唐長安城遺址楊光從少年時期就表現出野心勃勃、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但城府很深,對任何事情都喜歡追求極端,甚至是偏激,但又往往善於隱藏和掩飾自己的動機。因為是次子,只能屈居晉王,沒有資格做太子。因此,他壹直嫉妒他同父異母的哥哥楊勇,並壹直試圖抓住他,並壹直在朝鮮上下散布關於他哥哥的謠言。最後,在滿清強大的輿論壓力下,隋文帝於600年下令廢楊勇,改楊光為太子。他坐上最高寶座只是時間問題。604年,楊光終於如願以償,坐上了期待已久的龍椅,但還沒等他頭腦發熱,就想出了壹個瘋狂的主意,那就是把都城從大興城(長安)遷到700多裏外的洛陽。他首先在洛陽老城東18洛河沿岸重新選定了壹處風水寶地,動員了百萬工匠。經過九個月的大興土木,他終於在這裏建成了堪比大興城的新都城。在建設新首都的同時,另壹項偉大工程——隋大運河也在大力開鑿。遷都是關系到國家的大事。歷代皇帝對遷都都非常謹慎,楊迪遷都的決定是經過多方面考慮後做出的。隋唐洛陽城模式的第壹個原因是看好洛陽的地理位置比大興城更有優勢。八百裏關中平原所在的黃河流域,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在歷史上很長壹段時間裏,它都是全國經濟、文化和政治的中心。但隨著魏晉南北朝四百年戰亂,經濟受到嚴重沖擊。同時,南方地區相對和平,經濟發展迅速,到隋朝已經超過北方。另壹方面,此時關中地區饑荒頻發,導致糧食產量逐年銳減,大興城幾十萬居民都難以養活,更不用說供給駐守邊疆的士兵了。洛陽地理位置非常好,位於大運河的中心。如果貫穿洛陽周邊的運河,可以充分利用水路優勢,從南方運輸糧食,供應北方其他地區。隋朝開鑿運河的第二個原因是為了加強對南方士紳的管理和統治。士族是東漢時期形成的壹個具有特殊地位的政治群體,由官僚和士人組成。到了魏晉南北朝,士族迎來了輝煌的發展時期,他們憑借強大的實力對朝廷的安全構成了嚴重的威脅。隋朝統壹後,這種矛盾依然存在,尤其是在江南地區。為了有效地管理和統治南方,楊迪決定不惜壹切代價將運河南北貫通,以利於朝廷快速出擊,第壹時間瓦解士紳的威脅。為了完成連接運河的壯舉,楊迪前後花了6年時間,動用了數百萬勞動力,每天沒日沒夜地挖河。605年3月至這壹年年底,全長約1000公裏的通濟渠從洛陽至江蘇清江(今淮安)成功開航,直接打通了黃河與淮河的水上交通。608年秋,全長約1000公裏的永濟運河,從洛陽到河北卓君(今北京西南)開通。610期間,開通全長約400公裏的“江南運河”,起於江蘇鎮江,止於浙江杭州。與此同時,漢江的河道也拓寬了。隋唐大運河安徽泗縣段,與584年文帝開鑿的廣通運河壹起,在洛陽和杭州之間形成了總長1700多公裏的縱橫交錯的水運系統,使船只可以自由、快捷地進出兩城,進行兩地貨物交換,有力地促進了兩地的經濟發展。隋朝大運河開通後的另壹大貢獻是培育了名城揚州。揚州地理位置優越。隨著運河的南北貫通,揚州逐漸成為南北交通樞紐。得益於水運,它在江南變得富裕起來,成為當時最繁華的城市之壹。隋朝大運河建成後,立即成為中國古代非常有影響的水上交通大動脈。除了在軍事和政治上的突出作用外,它在民生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國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貢獻。洛陽城和大運河已經建設的很完美了,但是如何解決新城幾十萬人的吃飯問題,又成了不得不正視的另壹個問題。有壹天,在吃飯的時候,楊迪突然想到,南方溫暖多雨,壹年可以產兩季糧食,吃起來綽綽有余。