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商標轉讓 - (4)泉水滾滾,溫泉奔流。

(4)泉水滾滾,溫泉奔流。

1.溫泉概述

裂谷兩側的斷層為地下水上升打開了通道,於是沿著裂谷邊緣出現了壹系列湧水量大的泉水,用於灌溉盆地內的農田,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著名的有大同盆地(朔州)的神頭泉、太原的晉祠南老泉、介休的洪山泉、洪洞的廣勝寺泉、臨汾的紫龍寺泉。這些泉水不僅湧水量大,而且有美麗的傳說,並伴有園林、寺廟等古建築,從而形成旅遊熱點。

(1)晉祠春天

晉祠難尋老泉,位於晉祠,園林式的古典建築群。晉祠是為了紀念晉的開國元勛、西周的諸侯而修建的,後來的朝代又對它進行了擴建。

春秋時期,智伯首先開渠灌溉農田,修建了宋代聖母院大殿,並重修了大殿前的魚池飛梁。所以柏舟在廟裏,宮女在廟裏,十字橋成了晉祠的三大奇觀。晉祠的泉水是壹種通過山前斷層上升的封閉型泉水,在許多地方以泉水的形式湧出地表。現在由於人工建築改造,只有兩個泉了。

在聖母院大殿西側水殿的水母娘娘雕像前,可以看到井裏的泉水從殿外八角井的井口滾滾流過,被稱為難老泉,是晉祠的主泉。它湧出地面後,穿過地下沙土層,從井前十幾米處的石船上的大理石龍口流下,被大理石托缽僧接管。石舟前有壹座九曲橋,橋周圍的沙礫中有更多細泉。最後通過鐵柱出水口,通過北三渠、南三渠、南七渠將水引至寺外,澆灌10萬畝水田。這片田地盛產優質大米,這就是上宮庭的晉祠大米。第二股泉水從聖母院大廳北側的八角亭地下湧出。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泉水還在這口井裏上湧,到了80年代就幹涸了。

晉祠泉的地下水來自太原西山,受奧陶系灰巖巖溶水的作用,在邊山斷層中上升湧出。湧水量為每秒1.1 ~ 1.7立方米。它的上遊集水區有數百平方公裏。

在地質上產煤的石炭紀地層底部,有壹層厚2 ~ 5米的應時砂巖,因晉祠而得名。晉祠砂巖是分隔石炭紀地層上下兩部分的識別標誌,全省均有分布。這種砂巖最初出露於晉祠西北角的老君洞至聖母院後宮子廟壹帶。

晉祠渠中,泉水常年不變,清澈透明,海帶般的水草隨著水流在水中搖曳。當劉少奇來到晉祠時,他問隨行人員水生植物是否可以食用。考試結束後,廚師做了幾道菜,端給了劉少奇。不知道這道菜有沒有普及。

(2)洪通廣勝寺泉

又名活泉,泉水位於廣勝寺山腳下。有壹座水神廟,廟前有壹個用石頭柵欄圍起來的方形水池。這個水池寬50米×80米。主泉從東南角的池底湧出,水頭高出水面10 ~ 20 cm。池中有數十個小泉上升流,還出現壹些氣泡。白龍大理石雕刻是在董馳東部新建的,水寺在董馳北部。池水從西運河引出,形成寬2 ~ 3米、高4 ~ 5米的洪水瀑布。水被鐵柱按照南北七的比例分割。

這壹池水反映了寺廟東懸崖頂上美麗的洪飛塔。五彩繽紛的洪飛塔是火泉的標誌性建築,它矗立在山頂,比泉面高出100多米,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這座塔高47米,有壹個八角形的十三層。相傳是真正的釋迦牟尼佛塔。

此泉湧水量為每秒3.64 ~ 4.94米,灌溉了洪通和趙城40萬畝農田。水從東山的奧陶系灰巖中溢出,沿著盆地邊緣的斷層上升。

(3)介休紅山泉

位於介休洪山鎮南山溝,泉水也流出壹個方形的水塘,水塘南面有壹座源神廟,通過拱橋和石階與水塘相連。紅山泉流量為每秒1.1 ~ 1.6立方米,同樣位於奧陶系灰巖中。這個泉最大的特點不是在平原和山區交界處的斷層中上升,溢出地表。直接從奧陶系灰巖頂部的石炭紀隔水層湧出,然後流向山外平原。其次,水中富含碳酸鈣,於是在出山口堆積了壹個高出平原十幾米、寬數百米的巨大石灰華組成的沖積扇。當地人開采這種“春花”,作為盆景的吸水石出售。

(4)朔州神頭泉

位於桑幹河北岸,在裂谷盆地北側的斷層附近,由壹系列呈直線排列的單泉組成。二級支流高遠河西岸有100多處泉水,其中較大的有金龍池泉、黃道泉、水尾寺泉、五花泉、雲龍泉、三泉柳泉、蓮花池泉等。泉水流量合計達到每秒8.1立方米。其中最大的金龍池泉分為兩池,叫東海和西海。因為所有的池塘都被美化了,還建了水廟,所以被稱為“塞外西湖”,成為旅遊景點。

