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繡花鞋墊,10個人有9個會聯想到鄉下老家,七大姑八大姨手上繡的那種又老又土的玩意兒。如果我告訴妳,這種鞋墊也可以登上大雅之堂,甚至賣出壹百多元壹雙的高價,妳會不會不小心驚落了自己的眼球?
來自鄉村的重慶打工妹張紅,就把這種土得掉渣的繡花鞋墊賣出了名堂,成了繁華都市的時尚富婆!她是怎樣從老家的“廢物”裏發現寶藏,並打拼成功的呢?
意外發現,老家的鞋墊是個寶
張紅今年22歲。她的家本在重慶市萬州區龍駒鎮,2001年,全家人從鄉下搬到了萬州城裏。她高中畢業後,便跑到重慶打工,開始時在美容院給人洗臉,後來去學習做指甲和化妝。這些工作要麽工資太低,要麽老板過於苛刻,以至於她錢沒賺到,氣倒受了不少。2003年9月,她壹氣之下辭職回家,幫助母親料理家務。
張紅的母親雖然是個地道的農婦,但心靈手巧,會壹手漂亮的針線活,她做的繡花鞋墊在老家的婦女中間最為人稱道。後來全家人搬到了城裏,不用種田了,張媽媽在為丈夫和兒女做飯洗衣之余,經常靠繡鞋墊打發時光。不知不覺,日積月累,她竟然繡了上百雙漂亮的鞋墊,家裏實在放不下,有的就只好送人。
自從張紅回家後,張媽媽繡鞋墊的時間更充裕了,壹繡起鞋墊常常連吃飯也要人催。10月10日傍晚,張紅把碗筷擺上桌子,叫母親吃飯,可等了好久也不見她放下手中的鞋墊活,就賭氣地說:“繡什麽嘛,穿也穿不了,賣又不能賣。不如養點精神。”張媽媽見女兒生氣了,便說: “別老說我賺不了錢,今天就有個老先生專程找上門來,給了我10元錢訂金,說是要訂做5雙鞋墊,做好後再付20元錢。這老先生啊,穿了大半輩子老伴繡的鞋墊,早兩年老伴去世了,他想這鞋墊都想瘋了!另外我可告訴妳,現在會繡鞋墊的不多了,雖說城裏到處都能買到鞋墊,但都是機器制的,比不上我這繡花鞋墊!” 張媽媽無意中的壹句話,讓張紅眼前壹亮,她想:老媽的鞋墊真的這麽牛嗎?還有人找她訂做?如果把她繡的鞋墊賣給城裏人,或許會有銷路……反正現在閑著也是閑著,不如去賣壹賣試試看!
第二天,張紅把母親閑置的部分鞋墊裝在壹個大包裏,找到壹個擺攤的朋友,借了壹角地方擺賣了起來。由於是第壹次擺攤,加之對賣這鞋墊沒多少信心,她扭扭捏捏地站在壹旁,也不敢吆喝。可讓她吃驚的是,這些鞋墊很快就吸引了壹批婦女的目光,她們圍著漂亮的鞋墊看的看,問的問,誇的誇,把個小攤搞得熱鬧非凡。
壹個老婆婆拿著鞋墊愛不釋手,問張紅多少錢壹雙。張紅第壹次做生意,根本不知道賣什麽價好,便羞澀地說:“婆婆,這是我媽閑的時候紮的,您看著給就行了。”老婆婆笑道:“妳這孩子真單純呀,賣東西連價錢都不知道。這樣吧,我給妳算算,壹雙鞋墊大約需要繡6天,加上線錢和邊角布料錢,至少要賣個20多元錢。我身上帶的錢不夠,這樣,我先給妳20元錢,差的以後補上。”說完,挑了雙繡著松鶴的鞋墊走了。另外幾個婦女也妳壹雙我壹雙,不壹會兒就買走了大半。幾十雙鞋墊不到傍晚就賣完了。原本只是試試,沒想到竟這麽搶手。回到家裏,母女倆數完錢,高興得抱在壹起!
