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口是壹個簡單的村口大門。兩根磚柱上貼著大紅瓦。不銹鋼管建在紅色的柱子上。中間是紅色的“馬家舍村”,上面塑有兩條金龍。
馬家社村名來源不詳,可能來自馬姓,因為有很多村是以村民姓氏命名的。馬家社在村莊合並的浪潮中與鄰近的向陽村合並,現在是壹個自然村。村裏有300多名戶籍居民,現在常住人口大概有六七十人。
村裏的大街是黑色的柏油路,巷子是灰色的水泥小路,通向每家每戶的門口。這幾年,每村每戶建設成效顯著,偏遠山村農民實實在在受益。早上剛下過雨,地裏泥濘得沒法幹活。村民們吃完早飯出來,三三兩兩地站在路邊聊天。
沿著鋪好的柏油路走進村子,壹排排紅磚房整齊地排列在道路兩旁,排與排之間形成壹條平坦的小巷,幹凈整潔。路邊有紅磚,裂縫裏長著低矮的綠草,兩旁豎立著灰色的水泥電線桿,壹側安裝著壹排白色的太陽能路燈。紅磚墻刷著半白油漆,紅色標語:“護林防火,人人有責”“兩學壹做,關鍵是講政治紀律”...
村中心的馬路上停著壹輛“福田五星”三輪車。壹個三十多歲的年輕人正在賣。車上全是東西,各種蔬菜水果糧油副食都有。小夥子背著壹個黑色的包,不用按喇叭喊,但已經圍了壹群人。大部分是老年男女。壹位80多歲的老太太買了壹些桃子,站在路邊用壹把小刀削著。
跟著老村長郭淮,我們去找了村裏唯壹的寺廟——關帝廟。這條水泥路比較寬,村民院門口堆著褐色的核桃樹枝。這些樹枝是從地裏的核桃樹上修剪下來的,帶回來當柴火做飯。門前的小菜園裏種著豆子和西紅柿。長豆藤掛滿了高高的架子,壹串串長豆角在寬闊的綠葉間,偶爾有幾朵玫瑰花。路邊坐著壹位穿著白襯衫的老大爺,身旁放著壹臺小收音機,播放著抑揚頓挫、長調的晉劇。
馬家舍村的關帝廟,村民俗稱老爺廟。據現存碑刻記載,始建於明萬歷四年(1576),清乾隆、嘉慶年間重建,距今已有445年歷史。寺廟坐北朝南,前面現存的三孔洞為正殿,分別是觀音殿、關帝殿和真武殿。廟前原有的木質前廊早已破損。二樓是壹座單檐硬頂的建築,是玉皇閣。正殿兩側有東、西大殿,均為磚砌窯洞。田前村裏以前是糧庫,現在空置著,很多年沒修了。這裏早已雜草叢生,破敗不堪。
在村裏遇到壹個大媽,給我們講了村裏的事。聽說她家裏還養著蜜蜂,我們就去看看。我姑姑家在村中心,壹片寬敞的空地,有幾個藍黃相間的塗裝健身器材,應該是市文體部門免費發放的。近年來,國家每年都投入資金支持農村文化體育建設。
老人的院子很大,新改建的紅門可以開進車。前面有八個帶走廊的磚券洞,建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老人的四個孩子都搬到城裏了,現在院子裏住著兩個老人。這幾年大兒子兒媳也是孫子結婚後才回來的。
庭院寬闊,幹凈整潔,井然有序。中間有壹條紅磚走道,兩邊建有低矮的花柵欄墻,把院子分成兩半。蔬菜種在右半部,桃樹和蘋果樹種在左半部。老人敏捷地從樹上為我們摘了兩個大桃子,它們的顏色很誘人。樹下有壹個蜂箱,嗡嗡的蜜蜂在蜂箱周圍飛來飛去。房前的葡萄架上掛著壹串綠色的葡萄,下面的紅色大麗花開得正艷。
老人在家吃山泉水。村外的水溝裏有泉水,村裏建了水窯儲存。水被抽到另壹個建在高處的水窯,再通過管道輸送到各家各戶,算是壹個獨立的循環山泉飲水系統。老人的水管裝在前面的墻上,下面有個水翁,方便夠著。
我跟著姨媽進了房間。放蜂蜜的房間被認為是儲藏室。地下有幾個低矮的白色塑料桶。老人打開蓋子,用銅勺給我灌滿蜂蜜。黃色的是槐花蜜,深紅色的是棗花蜜。老人的蜂蜜很便宜,都是20塊錢壹斤。透明的蜂蜜看起來是真的。買了兩個4公斤的塑料桶,老人說75就可以了。我給了80元零錢,老人給了我壹些桃子...