何不將南方的糧食通過大運河轉運到北方,儲存在洛陽城內,既能滿足洛陽城的糧食需求,又能以洛陽為集散中心,隨時將糧食配送到北方各地,完全可以緩解北方糧食不足的壓力。《隋朝糧倉分布圖》在實施過程中,楊迪非常清楚知行合壹的道理。據《隋書食貨誌》記載,從大業元年(604年),楊迪先後在洛陽城及其周邊地區修建了六座糧倉。分別是:興洛倉(位於河南鞏義)、會洛倉(位於洛陽市東北)、李陽倉(位於河南省鶴壁市浚縣)、廣通倉(位於陜西省華陰)、河陽倉(位於焦作市孟縣)、常平倉(位於今三門峽以西孤山州)。六座糧倉中,羅倉最大,與其說是糧倉,不如說是功能齊全的糧倉城。內部分為管理區、糧倉坑區、道路和水渠。整體呈長方形,東西長1,000米,南北寬355米,總面積35萬平方米,相當於50個現代標準足球場的總面積。管理區是記錄糧食進出、調度和分配的辦公室。主幹道寬28-40米,方便各種車皮運糧,運河用於疏通和排放地下水。隋代的糧倉地窖位於整個糧倉城市的最裏面,用來儲存糧食。它呈圓柱形,具有良好的防潮和防水功能。每個筒倉的深度和直徑為10米,可儲存50萬斤糧食。據估計,羅惠倉庫有700多個筒倉,整齊地排列在倉市內,整個羅惠倉庫可儲存約3.5億斤糧食。可以算壹筆賬。楊迪時期,全國總人口約5000萬,新都洛陽人口接近654.38+0萬。如果每人每年能消耗700斤糧食,僅洛陽的壹個倉儲糧食就夠洛陽居民享用半年了。如果加上其他五個糧倉的庫存,即使洛陽壹兩年內發生災荒,也不至於擔心糧食問題。如此巨大工程的建設是在沒有任何機械設備的幫助下,由人力完成的。楊迪皇帝和隋朝人民顯示了他們無與倫比的智慧和毅力。據史料記載,修建回羅倉時,曾壹次性從全國各地召集了200萬勞動力,由大臣蘇陽擔任工程總監。200萬人花了9個月的時間夜以繼日地完成了這個大工程。通過考古發掘,還原建造場景,可以想象糧倉的建造步驟是這樣的。先在地下挖環形基槽,外徑約17m,內徑約11m,寬2-3m,深約2m。然後用專用工具將基槽表面夯實,達到高強韌性,自然形成壹個筒倉坑。之後在窖口挖了壹個深約10米的水缸形地窖,制作了地窖的雛形。接下來的工序就是用幹柴火燒幹酒窖,為了讓酒窖更結實、牢固、幹燥。接下來的工序就是對筒倉表面進行特殊處理,增加防潮效果,保護糧食,這和現代人給建築物塗上壹層油漆是壹樣的。通常的做法是在筒倉表面塗壹層調和漆,用白膏泥、矽藻泥、幹草粉混合而成。白膏泥由於粘度高,質地細膩,不易滲水,潮濕時能有效阻止水分進壹步滲透。矽藻泥孔隙大,吸濕性好。濕氣重的糧倉,會放壹些木炭,也有吸濕防潮的作用。最後壹步是給塗了調和漆的筒倉鋪壹塊薄木板。由於白膏泥的粘度很高,所以完全可以在筒倉表面貼木板,這和現代人在墻上貼瓷磚是壹樣的。木板鋪好後,在木板上再鋪壹層細草席。此時,糧倉正式建成,可以直接用來儲存糧食。隋代大運河的目的地杭州,就現代建築的難度而言,建造壹座糧倉的技術含量並不高。但在1000多年前技術還不夠發達的隋朝,建造它們所花費的時間、人力、物力、財力是驚人的,建造過程也是非常復雜的。沒有勇氣和毅力,根本不可能實現。這些重大工程的完成,對於楊迪來說,虛榮心的滿足並不能安撫他壹輩子,使他不朽。他的野心並沒有因為年齡而消退,反而變得更加強烈。他看到自己具備了堪比漢武帝的所有潛力。因此,在晚年,楊迪變得更加自私和雄心勃勃,在國內建設偉大的工程,同時,他追求東方和西方,這是加劇隋朝滅亡的主要原因。他修建的大運河、糧倉等偉大工程,在隋朝還沒有發揮巨大作用。他們只享受了10多年帶來的好處,在619年5月被唐朝徹底取代。好在依靠隋朝打下的基礎,唐朝很快實現了強國富民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