在接下來的幾天裏,張紅翻箱倒櫃,把母親存下來的所有鞋墊都找出來給賣了。鞋墊賣完後,張紅又沒事幹了。那天,她正吃午飯,擺攤的朋友突然打電話來,說有個人來買鞋墊,說要幾十雙,問她還有沒有。那時候的張紅,還根本沒有想到要正兒八經地經營鞋墊,看到天上掉下來的訂單,才意識到自己無意中摸到了壹扇致富的大門。
她讓朋友留下那位顧客的電話,說自己有貨後馬上通知他。掛了電話,她轉身問媽媽:“妳說,老家有沒有多余的鞋墊?我要很多很多!”張媽媽笑著說:“農村女人,空閑時間誰不繡幾針?誰家沒幾雙存鞋墊?”張紅又說:“假設我們去收購,她們會賣嗎?”張媽媽想了想說:“反正我們當初繡鞋墊主要是消磨時間,從來沒有想到靠這個掙錢。既然可以變幾個錢,誰不賣呢?”張紅興奮地放下筷子,說:“媽,我想賣老家的鞋墊。妳跟她們熟,妳陪我去收,好不好?”張媽媽痛快地答應了。
第二天,母女倆坐長途汽車回到老家,挨家挨戶收起了鞋墊。淳樸的農婦聽說她們收鞋墊,異常興奮,紛紛拿出所有存貨,供她們挑選,而且開價也特低,基本上只向她們要點針線錢。當天,母女倆就收到了200多雙鞋墊。臨走的時候,張紅壹再叮囑大家多繡壹些。
回到城裏,張紅在母親的指點下,根據鞋墊的不同質量標出不同價格,然後找塑料廠訂制了壹批塑料薄膜,對鞋墊進行了簡單包裝,同時給朋友付了壹定的攤位費,開始正式擺攤賣起了鞋墊。
鞋墊傳情,另類禮品橫空出世
開始擺攤那陣子,每月除去各項開支,張紅基本上能賺2000到3000元錢。在萬州,這算是高收入了。想到自己以前打工,拼拼活幹也沒有掙過這麽多錢,張紅禁不住感慨:壹個意外發現就讓自己找到了致富門路,老家的鞋墊真是寶啊!
可是,過了壹段時間後,張紅發現有點不對勁——怎麽別人的攤位前都是年輕人,而自己的攤位前都是中老年人呢?這個謎團,直到遇到壹對年輕顧客,才徹底解開。
壹天下午,壹對情侶走近張紅的鞋墊攤,女孩拿著鞋墊反復地觀看,仰頭對男孩說:“據說鞋墊是愛情的信物。我不會繡,我買壹雙送妳,好不好?”男孩把鞋墊放回原處,說:“這鞋墊花型這麽古老,壹看就是給我媽那輩人用的,要我穿,還不讓人笑掉大牙?”壹旁的張紅看在眼裏,聽在心裏,頓時豁然開朗:那個男孩子說得對啊,自己的鞋墊之所以吸引中老年人,是因為鞋墊曾經是這個群體的常伴之物,現在有的人沒有時間繡,有的繡不了,鄉村的鞋墊契合了他們的懷舊心理。而在追求時尚的年輕人看來,鞋墊是應該遺棄的東西,又老又土,自然就不受青睞了。但年輕人恰恰是消費最活躍的壹個群體,放棄他們等於放棄了大把金錢!怎樣才能讓他們接受鞋墊呢?怎樣才能把傳統的鞋墊和時尚聯系起來……壹連幾個晚上,張紅都在琢磨這個問題。
有壹天,張紅在看書的時候看到壹句話:“同西方人不同,中國人很重視情義,禮品文化源遠流長。”她茅塞頓開。為什麽不舊瓶裝新酒,引進新潮的設計和包裝,把出不得廳堂的鞋墊做成能登大雅之堂的禮品呢?如果鞋墊變得像鮮花壹樣漂亮時尚,又能傳情,年輕人這個消費群體不就可以抓住了嗎?張紅的思路越來越寬,她想,只要給鞋墊賦予情感和個性色彩,不管處於哪個年齡段,從事哪種職業,也不管買鞋墊何用,應該都能夠通過合適的鞋墊給予情感的寄托和表達。意識到小小鞋墊完全有可能做出大市場,張紅興奮極了。
與此同時,鞋墊樣式單壹、質量參差不齊、供應量不足等信息都反饋到了張紅那裏,她決定來個大手筆,對老家的鞋墊進行壹次徹底改良。
農村婦女畢竟文化層次不高,審美能力不強,要她們憑空繡出好的鞋墊的確勉為其難。為了解決樣式單壹的問題,張紅根據掌握的市場行情,自己設計了壹大堆花型,搭配了顏色,然後由母親繡出樣本,拍照後洗出若幹張,把照片交給刺繡者,要求她們照樣本繡;至於產量不夠的問題,張紅認為主要是因為粘鞋墊太麻煩,浪費不少時間,於是她找廠家做出半成品,以每雙2.5元的低價提供給刺繡者。
經過這麽壹運作,不但工期縮短了,產量增加了,質量也提高了壹大截。12月中旬,第壹批訂做的鞋墊收了回來,漂亮得讓張紅自己都嚇了壹跳。那100多雙鞋墊裏,既有祝福老人的“長壽安康”、“福如東海”,也有企望幸福的“年年有余”、“吉祥如意”的圖案或字樣;既有反映戀人的“情深似海”,也有反映夫妻的“勿忘我”的圖案或字樣;既有適合商人胃口的“馬到成功”,也有適合駕駛員的“壹路平安”的圖案或字樣;此外,還有適合生日、結婚和戀愛中人當禮品送給對方的不同祝福,有適合公務員穿的“步步高升”,有兩雙壹起賣的情侶鞋墊……真是豐富多彩,琳瑯滿目!