這個泉的傳說是通桑幹河南岸寧武西南的天池。北魏孝文帝曾經把壹只拴著金珠的羊放在天池裏,後來在神頭泉裏發現了,證明泉水出自天池。但地質常識告訴我們,這個傳說純屬謠言。天池的水被近乎水平的砂巖頁巖所包圍,所以附近致密的隔水層(頁巖)沒有被打破,所以池中的水壹定不會“漏”。桑幹河南北寬幾十公裏,地下水不可能通過南岸斷層向北岸補給。神頭泉主要由南岸石灰巖地層中的巖溶地下水補給,在裂谷邊緣遇到斷層時呈帶狀上升為神頭泉。

(5)運城鹽湖春遊

鹽湖是蓄水窪地,池中不能有河。據說中東池有黑河,被稱為制鹽之母,是鹽湖制鹽原料鹵水的主要來源。實際上,是涑水河流域的地下鹹水由北向南流動。當它在鹽池南岸的裂谷邊緣遇到壹個大的裂縫時,鹹水就從裂縫中向上湧出。由於鹽湖的地勢東高西低,湖中的地下鹹水因泥質含量高而呈黑色,所以這種黑色的泉水像河流壹樣向西流動,被池塘中心區域的鹽工不斷地、有選擇地抽水,這也使它看起來像河流壹樣向西流動。

清朝乾隆年間,壹場大洪水滾滾而來,洪水突然帶著碎石沖進池中,堵住了這個鹽泉的出水口,導致產鹽量銳減。原來鹽的年產量是7萬噸。洪水過後,鹽產量減少到1.5萬噸。為此不得不動員人們把埋在黑河的泥沙挖出來,想把黑河再挖壹遍,但效果不大。人們用打井的方法,在埋藏的沙土上向下打井,以獲得高濃度的鹵水。此時,在黑河東部,也就是原來黑河湧出的地方附近,地面下沈,土層中出現幾個漏鬥塌陷,當地稱之為山洪。漏鬥被埋在黑河裏,所以在這裏取鹽水也能得到和黑河壹樣的效果。實際上,這些漏鬥是原泉埋藏後,斷層旁新拱起的泉。原本是大規模的“河”的形式,變成了壹些漏鬥形的小泉。地下水還是會出來的,只是換了壹種形式而已。

黑泉被黑泥覆蓋,大部分黑泥沈入湖底。世紀之交,運城南風集團借鑒以色列開發死海的經驗,開始開展泥療和鹽水浴活動。運城黑泥中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如溴、鋅、鍶、鋰等。這些元素被用來開發大量護膚美容的化妝品。現在這兩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成為南風集團的又壹盈利手段。

傳說蚩尤在鹽池被殺,鮮血流入,導致湖水變紅。湖水變紅是壹種客觀的自然現象。每當天氣炎熱時,湖水就會變紅。那種遠看淡紅色的水,和藍色的湖不壹樣。我不知道為什麽過去是用傳說和神話來解釋的。本世紀初,經過分析鑒定,得知是由微藻——鹽藻引起的。這種體積小於0.1 ~ 0.01 mm的紅藻,在溫度轉高時迅速繁殖,使湖水呈現紅色,就像東海常見海水中的“赤潮”壹樣。赤潮是海水中富含有機物的成分急劇增加,導致鹽藻因營養豐富而大量繁殖。鹽湖營養豐富。只要天氣變熱,藻類分裂就會加快,藻類的密度就會急劇增加,使湖水變紅。兩者都是杜氏鹽藻引起的。

2.開發溫泉

裂谷帶地殼厚度變薄,地下熱流值增大,因此有溫泉出露。山西省有17個溫泉,幾乎都在裂谷帶。最低水溫為23.5℃,最高水溫為63℃。這些溫泉大部分都被開發了,有的作為溫泉療養院、溫泉浴場,有的作為遊泳池,還有少數被引入溫室種植蔬菜花卉,造福壹方。與大盆地相比,南部盆地溫泉較多,北部較少。

山西溫泉列表

溫泉的溫度是20℃,只有溫度在20℃以上的才能稱為溫泉。因此,溫泉的溫度下限相對較低,其溫度下限20℃的設定與上地殼存在恒溫帶有關,山西地下100多米,恒溫12℃。再往下,會進入地熱變暖帶。每下降100米,山西地熱能增加2.3℃ ~ 2.5℃。如果超過這個值,就可以認為進入了地熱異常帶,也可以產出溫泉水。

有人認為山西溫泉地下可能有最新的巖漿活動,導致地熱異常。事實上,山西最後壹次巖漿侵入發生在壹萬年前。同時大同火山噴發,玄武巖脈侵入。自那時以來,沒有看到巖漿活動。因此,山西溫泉的出現與山西地下熱流有關。已發現山西裂谷帶是地熱活動異常區,裂谷帶邊緣的斷裂是熱流上升的通道。太行斷裂和離石斷裂也是地熱異常區。

除了上表所列之外,定襄北部滹沱河淤泥質河漫灘還有壹處溫泉,泉溫在30℃左右。那裏的水溫很高,但不熱,所以可以看到溫暖的水從泥潭的許多小洞裏湧出來。如果排除河灘下河水的冷卻,泉口溫度應該在40℃以上。

另外,靈丘的神堂堡下面,離省界5公裏,富平縣吳王口村旁,河灘上,有兩個沒有門的磚砌窯洞,壹墻之隔,各有壹個溫泉。水溫在50℃到70℃之間,需要從水池旁邊的地表河道抽取冷水洗澡。之所以分成兩個房間,是為了男女分池,窯門口沒有門。完全相信洗澡的男女都是君子,不會鬧出偷窺的醜聞。這個溫泉與富平市邊緣跨滹沱河東北岸的斷層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