老人的經濟條件在村裏算是比較好的。靠近墻邊的壹個簡易彩棚下有壹輛農用三輪車,還有壹輛蓋著車罩的汽車。是我老婆的電動車,2.6萬或者7千買的,開到市裏很方便。
老人今年72歲了。這對老夫婦身體仍然很好。他妻子以前是村裏的電工。現在她養了17和18箱蜜蜂。每年她都帶著蜂巢出去采蜜,留下離石、孝義、汾陽。哪裏有花,她就回家。家裏種了17和18畝地。老伴去外地放蜂的時候,老人壹個人在地裏幹玉米和高粱。他淩晨4點起床,走40分鐘山路到田裏,壹直工作到9點左右,10,然後走回家。老人說回家是下坡路,半個小時就回來!光是兩天半就要鋤地四五畝地!看著70歲的老人,聽著輕松的語氣,有點不可思議!
老人說播種是雇機器,工資是種壹畝30元,紡壹畝50元,秋天結算,但只能自己收割。小型收割機不過來是因為土地崎嶇,坡多,路不好走。
當我們從老人家裏出來時,老人和我們拐上了村裏的大路。賣東西的三輪車還在。老人讓我們去壹個嫂子家看看,那裏有很多羊。大嫂看起來50多歲,不太愛說話。她買了壹些蔬菜、水果和黃糕面,提著壹個白色塑料袋走回家。
大嫂家在村邊上,靠近溝邊,風景很美。路邊是壹條山溝,遠處的煙綠色山丘和附近的綠色梯田盡收眼底。大嫂家門口堆著很多砍下來的核桃樹段和樹枝、柴火。他們壹年到頭都燒柴做飯取暖。院門是壹個簡單的兩柱大門,貼著灰色水泥,配有兩扇漆成紅色的鐵柵欄門。
嫂子看起來很年輕。事實上,她已經60多歲了。兩個孩子都住在離市區很近的李家莊村。老兩口在村裏以放羊種田為生,補貼兒子。他們住在壹個經過改造的兩孔土洞裏,土洞外面建了壹個大房間作為客廳。安裝有鐵門窗。還有幾個老土洞的洞,用來做廚房和羊圈。院子壹側搭了個簡易的彩棚,裏面放著三輪車和各種雜物。另壹邊,是壹個種著蔬菜的菜園。短短的紅磚圍墻上有幾盆花,五顏六色的太陽花很迷人。
羊是在靠近田地的院子裏養的,與小區院子隔開,上面蓋著壹排羊圈,紅磚柱,藍顏色的棚子,有40多只羊,有家羊、羊、小尾寒羊、湖羊、沙克拉羊和雜交品種。空棚的水泥地上有青棗葉,還有壹箱小蘋果,是羊的夏季食物。
大叔養羊,主要賣小羊。這兩年,行情不錯。壹只小公羊能賣800 900元,40只大羊兩年三窩能有六七十只小羊。但是投入也是蠻大的。壹只羊每天要投入3塊錢,還要割草餵2塊錢。
大叔從院子附近的山崖上挖了土來墊羊圈,這樣羊圈就幹凈了,不然又臟又濕,想走都難。這壹層壹層越來越厚,明年春天會是極好的有機肥。
從舅舅家出來,村裏街上賣貨的三輪車還在,周圍還有壹群村民在逛。
#山西# #呂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