這些人情味極濃的鞋墊剛壹亮相,日均銷售量就較以前提高了壹倍。以前的顧客,壹般也就是買壹兩雙自己穿,現在則壹買壹打,給自己當司機的兒子,當公務員的女婿,都捎上兩雙,圖個吉祥。壹對對的情侶也來了,甚至大專院校的學生,也利用周末到張紅這裏來選鞋墊。這些年輕人嘰嘰喳喳的鬧個不停,場面火得不得了。
轉眼,臘月到了,天也冷了,張紅把攤子收了,整天窩在家裏看時尚雜誌。壹天,壹位在某單位任辦公室主任的熟人到她家來玩,唉聲嘆氣道:“這段時間真煩。上海某單位對口支援我們單位,貢獻很大,我們想送件既經濟實惠又有地方特色的禮品,但轉了半天,都沒有選好。年底來了,事情又多,哪裏有時間來慢慢找啊!妳說煩不煩!”張紅心裏壹動,天哪,自己怎麽就沒想到把鞋墊跟單位的禮品聯系起來呢?怎麽就在春節這個送禮旺季裏撤出市場過小日子呢?要知道,三峽庫區的各區縣和對口支援省市早就結下了深厚感情,每年,大家都要送上壹點當地的土特產表達感謝之情。但開展對口支援10年了,許多土特產都送濫了,以至於許多單位壹說到送禮品就頭痛。迄今為止,還沒有人想到過送三峽鞋墊。三峽鞋墊富有地方特色,又是三峽婦女親手所繡,包含了深情厚誼,壹送就能送到對方的心窩裏啊!於是,她對這個辦公室主任說:“我們馬上組織壹批移民婦女,讓她們壹針壹線繡壹批鞋墊,全部繡上跟對口支援相關的內容,既送政治,又送感情,10天內交貨,保證不誤事,妳看好嗎?”主任高興得不得了,當即訂了 200雙。
此後幾天,經那位主任壹宣傳,先後又有4個單位在張紅那裏訂了300多雙鞋墊。僅僅這壹筆生意,張紅就賺了差不多2萬元錢。
嘗到了甜頭的張紅,徹底拋棄了當個小販賺點小錢過點小日子的想法,她決定全力以赴,把鞋墊生意做大。
狗肉上正席,鞋墊賣出百元高價
2004年春節過後,張紅前去拜訪大筆訂單的客戶,傾聽他們的信息反潰那位率先訂貨的辦公室主任告訴她:“大家對三峽刺繡贊不絕口,有的還托我們購買,但遺憾的是鞋墊沒有自己的牌子,也沒有華麗的包裝,送給追求高檔消費的客人時,有種低檔和掉價的感覺,讓我們感到難堪。要是妳從這兩方面加以改進,我敢肯定,妳的鞋墊生意會再上臺階。”
那是張紅第壹次聽到“做品牌”的呼聲。在這之前,她做夢都沒想過,這些鞋墊需要壹個品牌。她把那位主任的話咀嚼再三,越想越贊同人家的提議。是啊,這是個講究品牌的時代。壹把木梳,因為有了“譚木匠”的品牌,把專賣店開到全國200多個城市,最高壹把梳子可以賣上八百多元;壹個刺繡錢包,因為有了韓國品牌,竟然賣到上千元。如果給老家的鞋墊創立壹個品牌,讓三峽刺繡走向全國,既解決了廣大農村婦女的就業問題,又壯大了自己的產業,豈不是壹件兩全其美的好事?
