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禹州“藥不到禹州不香,醫不見藥王不妙”
華夏第壹都禹州有三大文化,中醫藥文化是最為顯著的壹個。作為我國醫藥發祥地之壹,禹州有得天獨厚的藥材生長環境,中藥材資源豐富。由於自然稟賦出眾,自春秋戰國起,神醫扁鵲、醫聖張仲景、藥王孫思邈等醫藥聖賢移居禹州,行醫采藥、懸壺濟世。唐朝時,禹州中藥成市,影響逐步擴大;明朝時成為全國四大藥材集散地之壹。當時,朱元璋詔令全國藥商匯聚禹州,成立藥商會,形成了每年三月為期壹個月的藥材交易大會。清代,全國22個省的藥商匯聚禹州,設立藥莊、藥行。經過長期的發展,禹州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中華藥城”。
2、江西樟樹“藥不到樟樹不齊,藥不過樟樹不靈”
樟樹的藥都歷史淵源流長。歷史上的樟樹只是壹個小鎮,以藥材生產、加工、炮制和經營聞名於世。東漢建安時期,道家張道陵、葛仙翁等在鎮郊的閣皂山修煉;三國時期,樟樹鎮便有藥材攤販擺攤賣藥;唐時,樟樹鎮藥材集散初具規模;宋時,樟樹中藥交易規模進壹步擴大,成為南方主要的藥材集散地。明清兩代,樟樹在發展周邊的同時,也吸納了外省的藥商中藥鋪入駐,“南國藥都”實至名歸。
3、河北安國“草到安國方成藥,藥到祁州始生香”
從後人的贊譽中,我們可以看出安國與祁州在歷史上是壹個地方。安國古稱祁州,因漢高祖劉邦取安邦定國之意,封王陵為"安國武候"而得名。歷史上的祁州以“百刀檳榔、蟬翼清夏、雲片鹿茸、鎊制犀角”四絕聞名於世。安國藥業,源於北宋,到明清時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中藥材市場。
4、安徽亳州,四大藥都之首
歷史上的亳州不僅湧現出了曹操、華佗等壹批歷史名人,還以中藥的名義證明著自己曾經的輝煌。早在東漢時期,神醫華佗在亳州開辟第壹塊“藥圃”,得益於名醫的推動,加之交通便利,亳州種植、經營中藥材之風日益繁盛,經久不衰。到明清時期,亳州已經成為全國四大藥都之壹。亳州為什麽會成為四大藥都之首呢?這主要是因為亳州的中醫藥業量大,並且很具代表性。如今的亳州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中藥材集散中心和價格形成中心。