張紅通過上網查詢,得知全國經銷手工刺繡鞋墊的僅有幾家,並且大多處於低層次水平,她心裏基本上有了譜。為了多幾成勝算,2004年2月8日到4月初,張紅把生意交給母親打理,自己和父親分赴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湖南及四川等地進行考察,發現全國還沒有壹個有品牌的手工刺繡鞋墊專賣店。而在東方明珠塔旁和上海虹橋機場候機廳,張紅手中的龍圖案鞋墊和“馬到成功”鞋墊,竟被外國遊客以每雙160元的價格搶購壹空。國內壹些重點景區在看了她的鞋墊後,也紛紛表示出合作的興趣。這次考察,使張紅看到了繡花鞋墊在全國的市場潛力,更加堅定了做大鞋墊產業的信心。
可是,要擴大規模,現有的刺繡人員太少了,怎樣才能迅速地發動廣大農村婦女來繡鞋墊?張紅想破了腦袋,最後決定搭政府的順風車。她鬥膽找到萬州龍寶區婦聯和五橋區婦聯,說:“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幫助移民和殘疾人增加收入是政府提倡的事情,我可以幫助政府分憂解難。現在,廣大的婦女具有繡鞋墊的特長,但並沒有體現出特長的價值。我希望能和妳們合作,妳們組織人員,我負責培訓繡鞋墊的技能,同時包原料,包回收,增加大家的收入。”婦聯負責人壹聽,覺得是個門檻低效果大的好項目,當即表示將不遺余力提供幫助。
在兩個區婦聯的大力支持下,張紅母女倆在近10個鄉鎮和街道辦起了繡花培訓班,很快擁有了六千多名刺繡人員。由於她們堅持依質論價,高的壹雙出到40多元,最低的壹雙也有30元,婦女們不需出門,每月就可以掙到錢,大家的積極性非常高。
為了把自己從瑣碎的事務中解放出來,張紅還在每個鄉鎮和街道設立了聯絡員,專門負責收購和技術咨詢。看著產量節節攀升,張紅覺得打品牌的時候到了。
為了給自己的“孩子”取個好名字,張紅費盡了心思,最後敲定了“巧大嫂”這三個字。隨後,她圍繞這個名稱設計了很多款漂亮的包裝盒,想出了“巧大嫂伴妳壹路平安”的廣告詞。為讓鞋墊更適合收藏,她還設計了防潮包裝。壹切準備完畢後的8月6日,張紅到萬州區工商局完成了“巧大嫂”商標的註冊,並正式成立了巧大嫂手工工藝品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後,張紅敏銳地意識到,自己的鞋墊必須想方設法沾上三峽旅遊的光,才能銷得更多更快。於是,她狠跑了幾趟豐都鬼城、忠縣石寶寨、雲陽張飛廟和奉節白帝城,硬是把鞋墊打進了三峽和小三峽沿途的諸多旅遊景點。同時,她還以每年2.8萬元的價格在萬州最繁華的鬧市區租下了壹間門面,用來展示公司的所有特色鞋墊。
經過壹系列市場運作的繡花鞋墊,已經徹底擺脫了以前的土氣,搖身壹變,成了人見人愛的“寵兒”,它的價格,自然也水漲船高:最高的鞋墊每雙售148元,最低每雙90元,兩雙壹套的情侶裝鞋墊標價256元。同時,為了滿足都市女人做“女紅”的愛好,張紅專門配了線和描好了圖案的鞋墊模,每雙45元。盡管“巧大嫂”鞋墊價格不菲,但自從專賣店開業以來,生意壹直很火。
如今,“巧大嫂”鞋墊已經在重慶、成都和萬州開了三家專賣店,杭州和北京等城市的加盟店正在洽談之中。巧大嫂手工藝品公司也在萬州青少年宮落下了腳。張紅的父母和弟妹,都辭了各自的工作,幫張紅壹起經營公司。現在,張紅的目標是,要把刺繡隊伍擴大到整個三峽庫區的20多個區縣,要把專賣店從西南壹直開到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城隍廟、廣州的天河城以及深圳的華強北,讓小小鞋墊橫掃天下。
僅僅兩年,張紅就從壹個失業在家的打工妹,成了擁有近百萬資產的小富婆。她的成功給了我們壹個很有益的啟示,那就是:很多人寧願到離家千裏的地方去打工,卻不願意花上1分鐘,去想想老家、想想自己身邊是否也有致富的機會。而且,壹般人看待老家的東西,用的是情感,總是被“鄉情”、“懷舊”這些傳統思路捆住腦子,所以看不出藏在其中的商業價值。其實,做生意就得有壹雙生意人的眼睛,如果用純商人的眼光去看,老家的很多東西都是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